西西河

主题:【整理,淮海战役的指挥艺术】第二章淮海战役愿景和计划的出现 -- 镐梓

共:💬59 🌺6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非也非也

对比进军大别山前后之刘邓大军

46年6月30日解放战争正式开始,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此为界,前后396天至48年9月10日正好也是396天。以1、2、3、6纵前后对比公平否?

兵力对比:

46年6月30日约6万人,47年8月7日约11.5万,48年9月1日约6.5万(另有约1万支援地方)。(摘自二野战史及杨国宇回忆)

——部队的数量不但说明损失严重,还说明缺乏补充,缺少武器装备部队,由此可见刘邓跃进大别山时期损失惨重。(二野战史记载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4147,47年11月29日91000,出大别山时56654,另有万余改地方工作)

战果对比:

跃进之前歼灭31、47、181、3、20、119、104、140、49、13、29、74、139、140(重建)141、149、153、185、199旅。(前期有部分有4纵战果,若折算可剔除1-1.5个旅)(另外1纵外调期间,多次替晋察冀力挽狂澜,拯救危局,歼敌上万,功勋卓著)

跃进之后歼灭62、82、106(重建)、183、104(重建)、163、164旅。

——无论是否将4纵和1纵战果相互对调计算,都得出3比1的成绩对比。由于是逐次积累计算战果,所以决不能说是偶然,只能说明因刘邓跃进大别山导致后战绩下降严重。

“削弱国民党军”对比:

跃进之前被歼灭国民军只勉强大部重建,还有140、49、149、199等旅被迫撤消。

跃进之后由于战绩严重下降,导致国民党不但有能力将前期被歼部队全部重建,还部分扩编,比如淮海战役时的10军就是以18军18师等4个团扩编成,18军也新建4个团补足缺额;48军分174师给46军重建后还能新建175师等。徐州方面整5军、整8军、整54师等扩编还不计在内。

——这还不算跃进之前国民党每旅只2个实兵团,跃进之后基本补齐3个团;由此证明跃进前刘邓大军连续歼敌超过国民党整补能力,导致当面之敌越打越少;跃进之后由于歼敌过少而不足以抵消国民党整补部队能力,导致当面之敌越来越多。

“减轻友军负担”对比:

跃进之前对抗武汉集团11、20、66、72、75师,郑州集团3、15、27、32、41、47、55、68、85师及增援之10、70、88师。5军和38、63师也数次投入该战区作战。

跃进之后65师“支援”西北战场,整8军、54师到达华北“支援”东北战场,32、41、47、55、66、68、72、75师“支援”华东战场;仅仅牵回桂系7、48师和以后调来的9师这三个有战斗力的师算是“支援友军”的功劳(11、20、85师原本就对抗中野部队,系重点进攻时临时调用);并将国民党部署在错误地点的52、56及青年军一部拖入战场给敌军形成新的战斗力。

——结论是刘邓进军大别山只吸引了桂系2个精锐师及因重点进攻山东而暂调的原来对峙之部分部队,根本没有达到吸引敌南线主力的目的,并且由于自己损失严重,还导致敌部分部队得以增援其它战区。

“避免”老根据地崩溃对比:

跃进之前晋冀鲁冀拥有1(部分)、2、3、4、6、7纵及38军(后1、7纵合并),并对其提供补给。

跃进之后新成立8、9、10、11、12、13、14、15纵并对其中大部分提供补给(8、13、14、15纵后改隶华北);还要给华野1、4、6、特、两广纵队和西野2纵提供整训及补充,给喂不饱的晋察冀提供人员和物资;至于因此引起的胶东根据地损失还不计在内。而新建立的根据地除了使中野主力及华野陈唐兵团普遍裁减1/3建制和员额外,只养活了一群无法与国民党正规军较量,根本无法野战的杂牌军。

——有些人认为中原各解放区拥有比老根据地(47年6月)更多的人口,更多的潜力,那是不错;然而这是战争时期,对已方控制区的需要不是长远的拥有和发展,而是短期的获取和支持,在于战争期间获取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援投入战场;否则敌军完全可以乘根据地投入发展时期将其击破。所以,根据上述数据对比,得出结论是老区因需重建野战军而使人力和物力的压力更重了;而新区直到48年秋季还处在投入建设阶段,根本无法大力支援战争需要。

综上所述,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之后,无论部队发展、战果、直接及间接支持友军、根据地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比跃进前有很大下降,并直接导致友军承受更大的压力,给解放战争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通宝推:青青的蓝,网海,桥上,回车,真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