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魔改”《白蛇传》 -- 给我打钱87405

共:💬236 🌺679 🌵9 待认可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Deal!
家园 先有道后有术,道生术

一支鸡腿,先挂账上。

嗯,你得有点耐心,因为会有一些重复的内容,但我这次给整合到一起了,从骗术说起。

点看全图

上面这张图还记得吧?如果把格子再画小一点,“对角线”是不是就成了8?也就是“对角线”等于两边之和。

但如果我【直接】即第一时间给你看下面这张图,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点看全图

你会说,这怎么可能呢?对角线在此处的名字叫斜边,斜边是不可能等于两直边之和的,这是你坚不可摧的认知。

因此,我怎么来完成欺骗呢?我会这么干。

先给你看第一张图,这样你就接受了8步的结论。接下来一步是我能完成欺骗的关键一步,我会开始说省略语,我会把“欲从A点走到B点,不论你选择哪条路径,只要你是左右交替变向,总步数总是8步,对吧?”【省略成】“不管怎么走,总是8步”。我还有一个配合的动作,那就是慢慢来,格子是一点一点的变小,起初是细分成是4个,然后细分成9个,然后细分成16个,每次我都重复“不管怎么走,总是8步”。最后,我给你上下图:

点看全图

你就会“哇,对角线是8!天呐,这是怎么回事?”你(至少)混乱了。你为什么会混乱呢?因为有三样内容搅和在一起:

1.不管怎么走都是8步

2.对角线一定大于两边之和

3.你的视觉让你觉得那是直线

1跟2是相斥的,这里面哪个才是对的,就看你用的是脑子还是眼睛,但我会不断的引诱你去看,引诱你扔掉大脑只用眼睛。

现在来看所谓的“求圆的面积公式”,如下图:

点看全图

你是用眼睛接受的还是大脑?用眼睛。

上面这一整套都叫软,我必须另有一手硬:“想不想考高分?想不想毕业?”软硬兼施,你就被我拿下了。

现在的你想想看,那个“求圆的面积公式”的欺骗手法是很糙的,直接从曲跳到直,并不是曲线——折线——直线,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来骗小学生的啊。等你进了大学就不一样了,他要上花点样才行,比如开始给你讲深邃,微积分思想是很深邃的一般人理解不了的,这意思就是说你背下来就好了反正你也理解不了,这句话其实在说“你是个残废,你只能靠别人喂饭给你吃”,但他说得很“客气”你听不出来然而你会照做,因为他还有一招,“想不想毕业?”这前面已经说过了。

当然,仅仅是给你讲“微积分思想是很深邃的一般人理解不了的”还不够,还得鱼目混珠才行。

拿出1/2+1/4+1/8+……这个式子,问你一名初学者,你十有八九会说“这加不完啊”。他知道你会这么认为的,于是他微微一笑:1/2+1/4+1/8+……=1,你要不信,我证明给你看。

他为什么不告诉你“一根棍子每次截一半可以一直截下去”呢?因为他要向你推销他的【证明术】。这是其一。其二,他开始给你植入“不断细分”(换成高大上的词就是求极限)这一概念,将来,你就会把“不断细分”这一概念迁移到微积分上面去,你就会接受微积分。

“不断细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然而有一种是真的,比如“一根棍子每次截一半可以一直截下去”,还有一种是假的,比如化直为曲。为了进一步欺骗你,他会说“这个求极限啊,它是有使用范围的,有的极限数列收敛,有的发散”,白手套已经准备好了。可是,他为什么没有去回答“k1=k2=π”这是收敛数列还是发散数列呢?

我这么骗你,至少可以把你搞晕。就算你后来明白了你上了大当,你也已经老了,你的时间全消耗在迷宫当中了。你老了,你把你上过的当说给别人听,会有几个人相信你呢?

现在,我再说一次:骗死你太容易了,现在相信了吧?N多人自视过高,服不服?N多人自认为的谦虚谨慎实质上是假的,服不服?

你不研究人家是怎么欺骗你的,你就总认为你不会上当的,你上了一次当你不会上第二次当。

骗术就讲到这里,下面讲点正经的。

直线,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当中,圆弧也一样。所以,什么叫直线,什么叫圆弧?直线就是从A往B走不拐弯不变向,圆弧就是按某种规则不断的变向走。所以,直线和圆弧的定义当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两个字:方向。

我们先定义了直线就是从A往B走不拐弯不变向,再定义出长度的:从A往B走不拐弯不变向所走的路程就叫单位1。

可是,西方人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这是术。这个术你之所以会接受,是因为你把如下知识给迁移过来了:在现实中你从A走到B,不管怎么走,你所走过的路径上都有一串脚印,脚印就是点,路径就是线,“线是由点组成的”你就接受了。

显而易见,在人的意识当中的“从A往B走不拐弯不变向的直线”跟“按某种规则不断的变向走的圆弧”这是两个东西,想把这两个东西联系起来就得在中间架一座桥。西方人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就是这座桥,这句话本身就是微积分。这座桥是虚构出来的,是不成立的。西方人把直线说成由无数个点组成,又把圆弧也说成由无数个点组成,这不就是今天在电脑 里面见到的马赛克吗?这个马赛克的本质不就是折线吗?直——折——曲。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进行“巧妙”的转换,用物理学来描述:直线就是从A匀速走到B,这样路程即长度就变成了时间,时间可以测,时间没有直曲之分,“以时间换空间”。可是,圆弧该怎么来描述呢?圆弧就是从A做匀速圆周运动走到B。然而,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公式是V=s/t=2πr/t,这不又拐回空间了吗?凭啥说k1=k2=π,仍然没有回答啊。

所以,折腾来折腾去,所求得的圆弧长度仍然只是一个逼近值。自己发明出一个“k1=k2=π”就是在强行架桥,强行把直和曲打通。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承认所求只是逼近值,这也在直与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这座桥在现实中是够用的。

唉,这个西方人吧,好比他先脱裤子放屁,人家就笑话他,他听完之后不是去改错反而去证明脱裤子放屁才是正确的,是必须的,这么做是为全人类负责。

注意,我并非是在否定“无限逼近”的价值,我只是在说,“无限逼近”不是“等于”,我只是在问,凭啥说k1=k2=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