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些感慨 -- 唐家山

共:💬480 🌺2933 🌵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其实不是表述的问题

其实不是表述的问题,而是看问题角度的问题。

这个帖子始终讨论的是半导体行业自主性的问题。

当以弱势、失败者、旁观者、爱好者、网迷角度来看这个产业时,很容易看到产业的主要(焦点)部分技不如人,于是没有机会,放弃就成了很自然的选择。

但对积极主动的产业管理者或参与者来说,看问题不是这样的。

首先是分析这个产业是不是重要,是不是要做;

如果这个产业很重要,那么机会在哪里,市场空间在哪里?

根据自身能力和市场情况,可以从哪个点切入进去?

这里技术现状的对比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还要对产业发展趋势、自身潜力摸底、产业需求、市场规模和分布、国家经济特点等等做分析。

半导体行业在七八十年代毫无例外被各主要经济体当成了战略产业,美国、日本、韩国、台湾、欧洲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在竞争中找到了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和空间。

只有中国,虽然也把半导体行业当成战略产业(否则也不会让第一副总理万里主抓了),但做出的选择是只注重下游应用,上游的制造基本放弃,说白了就是只管用和买,不管设计和制造。

而美国人也非常机敏,它往往在你研究出来但离实用化还有些距离的时候出手——它使得研究单位拿不到那临门一脚的研制费用,也防止了某些客户真的交钱用了国产设备。

下面摘自一位中国半导体制造行业的老专家的文章:

----------------

即使后来冷战结束,巴统取消后,西方仍对向我国半导体技术的出口实行严格限制和封锁,力图对我保持2-3代的技术优势,我们没有掌握的技术,他们不卖给我们,但一旦我国自己研制出来,外国人会马上通知我们该产品和技术可以卖给我们,以抢占我们的设备市场,把我们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制造业扼杀在襁褓之中。

-----------------

例如70年代,美国政府在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方面对我国一直禁运,

1981年我国功能比较完善的接近/接触式光刻机在国内通过鉴定,1982年美国即向我出售接近/接触式光刻机;

1984年我国研制出图形发生器,同年美国GCA公司开始向中国出售GCA3600图形发生器和GCA3696分步重复精缩机;

1985年,清华、电子部鉴定投影光刻机,同年美国也放宽这类设备的禁运;

1985年4月,700厂平板等离子蚀刻通过鉴定,85年下半年等离子干法刻蚀开禁;

1986年,我国64K DRAM研制成功,美国同年10月对华出口放松3微米技术;同样,由于国防科工委,科学院研制成功了256KDRAM,它们就放松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米级微细加工技术的限制。

---------------------------

美国人不会因为你的技术还比他落后得多,离实用化还有距离就放松警惕,你在实验室研究他管不了,但你想投入到实用阶段,进入产业,获得产业回报从而形成正向循环,那是他一定要阻止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因为中国xx产品技术落后就不应该再做了的言论,事实上是给美国的遏制战略起到了帮腔的作用。

我是从技术岗位做到产业领域的,我作为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之一的一个业务,跟运10其实有点相像(当然产品规模小多了),技术难度很大,全球只有几个国家能做,美国、欧洲是一流的,日本算是准一流的,韩国只有一家,算是2流的,再其它就没有了。我们项目的上马在公司也遇到了极大的反对,“懂行”者说这个技术难度太大,你们肯定不行。但我们1998年从0开始,25年一步步做到今天,已经做到了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全球第三,我们已经成为这个细分产业无可争议的国家队。客观地说,即使在今天,我们的核心技术跟前面那两家美欧公司还是有点差距,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大幅获取他们的市场份额。

所以对那些黑子们的论调,我的感觉是既不懂又轻佻。

我反复说这个市场是广谱的,但黑子们基本上无感,失败者看什么都是困难,而积极者会寻找一切有利因素并加以利用。

不同的三观,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也罢,大家各自夏虫不可语冰吧。

补充:

最后多嘴一句,

作为跟你交流的最后一贴。

这种小孩子赌气的话真没必要写出来,即使你是这么想的。我上西西河是有感而发,我们三观又不合,难免啥时候我又戳了你的肺管子,那你倒是回还是不回呢?不回的话我都替你憋屈,回吧自己又食言了。

我年轻时候也经常会赌气,跟家人跟同事,一根筋不知道转回头,后来有一段时间看香港电视比较多,发现香港新闻里当事人在慷慨陈词或者痛斥痛骂,现场记者轻描淡写一句“情绪激动”就让当事人输了,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这种任性表达没什么用。

通宝推:桥上,云山,真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