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张老三为啥一会儿要求贺龙坚持江南,一会儿又催着他北上 -- 忘情

共:💬82 🌺34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说中央的错误或者说皖南事变中的考虑不周吧

说来话长,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6届6中全会上清算了王明的路线,确立了提高毛泽东统一领导的地位的方针。此次大会上,项英继任政治局常委,东南局书记,做了“关于新四军工作“的报告。(朱德做“关于八路军工作“的报告)

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意见: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明确指出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要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领导机关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

王明的长江局被分解为南方局(周恩来),东南局(项英),中原局(刘少奇)。对于新四军的发展方针,毛发电(1940年1月19日)项英同志并转东南局各同志:一、新四军向北发展的方针,六中全会早已共同确定,后来周恩来到新四军时,又商得"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一致意见。

问题就在如何执行这个"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措施上。如果做上文的阅读理解,我们知道中央和新四军在向北发展上取得了一致。至于”向南巩固,向东作战“,是可有可无的,目前也没看到毛有电报追究谁不抗日的电报,中央不关心。

向北发展就是要和国民党抢地盘,在中原局刘少奇的主持下,这个时候江北的部队都以新四军的名义活动,彭雪枫,李先念等纷纷来到中原,黄克诚南下,陈毅北渡到了苏北。

这些必然和国民党发生冲突,最著名的就是郭村和黄桥战役了。打赢了之外就是打输了,刘少奇率中原局驻扎在河南竹沟,被国民党挤压的无法立足,1939年10月没办法向敌后挺进,实际是找陈毅去了,1个月后当地的保安团突袭了竹沟把名义上的新四军留守人员,实际是中原局的留守处和彭雪枫一部给一窝端了,史称确山惨案。刘少奇的这段抗日历史,鲜有人知道,因为他根本就没抗日。

东南局的项英在干什么呢?

1. 执行"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向南巩固,大力加强建设皖南根据地,据说根据地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老农民说起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形势都头头是道,共产党的主张宣传的深入人心。向东作战,和日寇多次血战。向北发展,谭震林,张鼎丞等人都被派出创建根据地。

在项英的领导下,1940年底中共中央东南局管辖的党组织扩大到浙江、福建、皖南、苏南、赣东北等地,党员共约5万名。这些党组织和党员带领群众,为开展当地革命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项英不仅参与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方针的制定,还认真组织贯彻。在皖中,组建了江北指挥部,组建第五支队,负责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先后派军部特务营、第四团第一营和第五团第三营赴江北,增强了江北部队的骨干力量。在苏南,成立了江南指挥部,当“江抗”西撤后,立即派何克希等同志东返主持,后又派谭震林同志任“江抗”东路指挥部司令兼政治委员,命令六团和四团和管文蔚各一部,从扬中北渡长江,为陈毅、粟裕同志随后率江南主力北渡开辟苏北作了准备。在皖南,进行了坚持抗战阵地的激烈斗争,取得了五次繁昌保卫战和1940年4月、10月两次反“扫荡”的胜利。在三年期间,新四军共歼敌九万余人,部队也发展到近十万人

2. 是给陈刘擦屁股。陈毅和刘少奇都是以新四军的名义活动的,所有和国民党的摩擦吵架后续,国民党都要找皖南的新四军军部,都是项英在管。新四军军部和国民党的关系十分融洽,交流交往密切,表面看可能是全国国共关系最好的地方。其实陈毅和刘少奇的部队项英已经指挥不了他们。虽然如此,项英也毫无怨言。

3. 是中央在不断的缩小东南局的规模,调出东南局管辖的部队。本来东南局的项英还负责管辖江西福建等省的党组织,1940年给了新成立的南方工委。其他的浙江,苏南特委和苏皖特委也一个一个的脱离了项英的直辖,部队只要一到江北就算中原局刘少奇管辖,这就是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部的孤立无援的主要原因。项英想调周围的部队,比如粟裕的部队,掉不动。政治局常委项英的东南局实际上只能指挥皖南军部和皖南特委这一小块地方。显示了中央高超的领导艺术。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和东南局的分歧在哪里,也是后来中央批项英的主要理由。中央认为"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中,向北发展是第一,而且向北发展也不是就是皖北皖中那些地方,你要到中原来。

毛发电(1940年1月19日)华中是我们目前在全国最好发展的区域,在华中可以发展(彭雪枫部由三连人发展到十二个团,李先念部几百人发展到九千人),而大江以南新四军受到友军十余师的威胁和限制

项英执行向南巩固,没必要,赶快都撤回来,不听就都脱离你的管辖。尤其是有分歧的是向东作战(抗日),皖南事变后任弼时起草文件,认为项英是个人英雄主义。正确的是听中央的要保存实力,发展是第一要务,项英被当作主要教训提出来。项英多次想组织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部打大规模对日战役,都被毛阻止。这些部队的调动都需要毛同意的。

皖南事变之前,国共摩擦很多,形式十分微妙。皖南根据地处于国民党三面包围之中,算作一个国共之间的人质,因为国民党有事儿可以找军部算账,而且时不时的威胁一下,共方要投鼠忌器。在国民党处吃了亏的刘少奇,名义上是长江以北都归他管的中原局书记,可是把中原地盘丢了,寄人篱下总不是办法,调来了山东八路军想积极打通和苏北陈毅的联系,想从苏北这里找回场子。毛泽东明确警告刘少奇不能打,打之前必须征得中央同意。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走了几步臭棋,葬送了皖南的新四军军部。

1)多次催促新四军军部赶快放弃皖南根据地,打破了国共之间的战略平衡。这里面有多重原因,要新四军脱离抗日第一线,减少损失,保存实力。其他的新四军部队战斗力一般都不太能打,急需部队到中央属意的中原,打掉地主武装,积极发展,军部脱离人质状态不必投鼠忌器,要是按照后来中央的说法,催促的频率都赶上朱仙镇的12道金牌了。新四军军部一动就打破了国共之间的平衡了,顾祝同认为共产党要跑,迅速决断赶快打,是皖南事变的第一诱因。项英每天都在擦刘陈的屁股,对国共之间的微妙关系,远比千里之万的中央毛等更清楚。别看毛催促项英离开皖南,但是同时毛又命令其他部队到苏南等地发展。一比较就知道中央不信任项英了。

2)中央不断削弱东南局的力量。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部都离开了项英的管辖,事实上,项英已经不是1939年的实力了,项英不但想指挥部队抗日办不到,想找一只部队接应自己也办不到。皖南的新四军军部成为一只孤军,撤离的时候没有部队接应。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陈毅粟裕谭震林这些大佬们都和项英保持一定距离。

3) 中央部署不周,明知道有危险,一面催项英,却没有部署周围的部队接应。新四军军部被围了,也没有部队能来救他。这算什么军事部署呢?毛算什么神机妙算呢

4)最大臭棋是毛同意了刘少奇和陈毅打了曹甸战役,或者说没制止曹甸战。上面说到刘少奇积极策划要打国民党找回场子,这回还是柿子找软的捏,联合了八路军黄克诚等人,出动了2万人去打黄桥战役的手下败将韩德勤5000人。曹甸战役,项英是完全无权参与的,只是听到了一些风声。11/26-29项英三次致电中央,报告了新四军军部北移的路线和安排,同时询问曹甸的动作如何,希望等军部北移后再打曹甸。毛根本就没人考虑新四军军部的安全。

11/29曹甸战役打响,结果曹甸没打下来,12/16铩羽而归,自称伤亡2千人。战后,刘少奇把责任推给了黄克诚,说他右倾,不听指挥,贻误战机,撤了职。黄克诚有冤无处诉,找陈毅说,我是您的老部下,我能不听你的指挥吗?

皖南事变里面的第二冤是黄克诚。实际是黄克诚劝刘陈曹甸不好打,要再考虑一下,打完外围就可以走,刘陈不但不听,战后还把责任推到黄克诚身上。想起来袁绍杀田丰的典故了。

这种情况下,党中央一再电催早日北渡。

党中央一再电催早日北渡,刘少奇、陈毅、粟裕同志也一再来电建议尽快北移,李一氓也多次向项英建议尽早行动;但项英一直犹豫不决,反而电请中央指示行动方针。党中央在12月26日复电中,对项英作了严厉的批评,强调:“如果动摇犹豫,自己无办法无决心,则在敌顽夹击下,你们是很危险的。”中央严厉批评以后 ,新四军军分会才于12月28日作出了行动的决定。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北移。这下轮到国民党乐了,一方面共产党先动的手,顾祝同的皖南事变没有心理负担,一方面觉得原来新四军的战斗力也就这样啊,最后是原来还怕新四军报复去打韩德勤,现在可不怕了,小样儿,还想跑?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完蛋了,最心疼的是周恩来。中央立刻把全部责任推给了牺牲的项英和袁国平,说他俩临阵脱逃,不听指挥。每个逃回来的新四军干部都要表态,是否同意中央对项英和袁国平的结论,不同意的都按照叛徒处理。

关于皖南事变的具体请看这篇

[URL=http://www.djnb.cn/journal_articles/view/8758]李一氓谈皖南事变

[/URL]

项英的主要问题是被国民党围困之后,没有打出去的魄力。还想像游击战那样突围,处理这样的紧急情况军事经验不足。

通宝推: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