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冰眼看日本之二十八:“不可接触”的贱民 -- 冰冷雨天

共:💬20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戏子地位低在中国也不是一贯的

唐明皇的梨园子弟与清末时的戏子的地位也不一样。

写戏与演戏本非直截了当的谋生行业,所以贵人们玩票的很多,玩着玩着就认真起来了。同样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横向比较的话,他们不太理解也很正常。英国不象中国,日本和印度,有普遍存在的“贱行“,从事厌恶性工种的人世代相传,有近似种姓的烙印。在他们那里,有成功“洗底“的可能性,虽然做到的人仍然很少很少。编字典的赛缪尔约翰逊,后来奢侈到以牡蛎喂猫,他的父亲就是街上摆小摊的。上层社会出身的人,流行从事清闲的“无用“工作,仍然是一个stereotype,比如做研究。当然,也有跑去当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的。阶层的混合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这也是美国仍然采用“平权法案“的原因,尽管有些黑人也开始质疑这种手段其实是“反歧视“。但据当时的大法官解释,虽然平权法案明显与人人平等的立国准则相违,但它是美国社会向曾经遭受不公平待遇的黑人的pay back。

因为口音这回事要改换相对容易,所以从口音判断人的出身早就不流行了。有些人有完美的口音,其实出身普通。基本还是哪个地方来的,就是什么地方的口音。爱尔兰人的根本职业还是农民,现在添了一条:建筑工人。有点潜力的都去英国了。过去的国王也是打仗打出来的,基本是文盲。勇敢有余,文雅不足。演007的皮尔士布鲁斯南,出身于爱尔兰中部的Narvin,据小爱同学说是个非常土的地方,特别是口音。我曾经痴心妄想去那里看看能不能找到英俊基因的分支,小爱同学说,千万别,那里的人是会和绵羊结婚的。有口音这件事,搞不好会很酷。象肖恩康纳利,操着他永远的苏格兰口音在电影里说,我是从莫斯科来的。

小爱同学的妈妈是有工作的,而那时可能还没有欧盟。要问过他才知道。

BTW,刚问了小爱同学,他说在爱尔兰,女人并未被禁止工作,只是她们太虔诚了,特别是孩子又多。小爱的爸爸就是建筑工人,家里有五个孩子,所以当孩子们还都没成年的时候,他妈妈是在家里的。据小爱同学说,如果爱尔兰没有天主教,会好得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