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回国卖房记 -- hansens

共:💬920 🌺5456 🌵1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贼河友这种权贵,就是见不得老百姓吃两口细粮。

90年代的农村,考上大学借遍亲戚朋友属于正常现象。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们村有个大我三岁的姐姐,她爹是卖野药的(类似《平凡的世界》里的王满银),故而条件在我们村也算困难的。这位姐姐从小就在油灯下拼命苦读,一向被当作我们这些孩子的榜样。这位姐姐高我2届、考了4年才考上东北师大的3年制专科。她去上学的钱,就是全村挨门借才凑齐的。

在农村,这种情况借钱不难。因为只要毕业分配了工作,就月月挣钱,不怕借了还不上,而且还能落个人情。

当然也有例外。我考上大学那年,我妹妹初中毕业考上了师范。本来不用交学费的,不过妹妹的学校出幺蛾子:找学生借钱。入学的时候借5000块钱给学校,毕业的时候还。为了这5000块钱,我家借遍了亲戚朋友。我家亲戚中,条件最好的是我亲大姑(我大姑大姑父是50年代的师范同学,我大姑父是他们县的文化局长,我大姑是文化局会计),找他家借1000块,愣是没借。最后也是亲戚朋友借遍了才凑齐的。

----------

不过农村和农村不一样。假日河友在江浙发达地区,还是比较富裕的。我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每个学期只能给我凑300块。其他的就要靠奖学金、以及亲戚偶尔周济。我的老师和同学也帮过我不少,好多场景至今还记得,每每想起来都会赶到非常温馨。

=======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没见过农村同学直接申请出国的。就算城市同学出国,有些也需要到处借钱的。我有个英语快班的同学本科毕业直接去了美国,据说为了攒钱还债。买车只舍得花300美元,其他问题好说,麻烦的是手刹坏了,停车后会溜车。所以他在车上常备两块砖头,这样停车以后,前后各垫一块,就不怕溜车了。

后来我学车的时候,把这件事当笑话讲个教练听。教练说:“瞎说,用一档别上不就行了”?所以这事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不过他出国前借了不少钱是真的。

========

贼河友在西河第一次给我留下印象,就是大权贵的印象。当时讨论出国换美元,贼河友一锤定音:不从事出口创汇,就没有资格换美元,国家让你换了,你就欠国家的。

这话也太霸道了,因为同样的逻辑:

不从事农业生产,就没有资格买粮食,国家让你买粮食,你就欠国家的。

不从事化肥行业,就没有资格买化肥,国家让你买化肥,你就欠国家的。

不从事食盐生产,就没有资格买盐,国家让你买盐,你就欠国家的。

。。。。。。

基本上,所有的老百姓都欠政府的----这得是多大的领导,才敢这么霸道。

---------

第二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讨论社会福利。谈到社会福利、低保,贼河友第一反应是杀猪盘、第二反应是如何骗福利。总而言之,想的是如何把别人的活命钱扒拉到自己兜里。

您说您都那么大领导了,怎么就见不得老百姓吃两口细粮呢?

通宝推:学菩提,HAL,翼德,史料推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