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听来的德国笑谈 -- 燕人

共:💬28 🌺17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儒家也有“喜怒不形于色”的价值取向

“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生死不从于天”。

刘伯承是考过前清秀才的,跟他爹一起考中。发榜那天爷俩欣喜若狂,隔天回家的时候刘伯承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当中,却看他爹神色如常,以为他爹有什么心事不开心,一问之下他爹说:“成大事的人要喜怒不形于色”。

刘伯承的儿子刘蒙说这件事对刘伯承影响很大。刘伯承成年后性格沉稳厚重,甚而至于被蒋介石“夸”为“老奸巨猾”,应该是他在儒家的影响下刻意养成的缘故。

这在普通人只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对于统治者,在下属眼中高深莫测则是不可或缺的统治术,所谓的“天威难测”。

情绪外露之所以“不体面”,究其原因还是这是弱者最后的底线。但凡讲道理能够解决的事情没人愿意被肾上腺素支配,而什么是道理是强者定义的,讲道理的技巧更是强者才具备的。只有情感,作为心灵的归宿,才是不分贵贱,人人共通的。

我国曾有一段时期有“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这样的外交语言。每每听到这样的言辞我总是感到气沮,认为太过软弱,屁用没有——我那时还太年轻。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跟你没什么道理好讲了”,“我不打算跟你讲道理了”。我那时候年轻,总觉得这样讲既不理智也太软弱,听不懂这潜台词背后的潜台词是“你突破了我的底线,我将没有底线”。

我们现在不怎么讲这话了,有小二十年了吧?为什么?

三岁小孩不讲道理,顶多不过撒泼打滚;中国这样坐二望一的体量如果不打算跟你讲道理,嘿嘿……

毕竟讲道理能赢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撒泼打滚呢。

所以只有强者才配“体面”。没人不想成为强者,所以没人不想体面。中外概莫能外。

我记得《权力的游戏》有一集“血色婚礼”,情节很惊悚。史塔克家为了借路,不得不与一家不体面的贵族联姻——我忘了这家姓什么了——结果在婚礼上惨遭灭门。事后,史塔克家远在天边的小儿子——那个瘫子——知道了这件事,说了一句话:吃了他家的面包和盐,就是他家的客人了,他们这样做不对。

对了,小瘫子说这话的时候,“悲怒不溢于面”。

这就是那家不体面的贵族最大的不体面——没有底线。

这一集场面惊悚血腥,看完后心里很堵。但转念一想便很快释怀:这场面我们中国人难道见得少吗?且不说《三国演义》里面“帐下埋伏刀斧手”、“摔杯为号”这样的描写数不胜数,历史上赵襄子无恤请姐夫喝酒灭其国家,项羽摆鸿门宴欲杀刘邦,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

所以看过这一集“血色婚礼”后,我重新审视了历史上的鸿门宴,联想起了一些过去我没有重视的细节,比如项羽他楚国贵族的出身。

“吃了我家的酒席,就是我的客人”——这也许就是项羽作为一个体面的贵族所坚守的底线。

而赵襄子则为“礼崩乐坏”做了一个注解。他并不是罗伯史塔克那样的天生领袖,出身倒更接近于bastard琼斯诺——没有底线的新生代。

韩信曾经评价过项羽“妇人之仁”,过去领会不深,加之过去批判“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以为“仁”是腐朽落后的反动道德。作为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落到这个地步,实在是一言难尽。项羽那旧式贵族的体面,终究支撑不起一个王者应有的胸怀。贵族胸中怀有的是家,有家而无国。刘邦与项羽的王霸之争,在嬴政巡游天下的时候,便已胜负分明。

霸者道:“彼可取而代之!”

而王者袖手喟叹:“大丈夫当如是”。

中美之争亦如是。

通宝推:翼德,qiuqiu,贼不走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