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五蠹 -- 审度

共:💬241 🌺568 🌵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北欧都是小国,安全上中立,发展靠自身

从历史来看,也是打出来的。就是很近的二战爆发的前夕,苏联和芬兰还打了一仗,当时苏联军队表现远比不上芬兰,甚至芬兰民兵,这是苏联大清洗之祸,却导致希特勒看轻苏联,对苏联发动战争,影响了世界局势。简而言之,它们是有自保能力的,它们本就是海盗大本营,不会被英美忽悠而放弃自卫能力,至少整个现代史基本如此,虽然主要用中立来避免陷入战争。如今倒是加入北约选边了,这对它们未必是好事。它们要与北约一起威胁俄罗斯安全,俄罗斯是有核武的大国,它们作为邻国,等于站到战争前线,也许陷入乌克兰一样的陷阱。

历史上,北欧小国的发展,恐怕很难归结到英美那样的掠夺经济,它们体量太小,不足以支撑对外掠夺和战争。恐怕主要依靠内部发展。

至于生产关系,北欧国家早就是公认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公有制经济。就是西方各国,公有制比重都很高,远高于中国。美国是以上市公司为主,有政府养老基金等控制的。包括四大银行等等,都是宣传的私有制企业,实际都是政府控制的。

参考,以前所写

再论美国经济是公有制为主的

详细摘要:本文论证,美国经济是公有制为主的。首先,银行作为投资建设资金的主要供应者,是公有银行为主的,历史上最初都是政府控制建立的,当代发展为公众持股的上市银行为主。其次,美国私人投资占比很少,即使是私募基金,也仅占不到10%,主要是公募资金和政府控制的各种福利基金,如养老基金等。第三,美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推销的私有化,实际进展很小,如教育的私有化是减少的。第四,美国私有投资收益大都被政府拿走了,个人投资收益,不仅需要上交企业所得税,还要上交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长期高达94%。土地等所谓私有资产,每年还需要向政府缴纳使用费,实际买来的仅是使用权。

美国大张旗鼓地宣传私有化,向发展中国家推销私有化,主要是为了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而隐藏其后的深层目的,则是输出美元,占有他国货币主权,控制别国经济。在拉美国家就很明显。在私有化改革初期,这些国家的经济有所发展,但随着私有化政策的普遍推行,政府控制的企业减少,财政收入下降,债务危机扩大,经济急剧恶化,美国垄断资本趁机而入,控制并操纵市场,获取了丰厚的利润。拉美国家的私有化改革,并未将其带入发达国家行列,反而长期深陷“中等收入陷阱”。

-------------------------------------------------------------------

笔者曾发表文章指出[1],美国经济是公有制为主的。由于美国统计局并没有公布公有制经济情况,而是将美国所有经济资料都归结到私有企业了,主要证据大都是间接的,包括,美国政府直接雇佣的人员比例都大于当代和公有制经济时代的中国政府加国有企业的比例;美国政府直接管理的美国资产及其产出在美国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是政府投资完成的;美国融资市场借债的主要是政府等。美国官方报道约占五分之一左右;而美国政府不加报道的国有企业部分可能高达50%以上。后来在《求是》上发表文章[2]指出,美国推销私有制是别有用心,是让美国可以印钞购买他国资源。

在讨论美国公私企业占美国经济比例时,首先我们需要讨论上市公司的性质。上市公司是由大量民众持股的公司,是属于公众所有的公司,在美国称之为public company,直译就是公众公司。Public本身的意思就包括公立的,政府的含义。上市公司是公立公司或者说公有公司,在美国,是毫无疑问的法律常识。上市公司需要按照美国法律对外公布公司数据,接受政府的监管。相反,上市公司私有化,是私有化发起人按照美国法律要求,把上市流通的股份全买回来,上市公司退市变为发起人拥有的私人公司的过程[3]。

中国的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企业。两者的区别在于,国有企业是中央政府代表全体国民持有所有股权的全民企业;而集体企业则是部分国民持有所有股权的企业,如地方政府或众多民众集资兴办的企业。美国的上市公司就类似中国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属于公有企业,而且他们的股份,往往是政府控制的各种基金所控制,如养老基金等。

一、美国银行业是公有为主

银行业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投资建设项目大多数资金都来自银行贷款。美国主流媒体和教科书都宣传,美国的银行都是私有的,这已经成为公认的基本常识了。但与实际恰恰相反,是一种意识形态宣传。以商业银行为例,美联储通常每年会4次列出资产排名前列的3000多家成员银行的资产及其排名,按照最新公布的会员银行资产,其中前4位银行分部是总部位于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的国立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 CHASE BK NA);总资产为2.821万亿美元;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夏洛特的国立美国银行(BANK OF AMER NA);总资产为2.162万亿美元;总部位于南达科他苏福尔斯的国立富国银行(WELLS FARGO BK NA),总资产为1.800万亿美元;以及总部在同一城市的国立花旗银行(CITIBANK NA),总资产为1.634万亿美元;这4家银行的资产总和达到8.416万亿,约占美国所有国立银行总资产的43%。美国的国立银行原文是National bank,中文被错误地翻译为国民银行,误导国人。这4家银行都是上市公司,在美国,它们都是公认的名副其实的公有公司,因为它们的股权都是成千上万的民众持有的,类似中国的集体企业。虽然美国政府在统计经济数据时,没有公有公司数据,所有公司,包括资产完全属于国有的美国邮政,都统计为私有公司,但美国法律上定义的私有化,包括将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变成少数股东控制的公司[3],美国的上市公司都属于公有公司。美国约有90家银行是上市公司,都是大中型银行,包括主要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控制的养老基金等,代表民众持有他们的股权,控制了他们的资产。

就历史来看,在殖民地晚期,美国人主要使用汇票和付款通知书当货币付账。早在17世纪末,英国政府就在波士顿设立了汇票清算中心[4]。殖民地时代美国并无真正的商业银行,所宣称的银行,唯一功能是发行纸币,商人设立的银行包括依据土地等不动产;以及依据铸币发行银行券作纸币;政府则发行付款通知书当纸币[5],就是政府承诺可兑付金银铸币的欠条,可用于纳税,成为当时的主要货币。

美国宣布独立后,就遭遇英国的武装镇压,在战争期间,由于发动“革命“的主要号召就是反对英国政府征税,也就难以通过收税筹资,虽然做了种种努力,发行付款通知书作纸币,仍是主要融资来源。由于发行过多,总共发行超过2.4亿美元;加上美国境内缺少承诺兑付的铸币,政府手里就更少了,很快贬值到如同废纸[4]p75-86,以至于美国英语有一句成语,形容分文不值,就说不值一个大陆币[6]。

美国宣布独立后,最早设立的银行是宾夕法尼亚银行,是美国大陆议会任命的首席金融官罗伯特 莫里斯(Robert Morris)在1780年6月成立的,“是一家为军需为目的而成立的银行”[7],总共筹集到30万英镑资金[8]p259。1781年大陆议会命令该行改组,以其为基础建立北美银行,政府拥有北美银行八分之五股份,继续为军队筹资[4]p91。

最初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式的国家或者说13个邦组成的同盟,不存在中央政府;独立战争结束后,很快因内部矛盾,各邦都差点打起来了,难以应付英国等国压力,不得不在1787年召开制宪会议,通过新的宪法,建立了联邦制国家。但是,当时美国的联邦政府权力很小,主要负责外交和国防,经费来自关税,各邦经济上是相互独立的。在货币方面,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金银币是法定货币,由联邦政府铸造和确定铸币价值,禁止各邦政府铸造和发行付款凭证(bill of credit)。实际施政时,由于当时美国缺乏足够数量的贵金属来铸造硬币,1793年国会通过一项法律,允许使用西班牙银元等其他外国硬币。直到1857年,外国硬币才被禁止作为法定货币。

虽然宪法禁止各邦发行纸币,但也没有明确联邦政府可发行纸币。这是因为美国独立前,各邦实际都是英国封建制下的独立政体,由于缺少铸币,主要由各殖民地政府发行纸币,曾经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9],严重损害英国利益,英国议会曾发布法律禁止殖民地发行纸币,是殖民地追求独立的重要原因[4]p69。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大陆议会代表13个邦又发行了大量纸币,而各邦也各自大量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致使货币和经济系统都发生严重的危机。因此,美国精英们在制定宪法时,就禁止各邦政府自行发行纸币了,也没有授权联邦政府发行纸币。但没有禁止政府设立由政府控制的公私银行发行纸币。

虽然美国主流宣传,直到南北战争之前,美国是由私人银行发行银行券等纸币,但实际上,主要由政府控制的公立银行发行。例如,1791年美国国会批准设立的美国银行,又称为第一美国银行;是由政府认购五分之一股份,其他股本面向公众公开发行,是联邦政府控制的公有银行,而且个人75%认股款是用联邦政府债券支付,等于75%认股资金基本免费交给政府,而该银行发行的纸币,其主要发行依据是美国联邦政府债券,发行的纸币也就交给联邦政府了。

各邦也各自设立类似的银行并发行纸币,所谓州立银行是州政府主导建立的公立银行,非州立银行才可能是私人银行,但大都不是重要银行。纽约银行在1784年6月成立时没有得到州许可,但后来汉密尔顿的许可申请获得州议会通过[10] ,就变成州立银行了,其管理制度是联邦政府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起草,州议会批准的,并非美国所宣传的私人银行。1812年第一美国银行到期,国会没有批准继续持有许可,纽约州批准改造为纽约城市银行,在纽约州运营,股东都是第一美国银行股东,中文翻译为花旗银行,在1813和1814年都分别认购了高达50万美元的美国国债[4]p157,使得国债成为花旗银行发行银行券的主要依据。该行一直运行至今。显然花旗银行不是什么私立银行,而是由纽约州政府批准,联邦政府占有很大部分股份的公立银行。到1817年,纽约州政府还拥有纽约州立银行40%股份,技工和农民银行10%股份[4]p15712。

美国纽约大学荣誉教授,著名金融专家理查德 西拉(Richard Sylla)指出[11],“早期的美国议员将银行看作一个公共事业而不是一个向任何人开放的行业。因此,议员们仅向马萨诸塞州的每个城镇授予一个银行章程,可能不仅仅为了直到垄断利润,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相信阻止银行间毁灭性的竞争是保障公共利益的需要”。

办银行可以发行钞票,从而可以获得巨大利益,是美国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相互争夺利益的主要战场之一。由于美国是从英国封建制转变而来的,地方上从邦到下面的城市和小镇都是一级自治政府,他们都会各自设立银行,负责本地金融,从而形成了美国独具特色的单一银行制。美国素有在一个城镇建立一个营业机构的银行的传统,银行分支机构较少,经营的地理范围有限,跨州经营难以进行,其主要原因就是各州和各市镇在经济上独立,不允许他州和市镇进入本州和市镇办理银行,获得银行业利润。由于经济上往来无法避免,一些工商发达城市的主要银行就会占据优势地位。

美国国会批准的美国第一银行主要业务包括存贷款和票据贴现,以及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等[12],是当时唯一一个可以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从而包揽了美国境内跨州金融业务,还负责依据国债和铸币发行唯一能在全国流通的纸币,业务量和实力都远大于州立银行,例如,1809年储备的铸币量大于1811年美国所有其他银行总和[13],也就极大地侵占了地方上的金融利益。1811年美国第一银行特许期限到期后,来自各州的国会议员就不再批准它延期,让其关闭。但此后发生的英美战争给联邦政府带来巨大融资压力,使美国精英认识到,联邦政府需要自己的银行,1816年国会又通过成立美国第二银行的法案,期限20年,但1836年到期后,在各邦金融势力支持下,杰克逊总统推动不再批准延期而关闭。此后美国一直没有服务全国的银行,直到1913年建立联邦储备银行。

1836年后,因美国第二银行关闭,金融业受到重创,提供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少数州开始试行自由银行制度,推动银行业发展。但是直到1861年发生南北战争前夕,也只有一半州实行自由银行制度,可以设立私人银行,发行纸币。这种私立银行滥发纸币,经常倒闭,带来的问题也很多,如伪币盛行,当时一半的纸币是伪造的[4]213。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国立银行法,由联邦政府负责国立银行管理和货币发行,发行依据以国债为主,等于发行收益基本交给联邦政府,从而为政府筹资,应对战争。

虽然美国存在大量私立银行,但它们都局限在地方,与州和各级地方政府设立的公立银行相比,实力要弱小得多。国立银行法通过后,进一步提高银行开办门槛,如在6千人的小城镇,国立银行资本提高到5万美元,是州立银行10倍,同时提供税收优惠,打击和削弱州立银行和私立银行,消除流通领域的银行券,使得弱小的私立银行地位进一步削弱,对美国经济影响很小。因此,美国银行业实际是公立银行为主的,并非是美国精英所宣传的私人控制的行业。

美国精英允许私人进入银行业,虽然他们所拥有的资产较少,在银行业比重很低,但美国精英通过宣传,让人们相信所有银行都是私人拥有的,从而掩盖了银行业公有为主的实质。这是美国精英高明的文化洗脑的结果。例如,美国最初本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却堂而皇之地宣传是民主国家,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精英通过长期的文化洗脑,让很多美国人十分相信,甚至能让全世界很多国家的诸多精英都十分相信,以至于在中国的教科书中,就有宣传美化美国奴隶主总统为推动人类民主的明星。由此可见,美国精英是很高明的骗子,很多时候都是在十分清楚的事实面前造谣,却能让很多人笃信。德国纳粹宣传部长戈贝尔所说的,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其实是对美国精英诸多成功欺骗行为的总结。宣传美国银行业都是私有的谎言,就是这样的例子,相比美国的民主自由资本主义制度,更难于分辨,以至于直到今天,都是国内外一致认可的。笔者就没有找到一个人指明这一点。

二、美国的投资主要来自政府控制的公众资金

公司的所有权是属于投资者的,考察美国经济的公私性质,需要考察美国投资资金来源。由于美国政府在管理经济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复杂,个人直接投资的风险很大,人们主要通过股市和各类基金进行投资。投资股市形成的资产,都是上市公司资产,都属于公有性质资产。这里主要分析基金投资。通常美国人将基金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它们都是中介机构,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公募基金则是面向大众的,资金来源于大量民众,因而投资的公司资产也就属于公众所有,是公有性质的。

私募基金是非公开募集投资者资金的,是从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的,单个投资者投入资金较多。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美国法律对私募基金投资者有严格限制,其中主要限制之一是给投资人投入资金占其资产和收入比例设置了上限,控制过度投资风险给家庭带来的负面效应。 然而,个人投资者占私募基金的比例很小,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2017年四季度私募基金行业统计报告》显示[14],个人投资仅占私募基金投资的9.8%。相反,美国各州或市政府养老金投资,反而占13.9%,其他是基金投资。所谓私募基金,听起来是私人所有公司,实际含义不过是不公开募集资金,政府自行投入资金,也叫私募资金。这种欺骗手段也被其他国家精英所学,例如,新加坡的GIC,全称是GIC Private Limited,翻译为汉语,则是新加坡政府投资私人有限公司,自称是新加坡政府拥有的私人公司,于是,对外宣传就是私人公司了,其对外投资行为,就不是政府行为了。

美国2017年私募基金管理资金12.54万亿,其中属于私人所有的资金不超过1.25万亿[14]。对比美国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则高达22.5万亿[15]。此外,美国政府还直接管理了大量基金,例如, 2018年底美国退休金积累的资金达到27万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和各邦政府直接管理的退休金基金就高达5.9万亿,其他退休金资金也都是管理公司管理的公有资金,投入股票或公募基金,成为投资建设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美国政府管理的公众资金还很多,如教育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等,它们都是投资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按照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如今美国每年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如2017年为2.57万亿美元,对比当年工资收入10.4万亿,对应缴纳的养老金额约1.3万亿美元,超过固定资产投资额一半,而养老金总额约为30万亿美元。考虑到任何建设都有贷款,这显示美国的固定资产大都属于公众持有的。

美国将公有资产宣传为私有的手法,除上述私募基金外,还有很多。例如,将非盈利组织宣传为私有的。以医院为例,美国大多数医院都是非营利性的。据美国医院协会统计,目前美国医院公立医院占15%,还有69%是非营利性医院,营利性私立医院仅为16%。大多数规模最大、设施最好、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都属于非营利性医院。所谓非营利性医院,就是没有资本家能从中获利,美国对外宣传是私立医院,但却没有人能拿走它的利润,实际等于中国的事业性单位,是地地道道的公益性医院,根本不是美国精英对外宣传的私立医院。也就是说,实际上,美国私立医院仅占16%,其余84%都是公立性医院。教育的情况也类似,著名的私立大学,大都是非营利性的,都是属于公有性质的,如哈佛大学就是非盈利大学,并非私立大学,而是属于公立性质的大学。美国私立学校招收的中小学学生人数,占美国中小学学生比例不到10%,美国学生的教育大都在公立学校完成的。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主要负责发行美元,管理银行。在美国出版的很多文章、著作包括专业的金融教科书中,常会提到,美联储是一家私人银行,其股权属于私人所有。例如,美国出版的《美联储的秘密》暗示,美联储有12家储备银行,其股东都是私人银行,例如,资本实力最大的纽约储备银行的六个最大股东拥有40%股份,到1983年增长到53%股份,它们都是私人银行,如摩根的第一国家银行等。美国著名金融教科书,米什金所著《货币金融学》则介绍,各个联邦储备银行是准公共机构,部分私有,部分政府所有,它们的股东来自于联邦储备体系在各个地区的会员私人商业银行。这些私人会员银行按照成员资格要求,购买本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股票,获得不超过6%的股息,在9名储备银行董事中,任命6名董事,另外3名有联邦储备委员会任命;选出储备银行行长,报联邦储备委员会批准。切凯蒂在其所著金融教科书中介绍说,“储备银行的组建方式很奇怪,部分公有的,部分私有的。它们是联邦特许设立的银行,也是这些区域的商业银行拥有的私人的非盈利组织”。

但事实上,美联储的利润,除了按固定6%利率对固定征收的银行资金付息,占收益很小部分外,绝大部分收益都主要上交美国财政部。按照联邦储备法要求,美联储官方介绍,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最高领导机关美联储委员会及其负责人主席和副主席的任命,是由总统提名,国会批准;必须定期向国会请示和汇报。其决策不受其他政府部门干预,“在政府中保持独立超然的地位”,是一个独立运作的政府部门。即使投资美联储的银行都是私人银行,也不能来说美联储是私有的。就实际来看,美联储的所谓股东,大都是公众持股的公有银行,因而不可能是私人银行。况且现在美国流通的钱,都是美联储印发的,需要其他人来投资吗?让商业银行出资给美联储,是美国制度上限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一部分,而与所有制无关。

三、美国私有化是宣传

美国很多行业都对私人投资开放,但实际上私有成分很少。多年来,美国还一直宣传美国在推进私有化。早在1981年里根上台执政后,就开始出台出售联邦政府资产的私有化计划。当年里根提出拍卖联邦政府拥有的联合铁路货运公司[16];第二年,里根又向国会提出拍卖部分国有土地[17];到1986年提出了12项私有化计划,包括出售政府资产和终止联邦补助[17],预计增加收入和削减补助共达68亿美元[18];1987年又提出7项资产出售和取消补贴计划,拟于1988年到1992年执行,可增加收入,同时减少补助共达247亿美元。虽然里根总统的私有化计划很多,但却没有多少进展。直到里根总统的第二任期开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86年才实行了5年前提出的联合铁路货运公司的私有化[19]。

里根总统没有进行多少私有化工作,却被宣传为美国著名的私有化时期。其后美国一直对外推销私有化,也宣传美国的私有化进程,例如,美国主流媒体会经常报道美国的私有化案例。美国著名的Reason基金会,每年都会发布权威的私有化报告,从报告来看,美国主流媒体宣传的四大私有化领域的私有化进展很小[20]。

教育是美国推进私有化的四大主要行业之一,但美国推进的所谓私立学校,不过是经费是由政府提供,多租用公立学校设施进行教学,仍然是公立学校[21],它们的入学人数,根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虽然进入新世纪后,一直在上升,但到2012年,也仅有200万人,占美国公立学校人数4.2%[22]。相反,美国自殖民地时期就建立的私立学校,在八十年代初就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12%,此后逐渐下降,到2010年已经下降到仅有9.8%[22],是战后以来第一次低于10%。因此,在美国精英1990年前后开始对外推销教育私有化的同时,美国政府正在推动美国中小学教育去私有化。

25年前,英国撒切尔政府启动了机场私有化,到2010年底,欧洲国际机场委员会的研究报告称,欧洲404个主要机场中22%是私人经营或公私合营,但这并非私有化。中国三个最大的机场中两个,北京和广州机场都曾私有化了,而美国的大机场,没有一个被私有化。

美国国会于1996年立法通过联邦机场私有化试验计划,测试私有化是否能改进美国机场。 但是,多年来,美国很多地方政府提出的多项出售机场计划,都被美国国会否决,其主要理由是这些机场不满足要求。美国国会最初批准,准备试验5个私有化机场项目,2012年决定增加到10个项目,不过这些都是纸面上的计划。2007年终于有芝加哥的一个小机场和私人企业签约,并被政府批准了,但是,等到执行时,该企业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使这次私有化还是失败。 2012-2013年,美国的殖民地波多黎各的一家机场达成了租用合约,政府于2013年2月25日批准了该租用合约,此后不久合约资金开始到位[23]。这恐怕是美国唯一一个不能称之为私有化的私有化,而且还没有完成。由此可知,虽然美国不断报道美国在航空港方面的私有化动作,持续了近20年,但是,美国航空港私有化还没有开始,即使算上其殖民地,也才刚刚开始试行租用,不是资产出售给私人公司的私有化。

直到1995年前后,美国才开始高速公路的私有化,最早是加利福尼亚邦的橙县91号高速公路和北弗吉尼亚的Dulles 高速公路,有两家非赢利企业接手,但因交通量不足,都很失败。直到2000年后,美国才真正开始公私合营高速公路,到2013年,美国公私合营高速公路有61个,价值346亿美元,不到欧洲1985年以来公私合营高速公路价值的六分之一。美国约有10万公里高速公路,每公里高速公里造价约为0.5亿美元,总价值约50000亿美元,因此,美国公私合营的高速公路价值不到总价值千分之七。少数城市也建过收费公路。事实上,美国绝大部分高速公路都不收费,主要由美国政府利用税收维护和扩建。因此,美国私有化高速公路在美国占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美国增加了私有监狱,主要原因是囚犯人数的快速增加导致监狱容量的不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美国老百姓群起反对美国精英的侵越战争,美国囚禁人口急剧增加,监狱过度拥挤。同时,监狱开支日益攀升、监狱建筑严重老化、设备陈旧、管理不善等体系内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使各州财政包袱沉重[24]。拥有全国最大监狱系统的加州,1980年代末管教犯人支出的年度预算比1980年代初(21亿美元)增长了7倍。2/3的州都遭遇监狱拥挤不堪问题,几乎所有监狱都处于超负荷状态。联邦法院命令加州、康涅狄格州、麻萨诸塞州和德克萨斯州等41个州采取措施减轻监狱过度拥挤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特殊利益集团期待从监狱私有化中获取利益,从而推波助澜使监狱私有化步伐加快[25]。从70年代开始的监狱私有化,到2000年,美国已经有6.5%的犯人关押在私人监狱,到2012年增加到9.3%,在囚犯总量中占有的比例仍然很低。

四、美国个人分享的私人投资收益很有限

虽然美国主流媒体大力宣传美国是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美国私人投资,所获得收益,历史上,曾经绝大部分都被政府以税收的形式拿走了。

作为投资收益,不仅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且支付给投资者个人时,还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投资时间超过一年,则个人所得税率较低,从2011年起,长期资本所得税率调整至20%。 历史上,美国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曾长期高达94%,也就是说,投资收益很高时,绝大部分收益都必须上交政府了。更重要的是,美国制定的最低工资制度,以及失业补贴制度,使得企业利润很少,就每月公布的全国汇总数据来看,企业收益仅占总收益10—20%,而个人收入则占80-90%,最低也接近中国的两倍。

美国法律准许个人设立养老金账户401K,转入该账户的资金可以不用缴税,但对转入养老金账户的资金上限有限制,2019财年的限额是$19,000。也就是说你每年最多只能存$19,000到这个账户里。个人在65岁退休之前,如果动用该账户资金,就会给予很高的罚金,基本没有人会动用。到退休后,虽然可以使用,一样需要缴纳所得税。

美国对遗产征收的税率也很高。目前的最高税率是50%,历史上更是高达75%。美国法律规定,遗产管理人或遗嘱执行人必须在原财产所有者死亡后9个月内,负责以现金方式缴清税款,然后才可以进行遗产分配。一时钱不凑手,申请延期缴付,也不得超过6个月。如果某人在2000年留下200多万的可征税遗产,按当时200万-250万美元区段的遗产税率49%计算, 他的继承人必须先缴纳近百万的遗产税,然后才能拿到这笔财产。可征税遗产的总额越大,税率越高,继承人需要先缴纳的税款也越多。在纽约长岛有一座美丽的庄园,原来是美国某总统家的豪宅。房子依山傍海,花木葱茏,现在变成公共博物馆,就是因为他的子孙不争气,拿不出钱来缴纳遗产税,这种豪宅短期内又卖不出去,只好将祖宗辛苦建起的家园捐献出去。

美国宪法从来没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条款,私人财产权在美国法律中从来都不是绝对的[26]。政府可以通过公平补偿来征用私人财产。所谓公平补偿,从实际操作来看,就是国家印制美元欠条,提供给你,作为征用你财产的“公平补偿”,在战争时代,尤其如此。美国继承了英国的封建传统,只是让国家代替了国王,拥有了土地[27]。各邦政府没收了英王和贵族业主以及支持英王的保皇党财产和土地,但它们的使用权大都落入少数人手里。

美国历史学家指出[27],“在别的国家里,土地拥有者不承担任何义务而保有绝对的权利,但在美国不是这样”。而且,美国人的土地等财产权也不完全是私人的,也是有条件的,“如果你不支付财产税,你的财产权就会被剥夺掉相当于纳税金额的那部分[27]”。虽然美国联邦或邦政府在行使干涉私有财产的权力方面反反复复,但是从来没有发生过联邦最高法院不允许国家警察权力对于私有财产作出限制这一情况[28]。美国政府随时可以征用美国人的财产,其根源就在于,美国的土地是国有的,土地之上的财产权也就不完全是私有的。

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明确个人财产使用权范围和美国政府的干预范围,美国某些法律规定,会使你感到,那不是你的个人财产,而是政府的财产。例如,美国大部分城市和社区管理委员会对社区私有房屋样式、外观、颜色、房屋与草坪比例,房屋距离道路距离等有着严格的规定[26]。私人购地建新住宅或者改建或维修原有住宅,包括在阳台上增加浴盆,都必须经过城市和社区规划委员会批准,并非因为私有财产而能为所欲为。例如某社区规划委员会规定该社区的房子外表必须是白色,如果某住户把自家房子外表涂成红色,那么该住户将被勒令重新涂成白色。如果不服从管理,将被告上法庭,往往法庭对于违反城市和社区规划的个人将判处更重处罚。这是美国城市外表整洁漂亮的主要原因。

五、讨论和总结

本文进一步论证,美国经济是公有制为主的。首先,银行作为投资建设资金的主要供应者,是公有银行为主的,历史上银行最初都是政府控制建立的,成为银行业主体,当代发展为公众持股的上市银行为主。其次,美国投资者资金直接来源于个人的占比很少,即使是私募基金,也仅占不到10%,而投资资金更多来源于公募资金和政府控制的各种福利基金,如养老基金、教育基金和医保基金等。第三,美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推销的私有化,都是宣传,实际进展很小,如教育的私有化实际是减少的。第四,美国私有投资收益大都被政府拿走了,个人投资收益,不仅需要上交企业所得税,还要上交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长期高达94%,基本都上交给政府了。土地等所谓私有资产,每年还需要向政府缴纳使用费,实际买来的仅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美国大张旗鼓地宣传私有化,尤其是大力向发展中国家推销私有化、自由化,毋宁说主要是为了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天然合理”的“终极真理”。而隐藏其后的深层目的,则是输出美元,占有他国货币主权,控制别国经济。美国曾在拉美国家大肆输出私有化理论。在私有化改革初期,这些国家的经济有所发展,但随着私有化政策的普遍推行,政府控制的企业减少,财政收入下降,债务危机扩大,经济急剧恶化,越来越依赖美国在经济上的支持,美国的垄断资本趁机而入,控制并操纵市场,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跨国集团还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吞并当地的民族企业,形成对拉美国家的全面控制。拉美国家的私有化改革,并未将其带入发达国家行列,反而长期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至今未能走出发展困境。可见,美国推销私有化最终还是为其本国资本服务,而并没有给其他国家带来多少私有化改革红利,而是带来经济灾难。

笔者早在2013年5月发表文章指出[29],这也等于将发行的人民币免费交给西方使用;而且发行的人民币与央行储备作为依据的外汇是一一对应的,等于是西方货币代用券;建议央行应依据国债发行人民币。

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是我国央行依据外汇储备发钞[30],增发的人民币都拿去换西方货币,交给西方资本家;而换来的西方货币则作为人民币发行依据,只能用于回收市场上人民币。就实际来看,经济不断发展,发行的人民币就需要不断增多,根本就没有机会使用外汇。更大的问题是,就是有使用外汇回收人民币机会,例如,去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萎缩,需要的货币减少,央行不是拿外汇回收人民币,而是发行央票等债权,从民间借钱收回。相反,西方从未依据外汇发钞,增发货币基本都用于购买国债,将发行的货币交给自己的政府,包括欧盟央行都是购买欧盟各国国债,交给自己的政府。

未完待续

通宝推:卡路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