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爬冰卧雪扭乾坤(上) -- 忘情

共:💬1 🌺3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 爬冰卧雪扭乾坤(上)

作者:忘情

解放战争期间的东北战场上,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打出了不少精彩战例。其中最为艰难,却又最能体现林彪指挥风格的,笔者认为既不是四平保卫战,也不是辽沈决战,而是发生在1946至1947年隆冬季节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若论战果,这场持续四个多月的战役堪称东北战场上的转折之战。此役结束后,东北国民党军彻底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从此处处被动,到处挨打,最终全军尽墨。

战前预演

若要详尽解析“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那还得从四平保卫战结束时说起。

1946年5月19日13时,东北国民党军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终于进占四平市区。林彪急令四平前线的东北民主联军各部全线撤退。

这是东北解放战争中,民主联军最困难、最黑暗的时期。虽然官方战史声称四平保卫战期间,民主联军伤亡八千余人。但实际上,各参战部队伤亡的大多为八年抗战锻炼出来的百战老兵。老兵的大量损失,让不少参战部队伤了元气。若不经过较长时间休整,根本无力再战。

从进军东北到四平保卫战期间,汇聚到东北的各路中共武装来自五湖四海。中共在东北的组织工作尚未走上正轨,还未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军政领导的思想也不统一,战略方针游移不定,表示在根据地建设、部队发展、作战指挥方面,走了不少弯路。因此,四平保卫战结束时,中共在东北的力量与工作重心,仍然放在大中城市上,刚刚开始建立的农村根据地极不稳固。加之在四平保卫战期间为了停战谈判需要,中共方面不适当地提出了“变四平为马德里”、“东北最后一战”等宣传口号,故四平失守后,中共东北党政军各系统内部一时间产生了极大的思想混乱。挺进东北之初收编、加委的一些原伪满军警残余部队、,及土匪武装趁机纷纷倒戈,进一步恶化了东北局势。就连一些老部队,在四平撤退期间也出现了严重的逃亡现象。

逃亡的不仅仅有入伍不久的新战士,甚至还有一些久经战火考验的老兵。其中危害最大的,当属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作战科长王继芳。此人携带实力统计表等大量机密文件投敌后,暴露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困境。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据此一反先前谨慎推进的方针,命令部队在空军掩护下,大胆分兵冒进,以多路平行纵队对撤退中的民主联军实施迂回包抄,穷追猛打。实力大损的东北民主联军一时阵脚大乱,许多部队被打散和割断在敌后。主力部队收不住脚,一路败退到松花江北岸。士气大振的国民党军一路轻取公主岭、范家屯、长春、海龙、德惠、农安、小丰满等要地,兵临松花江南岸,气焰极为嚣张。

这种被动局面下,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东北局,都已打算放弃哈尔滨,转到农村打游击去了。这时候发生了两件事,对东北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件事是,撤退途中的3纵司令员给林彪发电报,建议3纵队不过江,留在吉林东部山区建立游击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敌人。他认为如此一来,敌人再向北进攻就会有后顾之忧。林彪回电:同意3纵队不过江,但要求他们到长白山建立根据地。

应该说,程世才确实有战略眼光。但相形之下,林彪则更胜一筹。因为吉林东部山区距哈尔滨较近,战略机动范围有限,不如经营长白山更能有效地牵制调动对手,实现南北呼应的战略意图。

按林彪的指示,3纵从长春附近的双阳、伊通掉头奔辉南,夺路奔向长白山。途经黑石镇时,3纵顺手消灭了国民党青年军第207师1个营,并攻克桦甸县城。虽然仅歼敌千余人,但这是民主联军自四平撤退后打的首场胜仗。接下来,3纵避开尾追而来的新6军14师,经辉南到达柳河休整。

这件事的影响,要到半年后才显现出来。因为如果3纵也退向北满,日后南满的民主联军主力部队便只有4纵这根独苗,兵力单薄,恐无力单独应对国民党军的四次大规模进攻了。

第二件影响深远的事情,是危急关头,中共中央要求南满的民主联军集中兵力在中长路上攻打一、二个大中城市,以牵制国民党军对北满的进攻。4纵副司令韩先楚顾全大局,力排众议,坚决执行上级指示精神,率部以隐蔽突然的动作插向南满国统区,向鞍山、海城、大石桥一带进攻。当时驻守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等地的国民党军,只有第60军184师,兵力十分单薄。5月25日,4纵攻克鞍山,全歼184师一个团,随后乘胜南下围攻海城,令驻守海城的184师师长潘朔端连连告急。

鞍山一失,兵力空虚的沈阳顿时门户洞开。杜聿明听闻后路被抄,便立即从尾追东北民主联军的国民党军10个师中,抽调新1军新30师、新38师、第93军暂20师及第60军184师两个团,掉头增援南满。4纵赶在国民党援兵到达前,用军事压力配合政治攻势,成功促使潘朔端率师部及552团起义。这是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的首次起义,而且是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势下的起义,这对国共双方的士气影响极大,也藉此加深了国民党军内各派系间的矛盾与隔阂。

追兵骤然减少了近4个师的兵力,其中有2个师还是精锐的驻印军,正在撤向北满、东满、西满的民主联军各部由此压力大减。林彪看准国民党军战线拉长,兵力不足,各部孤立突出,且相距较远的弱点,集中尚能战斗的部队,猛然杀了个回马枪。6月8日至9日,在拉法、新站等地,歼灭了国民党71军88师263团及264团1个营,给气势正盛的国民党追兵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同时也对稳定民主联军军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事实上,这一阶段南满、北满的民主联军遥相呼应,大踏步机动机动作战,频频调动国民党军,在机动中寻求战机,正是数月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预演。

此刻,虽然国民党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但已久战疲惫,兵力分散,达到了进攻的顶点。鞍海战役和拉法、新站等战斗表明,民主联军虽已实力大损,但却还没沦落到可以任由宰割的地步。国民党军若想再继续跨过松花江,进攻哈尔滨、齐齐哈尔,业已是力不从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国共双方迅速达成了东北自6月7日起休战15天的协议,尔后停战期限又一再延长。

后世以白先勇为代表的一些国民党遗老遗少,认为东北休战是“蒋总统上了马歇尔的当”,若当时国民党军继续追击,必可毕其功于一役云云。这不过是缺乏起码军事常识的人的可笑意淫而已。在不必负实际责任的人看来,打仗不过是躲在温暖的书斋里,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划划箭头就大功造成了,而完全不必考虑天候、地形、兵力、后勤、士气及敌方态势,也丝毫不必顾及可能腹背受敌,新占领的地区也不必分兵守备以保证后勤供给线免受威胁。

事实上,东北休战是国共双方共同需要。双方都需要时间喘息和调整,以重新集结力量。

因此从6月7日至10月,东北战场上出现了4个月之久的相对沉寂,国共双方仅有一些零星的小规模军事冲突,双方主力均在休整中。

此消彼长

东北停战虽仅维持了4个月。但这期间,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却发生了明显变化。

为加强东北局的集中统一领导,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经过慎重考虑,于1946年6月16日向东北局下达指示,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兼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并以五人组织东北局常务委员会。如此,赋予了林彪一元化领导东北党政军全局工作的权力,之前由于他常和彭真意见相左导致形不成坚强领导的局面得以改变。林彪能以中央委员身份领导一群中央政治局委员,显示了毛泽东的魄力及对林彪的信任。历史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加快了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7月7日,东北局通过了《东北的形势和任务》决议,强调“无论目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内,创造根据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创造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只要广大的农民发动起来了,并积极参加自卫战争,我们就能建立不可战胜的阵地”。在军事上,决议指出:“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我军作战的原则,不在于城市和要点一时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为此,应采取诱敌深入,待敌分散,以优势兵力各个消灭敌人的方针。消灭敌人,就达到保卫根据地的目的。一般地不作阵地战,广泛地使用运动战和游击战。所有军队人员必须有充分的群众观点,军队必须协同地方武装进行群众工作,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应充分发挥我军既善于打仗又善于发动群众的光荣传统”。

根据这个决议,东北局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发动土改,并抽调主力部队协同地方武装剿灭土匪。随着土改的深入和剿匪的卓有成效,到10月份,东北各根据地日益巩固,大股匪患已肃清,民主联军也整编为第1、2、3、4、6等5个野战纵队、10个独立师、44个独立团,并初步建立了炮兵、装甲兵、工兵,总数约34万人。其中,主力部队14万人,地方部队20万人。在武器装备方面,通过战场缴获、搜罗关东军库存、发展军工生产以及争取苏联和朝鲜支援,民主联军的装备水平大为改善。

在军事技术方面,林彪根据战士的经验,总结出六大战术原则:“攻城的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解决攻城巷战的四组一队”,“追击的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通过在部队中推广这六大战术原则,民主联军各部的战斗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9月份开始,北满的民主联军主力部队开始集结,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与中共方面已然在东北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北国统区情况却每况愈下。早在进攻东北之初,许多国民党官员就抱着抢肥缺,发横财的目的来到东北。这些接收在员们穷凶极恶地搜刮钱财,千方百计地营私舞弊,明目张胆地贪赃枉法,日日夜夜花天酒地。国民党军队中的腐败现象也更严重了,许多中高级军官通过克扣军饷、巧取豪夺,将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购置房产土地,经营私人企业,甚至还有人从事走私军火,倒卖黄金的勾当。就连新6军这样的王牌部队也开始军纪废驰,引发民怨。迫于舆论压力,杜聿明不得让驻长春的新6军与驻鞍山、海城的新1军对调防务,才算暂时了事。而由原伪满国军、伪满警察收编而成的保安支队则更为恶劣。他们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所有这些,都让曾经正统观念极重的东北民众大失所望,原来对国民政府和中央军所抱幻想随之破灭。当时在东北国统区流传一句话:“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从这时起,国民党政权在东北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虽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到1946年10月,国民党在东北的力量仍然占优。在东北和热河作战的国民党军队计有新1军、新6军、第71军、第13军、第52军、第93军、第60军等7个军25万人,加上特种兵和地方武装,总兵力达40万人。除了93军、60军为滇军,其他5个军均为中央军嫡系部队。其中,新6军、新1军位居国民党军五大主力。52军,53军,71军都曾是接受过美军顾问训练的第二期远征军。

民主联军与之交手后认为,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战斗力较以前有不少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军官士兵待遇提高,一般吃穿均较优良;

2、官兵关系有进步;

3、官民关系有进步,驻军对居民纪律颇好,政治部到达地方召集居民开会宣传民众,同时一切给养由后方运送,故扰民较少;

4、战术上比过去灵活,迂回用的多,战术改变很快;

5、指挥统一,协同动作,比过去好;

6、守备沉着围援做工事完成工事很快到达即做工事,故占领之突破很困难,对我作战信心颇高不像过去有很大畏惧心理;

7、火器比日本军队强盛炮兵技术更好。

东北国民党军不仅有较高的军事素养,而且非常重视研究对手,总结经验。东北行辕参谋处在四平之战后着重研究民主联军作战特点,编了本《对匪作战经验与教训》发至连一级单位。其中,总结了民主联军作战的七条优点:

1、攻击时不惜任何牺牲。

2、善于夜战。

3、善于利用民间人力与物力。

4、情报灵活,多能利用民众潜入我方刺探军情。

5、补给于民,行军辎重较少,行动轻便。

6、军中政治工作交通良好,战斗时指挥机关在部队直后督战。

7、企图与行动秘密。

同时,国民党军方面认为民主联军的弱点有六条:

1、装备不良。

2、训练太差,不善利用地形地物,运动时常暴露。

3、每攻占一地,往往聚焦一处,招致伤亡。

4、斗志不坚,弹药不足,难以持久。

5、生活艰苦,逃风日炽,“匪军”大多系良民,被迫入伍。

6、取给于民,致招民怨。

为了对付民主联军,国民党军提出了不少对策,主要有:各级部队于战时,均须控制较大预备队,以扩张战果及应付不意事变;行军驻军战斗,均须广派警戒,广行搜索。驻地数十里内之小部队巡察,尤为重要;“剿匪”部队须配属汽车及骡马,增大机动力并充足携带弹药,尤其是迫击炮弹与手榴弹;部队到达宿营地,即须构筑工事。凡驻屯较久之地,尤应构筑坚强堡垒及障碍物,以补兵力不足;射击军纪极须注意,特别要养成节省弹药之习惯;熟练夜间战斗动作。

客观地说,这些总结和对策有不少是颇为正确的。因此,虽然经过4个月休战,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中共的变化,但民主联军想要在战场上击败如此强悍而又善于总结的对手,仍不是件轻而易举之事

黑云压城

经过4个月的停战休整,久战疲惫的东北国民党军也已整补完毕。由于此时关内各战场战事正酣,因此国民政府短期内无力向东北增兵。东北国民党军虽占领了东北中心战略要地,但却处于三面受敌的状态。鉴于兵力不足,参谋总长陈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经与高级将领反复研究,制订了一个“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其基本思想是,先集中足够兵力进攻南满,消灭兵力相对弱小的南满民主联军。解除后顾之忧,再全力向北满进攻。

根据这个方针,杜聿明拟定了一个军事方案,其要旨如下:

1、辽西方面,国军应牢牢控制热河,截断解放军辽西走廊的交通线,确保北宁路安全。

2、辽南方向,根据蒋介石“旅顺、大连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指示,国军应把共军压迫于貔子窝、普兰店之线以南,然后用少数兵力在貔子窝、普兰店间的狭仄地带,构筑强固阵地,封锁旅大与内陆的交通。

3、 辽北、辽东方向,国军应把共军压迫到长白山及松花江以北,以便沿长白山和松花江布置防线;

4、 完成上述任务后,国军即集中主力进攻北满,以达到占领全东北之目的。

该方案经蒋介石和南京国防部批准通过后,杜聿明即坐镇沈阳,指挥新6军、52军、71军等部队共8个师,于10月19日分三路向南满进攻。自此,沉寂了4个多月的战火,又重新在东北大地燃烧起来。

此时,南满地区的民主联军有第3、第4两个纵队和2个独立师。双方虽同为8个师,但民主联军部队极不充实,实际兵力仅有国民党军的一半。

10月19日,林彪电示南满前线指挥员:“为了保卫安东,应力求将敌人抑留于奉天(今沈阳)吉林线及兴京、金川之线。如国民党军集中较大兵力向安东进攻,则我军应主动地作放弃的准备,不可打被动挨打的仗,而仍应集中兵力找分散的小股敌人一个一个地歼灭”。10月20日,林彪又致电辽东军区:“你们应一心一意集中兵力打运动战,每次用八九个团打敌一个团(可用四五个团左右的兵力担任直接进攻,以其余部队放在周围防止敌突围,打敌增援)”,“凡估计不可能达到保卫城市的目的时,则应不过早也不过迟地于事先主动地放弃地点,而保持力量进攻敌人”。

根据林彪指示,辽东军区决定主动放弃安东,坚持东部山区,遂以第3、4纵队主力隐蔽集结于通化以西待机,并佯示转兵安东,以引诱兴京国民党军放胆进犯通化,伺机于运动中歼灭之。

10月31日,“林彭高陈”在给“中央并告萧江程罗”的电报中,说:㈠目前敌人利用松花江阻止我北满部队而集中主力进攻南满与西满。最近正在布置攻洮南,但长春以北敌兵较空虚,只新1军两个师及71军一个师,60军一个师及其他地方部队。我军拟以5个师的兵力,令火车运输从哈尔滨经齐齐哈尔绕至松花江以南再步行向敌发动攻势,以各个击破的方法求得歼灭敌人,以破坏敌人攻洮南的行动及策应南满和破坏敌人攻哈尔滨的计划。

㈡因敌人已深入西满南满,而关内尚未增加出关的条件下,我们突然出现在松花江以南进攻,故敌必无力将我驱逐,而在约一个月以后,彼如调兵向我进攻时,届时松花江已结冰使我运动甚为自由。故目前出击不致被敌打回,一个月后敌有力打我时届时已无后路顾虑。

10月31日至11月2日,4纵以两倍兵力优势,仅付出2128人伤亡的较小代价,一举将号称“千里驹”的国民党军第25师歼灭在新开岭地区,并俘虏了少将师长李正谊,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师的先例。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贺电称:“(一)庆祝你们歼灭敌人一个师的大胜利,望对有功将士传令嘉奖;(二)这一胜仗后南满局势开始好转,望集结主力争取新的歼灭胜利”。11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萧华、江华、程世才、罗舜初并告林彪等电,指出:“你们此次作战经验很好。第一次集中5个团打第25师未能奏效,第二次集中8个团打该师,就胜利了。以后作战,凡打大一点的仗,总要集中10团8团兵力,最好能集中12个团,以期必胜”,“而后作战,每次均须采用此种方法”。

虽然在新开岭损失了一个师,但却并未动援杜聿明的决心。他除调集新1、新6、第60、第71军各1个师,第52军2个师共6个师,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外,为防止民主联军北满部队越松花江南援,以新1军、第71军各2个师扼守长春、永吉以北,松花江以南各要点,其中以新1军新38师驻守吉林、乌拉街和九台、其塔木一线;以第50师驻守德惠及陶赖昭以南地段,控制江防和农安、靠山屯一线;以第71军第87、第88师,分别驻守四平、八面城、梨树、通辽、郑家屯一线。此外,还以部分正规师团和保安团队加强后方守备,并清剿民主联军地方武装。

此时,辽东军区的领导层犯了分兵把口的错误,将战线拉得很长,使本就居于劣势的兵力变得更加分散,无力抵挡国民党军的密集突击。从新开岭之役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南满的民主联军打的多半是击溃战和消耗战,消灭对手不多,自己反而开很疲劳,且得不到充分的补充。此间,林彪多次来电严厉批评辽东军区,指责他们没有贯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但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华却并没能真正贯彻落实林彪的指示精神,继续退向长白山。

到12月初,辽东军区机关、学校、医院、工厂转移至通化的四道江、六道江地区。党、政、军近4万人被压缩在长白山下临江、长白、靖宇、抚松四个县的狭长地区。当地只有20万人口,人烟稀少,物资缺乏,回旋余地狭小,衣食住都很困难。第3、4纵队经过近两个月连续苦战,伤亡较大,兵员补充困难,每师只有6000人左右。时值严冬,室外气温已在零下20度以下,滴水成冰,不少人连棉衣、棉帽、手套都没有,还穿着单衣,甚至露宿在外烤火过夜。1946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由于动员了大量壮劳力支前,不少秋粮来不及收,就被雪盖在地里。因此当地粮食特别困难。

面对南满地区出现的危局,东北局认为南满是整个东北工业中心,是东北最为富饶的地区,战略地位对东北全局至关重要。坚持南满可以牵制国民党军大量兵力,与北满互成犄角之势配合作战,才能保障北满、西满、东满的巩固发展,也有利于与关内、与朝鲜以及当时苏军占领的旅顺、大连保持联系。如果丢失南满,国民党军无后顾之忧,必将集中兵力压向北满。届时整个东北战局将更为持久和艰苦。

而此时在南满东北民主联军领导层内部,思想却极不统一。多数人认为:大兵团继续留在南满已无回旋余地。敌强我弱,集中与敌决战,会把主力拼光。分散与敌周旋,易遭敌各个击破,难以坚持。有人主张全部撒到北满,背靠苏联,打几个大仗扭转战局;有人主张将主力大部分撤到北满,小部分留在南满打游击。还有人主张在南满再打一仗看看,打得赢就留下坚持,打不赢就向北满转移。而坚决主张继续坚持南满的是以韩先楚、唐凯为代表的少数人。

在这种情况下,为加强南满地区的领导,东北局报中共中央批准,派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陈云兼任南满分局书记,肖劲光为南满分局副书记兼军区司令员。

1946年12月11日至14日,辽东军区在通化七道江军区前线指挥所召开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会议前两天,新任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要求继续坚持南满的报告,遭到了大多数与会人员的反对。会议在争吵中进行了两天却毫无结果。直到13日晚,陈云闻讯赶来后,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他形象地说:“东北的敌人好比一头年,牛头牛身子是向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了一条尾巴。如果我们松开这条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住牛尾巴是个关键”。他强调指出:“南满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坚决不能丢。要是我们5个师北上,敌在南满则无后顾之忧,就会有10个师跟着进北满。就算我们两个纵队都到北满,顶多能对付敌一个军。如果能在南满即可牵制敌4个军。权衡利弊,还是在南满大有作为”。

就这样,与会干部统一了思想,决定坚持南满,巩固保卫长白山,坚持敌后三大块(即盖平、庄河、青城、凤城之间地区;宽甸、醒仁、本溪、抚顺之间地区;抚顺、铁岭、西丰、清原之间地区)的总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及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密切配合,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指导方针。强调在军事上坚决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作战原则。会议决定:4纵出敌不意挺进敌后,牵制国民党军,消灭土杂武装与分散的小股正规部队,破坏交通线,打乱国民党军的进攻部署;3纵留置正面,担负内线作战,集中优势兵力,依托险要地形顽强抵抗,力求于运动中歼敌有生力量。依靠内外线结合,分散、拉垮、各个击破国民党军,达到坚持南满的目的。

七道江会议是决定南满命运的重要会议。会议结束后的12月16日,陈云、肖劲光电告林彪并报中共中央,在通报南满敌情后说:“在此情况下已决定第4纵队全部伸出通化、桓仁、浑江以西,安奉路两侧,大闹天宫,消灭弱敌,调动敌人,支援地方。如敌围歼计划不变。则决以第3纵队一部坚持长白山区外,主力亦到敌后,那时除长白县城外,其余城市都将被占。同时我们估计两个大兵团到敌后作战,在伤兵、减员、补充等问题上极端困难,但不经反复长期艰苦斗争,是不能坚持南满的”。为此,他们希望林彪从两方面给予支持。一是“北、西、东满能牵制住当前敌人”,二是“北满给我们一万吨粮食,送到图们以济万余伤兵及几千后方部队机关”。

林彪和东北局完全同意陈云的作战方针,南满北满相互配合,并在复电中强调指出:“坚持南满斗争意义甚大,使我们仍能保有广大领土与人口,使敌不能全力向北摧毁北面的根据地,使我南北互相依存。因此,盼你们一切打算都放在如何使3、4纵队于南满的坚持上面,运用1941、1942年华北的经验以争取存在”,“南满的斗争必须准备如同热河或冀东及华北抗战困难时期的那种局面下奋斗,主要是巩固内部,结合群众,依托广大的山区,加强下层领导,采取大胆而精细的处置,各个歼灭分散的敌人。只有在这种斗争中采取局部的坚持,以待东北与全国形势之逐渐好转”。林彪电示南满:“打击进犯之敌,有一个原则,望时刻把握住,就是目标宁可选小,一定要一举歼灭。要打歼灭战,而不是打平推战,不打就不打,一打就要吃掉”。

定下了战略决心,辽东军区开始了总动员。陈云、肖劲光以身作则,带头解散了各自的警卫班,凡能战斗的机关人员都充实到作战部队。为解决粮食问题,大批干部下乡征粮。1946年的收成很糟,群众手里几无余粮。好在土改后群众觉悟提高很快,村干部和贫下中农带头,只留下旧历年前吃的粮食,其他粮食都贡献出来支援部队。为了支前,汉族群众改了吃大煎饼、大饼子的习惯;朝鲜族群众改了吃大米饭的习惯,一日两餐土豆白菜汤。中共征粮人员详细记下谁家交多少粮,交的什么粮,等北满支援的粮食经朝鲜转运到南满后,再如数还给人民群众。

在南满最困难的时刻,朝鲜及时伸出了援手。在四保临江战役发动之前,辽东军区后勤部组成前后两个梯队。后梯队带着部分弹药库,粮秣库,被服库,医院及1.5万多伤兵、家属人员撤退到朝鲜。朝鲜方面克服种种困难,将这些人安置在老百姓家里长期照顾。战役期间,朝鲜北满成了沟通南满与北满、东满人员物资交通的最可靠通道。

一保临江

1946年12月17日,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郑洞国指挥6个师,由辉南、柳河、桓仁、宽甸一线,分多路向八道江、辑安、临江发动进攻,企图首先打通通辑线(通化——辑安),完成对通辑铁路线的封锁,尔后将民主联军南满主力消灭或困绝于长白山中。其具体部署是, 52军2师集结于宽甸为右路,由辑安沿鸭绿江西岸向临江进攻;该军195师集结于通化二道江为左路,经四道江向八道江和临江进攻;71军91师为中路,由桓仁向通化南之六道沟门地区迂回八道江,而后向临江进攻。位于辉南、金川的60军182师和暂21师各一部,向濛江地区进攻;新1军新30师于柳河、三源浦地区,新6军新22师于山城镇以东地区,均向八道江地区迂回。另以青年军207师守备兴京、抚顺线,以第14师主力于宽甸以西为预备队,该师一部配合184师550团于沈子窝、普兰店一线,封锁辽南之东北民主联军。

12月18日,根据作战预案,4纵在政委彭嘉庆、副司令韩先楚的指挥下,将下属3个师分成3路插敌后。12师34团为先遣队,于12月14日从辑安县横路、台上一带先期出发,跨过浑江插入敌后。1947年元旦这天,该团歼够三家子据点守敌1个连。12师主力除一部留守辑安外,另一部到凤城县石城子地区活动;

10师为右纵队,于12月18日从通化县东升村一带出发,越过梅河口至辑安的铁路向西挺进,插向国民党军后方兵力薄弱的安奉线两侧山区。22日在红庙子与安东军区3分区会合,即向本溪、抚顺、营盘三角地带挺进。23日攻克辽宁新宾县境内的平顶山,27日攻克苇子峪,消灭国民党军1个连。由于缺乏冬季作战的防寒知识,10师主攻的1个连一夜就冻伤40多人,比战斗伤亡还大。29日,10师向碱厂守军2个营发起进攻。由于没有实行“一点两面”战术,只是正面强攻,堵截部队又麻痹大意,因而打成了击溃战。31日,10师进攻本溪县的小市,守军用装甲车佯作反击,步兵乘机逃跑。10师始料未及,虽占领小市,但只俘敌92人,毙伤30多人,战果不大。

11师为左路纵队,12月18日由六道江出发,越过梅辑铁路、通永公路(通化——永陵),绕过通化向桓仁、宽甸地区进军。一路上连克钓鱼台、双山子,于31日攻克宽甸县境内的牛毛坞,消灭那里的地方武装百余人。1947年1月1日又攻占太平哨。国民党军52军第2师守敌溃逃。

为配合4纵深入敌后作战和牵制辽南地区国民党军,辽南军区第1分区率第1团挺进青城、岫岩地区,依托青凉山创建游击根据地;第5分区率第4团依托关东州(即大连市)向外发展,辽南独立1师第1、3团进至庄河、岫岩万福地区,依托一面山、步云山山区建立游击根据地;师主力沿碧流河向北挺进。

4纵在敌后半个月作战,攻克据点20余处,歼敌3000余人,开辟了碱厂以东、牛毛坞以北、桓仁以西,纵横150余华里的山区根据地。此举大出杜聿明意料,他急调新22师、91师回援本溪、桓仁,减轻了临江地区的压力。

3纵主力承担了保卫临江的任务。在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刘西元指挥下,我方正面以9师和独立2师一部、4分区独立团及李红光支队一部,位于凉水河子、金川、老岭一线实施运动防御,保障主力侧后安全; 7师于四道江、五道江、下四平、旱葱沟地域作为第一道防线,节节抗击。8师主力集结于红土崖、三道阳岔一带,以运动防御节节阻击91师东进,逐步退至红石部子一线作最后抵抗,并准备协同7师在三岔子、林子头一带围歼国民党军。

12月22日,国民党军第52军2师占领辑安;1947年元旦,第195师584团进至六道沟门杉松窝一带,接替第71军第91师防务,巩固了通辑封锁线,与第3纵队对峙。

12月24日,林彪电告陈云、肖劲光:北满部队主力将到松花江南岸作战,以配合南满行动。在这封电报中,林彪提出了打“硬拼战”的新战术,即集中优势兵力,实行“一点两面”战术,以死打硬拼的精神拼掉敌人一部分。林彪认为“东北我军由于群众条件的不成熟,我甚难秘密地接近敌人,所遇敌又较强,非一打即垮。又由于敌铁道公路太繁,增援甚快,故甚难求得通常优越条件下各个击破的歼灭战。但为了打掉蒋军的王牌。为了降低敌人的猖狂,为了使我半生不熟的条件,成为完全成熟的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条件在半生不熟的状况中),在一定限制内(以数个师的兵力,不以全军),有时即遇条件不充分,亦须断然猛打,争取成为歼灭战。如不能歼灭,只要惨重地打击了敌人,虽无多的缴获,亦算胜仗。因他的间接胜利甚大,故最近我们除过去所谓歼灭战、游击战外,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作战,即名硬拼战”。“这种作战与过去的不同点,则为不是有十足把握的结果可能成为歼灭战,亦可能双方都伤亡惨重“。林彪最后说,北满将这样打,希望南满也运用这种战术。

陈云、肖劲光研究了林彪的电报,28日回电表示:“长白山区山高地险森林丛密,道路有限,人烟极少,粮食困难,有利于打运动战,利于防御战,尤以严寒酷冷攻难守易,我们准备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硬拼战。今天在敌人主力进攻南满情况下,我们领先前后两条战线的密切配合,以分散敌人回扯敌人,各个击破敌人,争取南满的坚持。我们对于硬拼战的方法很同意,在南满及东北作战,根据地不成熟,机动地区受限制,敌强我弱,紧迫压缩以及我军主力存在的条件下,事实上不得不拼掉几个棋子,改变力量”。

鉴于新22师和91师西调本溪、桓仁,进攻临江的国民党军已暂取守势,辽东军区于1947年1月4日,集中第3纵主力,4纵炮兵团和12师36团,向通辑线上的国民党军展开反击。

3纵7师向进攻六道沟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占领了热水河子,迫使敌军退到二道江和三道江地区。配合作战的8师因动作迟缓,未能按时进攻,没有达到歼敌一部的目的。国民党军为了控制有利地区,保障通化安全,复于8日反扑,占领了热闹街、杨木桥子。

1月10日,3纵主力向热闹街之195师发起进攻。由于没有组织协同,又没能形成包围圈,致使195师逃向三道崴子。此后,195师为了保持与通化的联系,又大举反攻。3纵没掌握积极防御的要领,只是在战壕里和对手顶牛,你上来我就打,你退我也不追。12日,195师以4个营兵力向龙头地区发起进攻,一度占领了几个高地。7师组织两个团反冲锋,又夺回了高地。为了改变这种拉锯战,军区首长指示3纵集中7师、8师进攻头道崴子之敌。13日,3纵开始向敌进攻。先头部队攻占一个高地,消灭了1个连的守军。其他部队也连续突击,195师终于顶不住,向通化方向逃窜。

鉴于民主联军切断了通化与辑安间的铁路,杜聿明为了恢复联系,命令52军2师从辑安向北进攻,于1月16日占领头道崴子,企图与195师会合,再次打通通辑线。2师发觉民主联军向自己侧后迂回,便急忙向辑安退却,其第5团在青沟子一线。18日, 4纵12师36团进攻辑安,调动第5团南返,4纵主力于大蚊子沟向北出击, 3纵7师由杨桥子向南出击,8师于天桥山地区担任截击,9师向通化方向警戒,形成对国民党军第2师5团的夹击之势。19日,4纵11师截歼5团一部,10师和7师遭遇第195师584团。一夜激战数次。1月20日晨,584团大部逃脱,只有位于小荒沟的1个营被全歼。

至此,历时1个多月的一保临江结束。民主联军南满部队打破了国民党军打通通辑铁路、公路企图,收复了通化以南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4900余人。

一保临江是南满分局领导决定坚持南满方针后,我军在极其艰苦条件下打胜的第一仗。当时部队非常疲劳,武器、粮食、服装都十分缺乏。3纵和4纵均未休整就投入了内线和外线作战。在东北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许多人没有棉衣棉裤,只能把草绑在身上御寒。4纵挺进敌后冻伤减员679人,占全部总伤亡1525人的44%

此仗虽然打胜了,但也暴露出民主联军的作战指挥上的一些不足。主要是集中兵力不够,击溃对手后未能大胆包围全歼。

(土鳖扛铁牛)

元宝推荐:燕人, 通宝推:吃土的蚯蚓,广阔天地,fumachu,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