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很多人似乎都觉得国内经济不行,到底为啥不行呢? -- 胡一刀

共:💬2487 🌺14538 🌵63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249 / 0

    好上加好
    7/0
    稳中向好
    84/0
    不死不活
    64/0
    越来越差
    62/0
    自己晕菜了
    3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没有一个是质量问题,最多笨重而已,当然了,你要硬说粗就是

质量不好,我也没话说。

傻大黑粗是苏联货的缺陷,但是不是质量问题,其实羽绒服虽然轻便,但是露毛啊。

也就是满足基本民生之上还是没问题的,而且显然苏联的更实在。

当时苏联人有一些糊涂,明明知道自己没货币非得买这些轻工货,呵呵呵。

当然后来是重工货也没了,同时自己家的东西也换光了,属于对新奇的愚蠢的盲目的向往吧,就和今天的月光族一样。

94年苏联已经崩溃了,那是俄罗斯,你们说的是卢布贬值的叶利钦时期了。一篇混乱,怎么好算苏联?

并不是比较富裕就不可以解体,这个并没有完全的逻辑关系,这个只是因为冷战某国投降,社会主义国家群体失败导致的。

当时有风声说想进一批苏联的轿车。但用车的单位(像我爸他们的单位)都没人感兴趣。大家有名额都去抢日本面包去了,抢不着宁可下次再抢。

这就是市场派的贱,说什么便宜啥都不顾了,就是崇洋媚外而已。也许是向冷战的胜利者欧美日致敬吧!!!!!

嘿嘿嘿,我只觉得恶心。其实那时日本货只是包装好,质量也就那么回事。

后来很多人亲自去了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包括我爸在内(那是94年左右)。回来说:难怪解体,老百姓穷的很。东北在当时的中国已经不能算富裕了。就这看俄罗斯还是穷的很,可想而知了。

这种思想认识,也是一塌糊涂了,94年的俄罗斯和苏联还有毛关系?卢布早贬值几千倍了吧。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134705983209004&wfr=spider&for=pc

最近几周以来卢布的币值大跌,到现在为止1个美元大概能折算80多个卢布了,今年以来卢布兑美元已经贬值了超过15%,卢布兑欧元和人民币也贬值了超过18%,于是有很多人担忧起来了,俄罗斯的经济是不是出现了重大的问题,要不然卢布为什么贬得这样快?

毕竟战争打了一年多了,美西方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从来就没有停过,所以很多人担心俄罗斯经济还撑不撑得住,尤其是还有很多人把卢布的大贬和过去的历史联系起来。要知道历史上俄罗斯的卢布确实有一次贬得非常惊人,那就是俄罗斯刚刚独立搞休克疗法之时,前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最终交出权柄之时和继任者叶利钦有过谈判,叶利钦保证他作为退位元首的基本待遇,除了安保人员别墅轿车之外,每个月还承诺给戈尔巴乔夫4000美元的退休金。当然是得折算成卢布的,1991年的4000美元这不是一笔小钱,当年美元和卢布几乎是一比一比值的。

哈哈哈。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丰厚的遗产令叶利钦喜上眉梢,可穷家难当,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外加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也让新总统夙兴夜寐,坐卧不安。作为前苏共的反对派,叶利钦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白白断送了苏联的前程。痛定思痛,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重振大国雄风,不能再做小脚老太太,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此时,年仅35岁的盖达尔投其所好,在萨克斯的点拨下,炮制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叶利钦“慧眼识珠”,破格将其提拔为政府总理,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休克疗法的重头戏,也是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影,收效明显。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可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到了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65倍。政府原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不料黑市商贩与国营商店职工沆瀣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休克疗法的第二步棋,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与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减了公共投资、 军费和办公费用,将预算外基金纳入联邦预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银行贷款弥补赤字。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限额管 理,以此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可是,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政府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流产了。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盖达尔认为,改革之所以险象环生,危机重重,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不起作用,价格改革如同沙中建 塔,一遇到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为了加快私有化进程,政府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的1/3约为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时过境迁,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因此这个措施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1992年12月,盖达尔政府解散。

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多。实际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如果说原料和能源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还算接近世界平均指标的话,其它部门则远远低于美国同类指标20%~24%。70%多的生产设备服务期超过十年,高于经济发达国家一倍。这种局面是国内投资特别是实际经济部门的投资大幅度减少的直接后果。外国投资不愿进入俄罗斯,吸收的外资总额累积只有115亿美元。俄罗斯科技开发支出全面减少,投资不足,对创新重视不够,使得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和质量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民用科技产品市场上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排挤,俄罗斯产品还占不到1%的份额。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有专家估计,俄罗斯人均GDP生产要达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也需要15年的时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休克疗法”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完全背离了俄罗斯的国情,失败是必然的。这是俄罗斯民主派改革家们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所犯的最本质的错误。曾在莫斯科度过近20年记者生涯的意大利人朱利叶托·基耶萨对此评论道;“是因为俄罗斯民主派改革家们不顾俄罗斯自己的传统与特点,丢掉了俄罗斯精神,照抄照搬西方也有争议的新自由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的东西,结果使俄罗斯陷入了今天这样的灾难性的境地”。

由于改革的失败,俄罗斯副总理盖达尔不得不于1994年1月16日被迫辞职。叶利钦也被迫在1994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宣布放弃“休克疗法”的改革,并在1996年大选时承认“过去在改革中试图抄袭西方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

哈哈哈,民主派从来不承认错误,哈哈哈,叶利钦也是奇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