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回国卖房记 -- hansens

共:💬920 🌺5456 🌵1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赤脚医生还有坐诊的吗?主要都是巡诊吧?大量赤脚医生资料都是

巡诊的啊。

覃祥官,1933年农历9月26日出生在长阳县榔坪镇杜家村。中国合作医疗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第四届省人大代表。1969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庆祝国庆20周年的游行观礼。1974年秋,随同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日本等。

1976年10月被破格提拔到省卫生厅任副厅长,1977年辞官还乡,在乐园公社卫生院行医。

1981年3月,被卫生部部长钱信忠聘为卫生部医学科委员会委员。后被选为长阳县委常委、宜昌地委委员、政协委员。因病于2008年10月23日凌晨2点50分在榔坪镇乐园去世,享年76岁。

此后不久,他又作为全国“赤脚医生”代表,在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1975年元月,覃祥官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开会前夕,他第3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向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汇报了乐园公社开展合作医疗的有关情况。

1976年9月上旬,“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委员会第27届会议”、“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在会上,覃祥官以中国代表团副代表的身份,用半天时间作了题为《中国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报告。紧接着,又以两小时的时间,回答了参会各国卫生部长和记者的提问。

1976年国庆节以后,43岁的覃祥官刚从菲律宾开会归来,中共湖北省委就破格任命他为省卫生厅副厅长、厅党委委员。

此时,卫生部一位副部长曾私下告诉覃祥官说:“中央有领导很赏识你,你有可能上调北京工作,前途无量啊!”。覃祥官听后微微一笑,他平静地告诉对方,自己“不是当官的料”。

6个多月后,覃祥官终于作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辞官还乡”抓合作医疗。他以“先回去看看”为由,给厅长打了声招呼,就自个搭班车回到了长阳土家山寨。从此,他一去不复返,再未回到厅里上过班。但副厅长的职务,省里却一直为他保留着。辞官还乡的覃祥官继续重操旧业。他一边在乐园公社卫生院为群众防病治病,指导合作医疗的巩固和发展;一边参加大队的农业生产劳动。

此后不久,覃祥官被选为县委常委、宜昌地委委员。

合作医疗制度因“一刀切”而陷入低谷。覃祥官精心饲养的5头梅花鹿跑了,20多只獐子也逃了。他为此急得唉声叹气,茶饭不思,一连在家躺了好几天。合作医疗是这种景况,覃祥官的命运可想而知。省卫生厅副厅长的职务被免,地委委员、县委常委职务也不复存在。

他惟一保留的职务是乐园公社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据说这还是县里点名让“照顾”的。

没有什么会要他开了,也没有人找他商量工作了。卫生院考虑到他是“当过厅长的人”,更不便安排他参加医生值班。他在卫生院似乎成了一个闲人。实在没什么事可做,他就主动替病人打打水,帮院里扫扫地干干杂活。为此有人传出话来说:“覃祥官被贬到卫生院做清洁工了。”

还有一个县领导上乐园检查工作时,曾当面嘲讽他说:“老覃呀,我看你的农村合作医疗也是个极左的东西,要批判。”覃祥官愤怒地说:“要坐牢,我一个人坐。”

一气之下,他独自跑回杜家村去了。

那是覃祥官最苦闷的一段日子。有人问他过得怎样,他回答道:“工资照发,馒头照拿;喂猪带打杂,忙的没得法。”

合作医疗经过几年的冷落之后,老百姓又想起了覃祥官。医药费上涨,看病吃药是越来越困难了,“还是合作医疗好啊!” 之后,湖北、山东、江苏、湖南、四川等10多个省市又悄然兴起了合作医疗。乐园的山路上又有了参观者,各级新闻单位的记者也纷纷赶来。人们发现,覃祥官在杜家村的那段日子,并没有像他自己说的“喂猪带打杂”,他同村卫生室的几名医生一起,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把这个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坚持下来了。1978年2月,覃祥官连任成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3年,覃祥官按副县级干部待遇退休,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办了退休手续的覃祥官, 依然忘不了昔日诞生“合作医疗”的那方故土。他婉言谢绝了县卫生局留其在县城居住的好意,坚持回到海拔1500多米的乐园杜家村,与至今仍是农民的“厅长夫人”相濡以沫,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

王桂珍,女,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江镇(现浦东新区祝桥镇)大沟村,是“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

王桂珍作为“赤脚医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职业群体的典型代表,王桂珍是电影《春苗》的原型,除得到毛主席的多次接见外,还曾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建国20周年庆典,代表中国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并作发言,还曾短期担任过卫生部副部长一职,1977年发行的上海市壹市斤粮票上还有其肖像。

改革开放后,她和老伴开办印刷厂(哈哈哈哈),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同时也不忘为乡亲做好事,努力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多次被镇评为优秀党员。

当时,“看病难”是一个普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政策调整,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放到农村,要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经大队党支部推荐,1965年,王桂珍在公社卫生院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农村卫生员培训。

王桂珍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是班里学得最好的。老师让晚上9点熄灯,她就拿个手电筒在被子里学到半夜12点。看不懂就问别人,直到搞懂为止。

王桂珍常说,赤脚医生是“肩上有药箱,脚下有泥巴,心中有人民”。当时,她一个人要管大队里将近2000位村民,经常走家串户,为大家解决头疼脑热的问题,在一点一滴之间,培养起了村民对她的信任。

我当时就在农村,是赤脚医生制度的受益者,小时候体弱,经常得病,但是得病基本不出家门,一叫就到,离得近也是原因,吃药打针都可以解决。

直到今天,这位当年的赤脚医生还骑着小摩托到处给村里人看病,很佩服他。

90年代之后他成了乡村医生,家里也富裕了,几百万的家产。我个人觉得,凭借他这一辈子的积德行善,他值这个价钱。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药真比别人家便宜。这是农村的功德了。就不说他几乎随叫随到,远的不能太及时,相邻左近的也都能到,无论刮风下雨。很了不起。

通宝推:林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