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QLU11当真是“狙击榴”吗? -- 忘情

共:💬4 🌺4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QLU11当真是“狙击榴”吗?

作者:忘情

如果留意一下近年来的公开报道,便不难发现我军有款QLU11型榴弹发射器出镜率颇高。从军改前的“塔山英雄团”装甲步兵营营属炮兵连,到军改后的山地步兵连连属火力排,都装备了这款我军独创、世界上尚无其他类似产品的武器。

由于保密的缘故,目前QLU11型榴弹发射器尚无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和详细信息披露。不少军迷根据公开资料里的一些笼统描述,以及外观及功能均与QLU11相似的LG5型外贸40毫米榴弹发射器宣传材料,认为QLU11就是款“狙击榴”,是我军根据国情、军情研发出的新型战场反狙击系统。事实果真如此吗?

武器定位

最近十年来,拜国内一些脑补出来的军事题材影视剧所赐,“无狙不成片”这股歪风也对军迷圈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狙击的效能被无限拔高神化。以至于不少人将一国狙击武器系统的技术水准,反狙击器材先进与否,当作衡量该国陆军技术含量的重要标杆。当QLU11型榴弹发射器及LG5型外贸40毫米榴弹发射器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一些人根据文宣中对其远距离射击精度的描述,想当然地认为它们将主要用于狙击和反狙击作战。甚至还出现了“国产狙击枪精度差,不得已才开发‘狙击榴’,用榴弹弥补射击精度不足的缺憾,用以对付敌方狙击手”这样的奇谈怪论。

国产狙击枪的是是非非,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列。但坊间对所谓“狙击榴”的误读,其实是缺乏军事常识的。现代战争是双方作战体系的综合对抗。将敌对双方狙击手从各自作战体系中单独剔出来,进行一场中世纪武士决斗般的巅峰对决。如此狗血的剧本若拍得煽情,的确可以收获高票房。但现实中谁要真这么干,就如唐吉柯德向风车发起冲锋般荒唐可笑,而且结局肯定不妙。

事实上,反狙击作战的关键并不在于使用何种武器,而在于对隐蔽的狙击手远距离发现和精确定位。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无需研发专用反狙击武器。无论是用火箭筒、迫击炮、重机枪,还是用遥控武器站,甚至是小口径高炮劈头盖脸朝目标方位砸过去一通弹雨,都能有效压制对方狙击手,并有很高的概率直接肉体消灭。

目前反狙击系统的探测手段主要有声探测、红外探测和激光探测三种,射频探测技术正在探索中,并出现了将多种探测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便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探测系统探测准确率和反应速度的趋势。当下,国际军火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反狙击手声测定位系统有法国米特拉维公司的皮勒尔MK II型狙击手探测系统、美国BBN公司研制的“枪弹定位器”声学反狙击手系统、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的反狙击手声探侧系统、美国AAI公司研制的 PDCue 反狙击手声探测系统、加拿大国防部研究中心、加拿大防务研究和发展局以及麦克唐纳·迪特维利公司联合共同开发了一种名为“雪貂”小型武器探测和定位系统。红外反狙击手探测定位系统主要有美国研发的“蝰蛇”、“冠军”、“救生员”、“毒蛇”、“神枪手”等。利用激光扫描危险区域,通过探测敌狙击步枪光学瞄准镜镜片反射回来的激光,从而找出敌人的激光狙击手探测定位仪早在十余年前,就已经投入伊拉克战场试用。

至于我国在这个领域的进展,公开的信息少之又少,整体水平无从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国产ASAD-10外贸型狙击手声测系统已在国外接受了实战检验,并获得了广泛赞誉。根据惯例,自用型性能是不会低于外贸型号的。

综上所述,QLU11型榴弹发射器是一款“狙击榴”的判断是站不住脚的。根据公开资料及部队编制装备实际,它的设计及装备初衷其实是一款由双人小组操作的直瞄反器材火力支援武器。

也许有人会问,目前PF98A型120毫米火箭筒已经由连下放到班,不占编的PF89一次性火箭筒弹种丰富,大口径重机枪、60迫击炮、12.7毫米反器材步枪、装备到了连属火力排。支援火器如此丰富,为何还要增加一种?这是因为战场上情况复杂,任何武器都不能包打天下,直瞄和间瞄支援火力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就我国面临的现实威胁而言,假想敌的地面部队不仅机械化程度不低,而且经过几十年的战场建设,在可能与我爆发冲突的方面构筑了大量永备工事。像美国陆军那样一遇到点麻烦就停下来呼叫空中支援和上级炮火支援,绝不是我军的传统。我军更多的是依靠编制内的支援火器去解除当前威胁。PF98A、PF89火箭筒虽好,但毕竟携弹量有限,发射特性明显,不利于持久作战和隐蔽自己。迫击炮遇到有顶盖的目标时效能下降显著,而大口径重机枪、12.7毫米反器材步枪在压制地堡类目标时常常有心无力。因此有必要增加一款榴弹类、威胁介于火箭筒和大口径枪弹之间的直瞄支援火器,主要用于火力压制和对各类掩体、房屋内的人员进行面杀伤。

QLU11型榴弹发射器就是适应这一需求的产物。爆炸威力和杀伤半径相当于1枚手榴弹的35毫米榴弹,可以在远距离上以非常高的概率从各类掩体射击孔及房屋窗户打入其内部爆炸,杀伤躲藏在里面的敌人。在这种场合,1发榴弹比1发大口径枪弹的效能高多了。1发入魂,确保毁伤。相对于火箭弹而言,35毫米榴弹的经济性和便携性优势明显。除此之外,因为远距离射击精度高,QLU11型榴弹发射器还可以用来打汽车、轻型装甲车、坦克的观瞄仪器,甚至可以狙杀敌军军官、机枪手、迫击炮组、狙击手等高价值目标。而且因为是面杀伤武器,训练射手的难度要远小于训练狙击手。或许这就是它被称为“狙击榴”的原因。但请注意,这只是它的副业,或者说用途拓展而已。

技术途径

在人们印像里,榴弹发射器多系曲射武器,QLU11型榴弹发射器当真是直射武器吗?

关于这一点,大家不妨去看看照片和视频,传统的枪挂榴弹发射器和绝大多数榴弹发射器发射时,因为榴弹初速低,因此身管和水平面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仰角,这是曲射武器的典型特性。但无论是QLU11型榴弹发射器,还是LG5型外贸40毫米榴弹发射器的操作演示照片、视频里,肉眼都很难看出身管与水平面间有明显仰角。这是直瞄射击的基本证据。要在这种情况下达到规定射程,榴弹的初速就必须尽可能高一些。

坊间有人在质疑QLU11型榴弹发射器时,总爱拿QLZ87型自动榴弹发射器发射DEJ87破甲杀伤榴弹时的195米∕秒的初速,以及QLZ04型自动榴弹发射器发射同类弹种时208米∕秒的初速说事。问题是DEJ87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定型的弹种,三十多年过去,难不成相关单位不会研发它的后继型号?

QLU11型榴弹发射器配套榴弹的初速到底是多少呢?官方从未公布过。不过从一些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我们可以获悉当初论证时,曾有过多种备选方案,初速从300米∕秒、350米∕秒到400米∕秒的都有。研发时因为技战术指标的调整,又将原选300米∕秒的方案调整为320米∕秒,400米∕秒的方案提高到450米∕秒。最终定型的配套弹到底是哪一款呢?目前不得而知。但从以上信息分析,320米∕秒是保底数据。

初速越高,外弹道越平直,对提高武器直射距离和射击精度越有利,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同一种弹初速越高,后座力越大,由此引发的震动反过来会影响射击精度,而且作为一件主要以抵肩射击为主的武器来说,人体对后座力大小是有承受极限的。那么QLU11型榴弹发射器又是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的呢?

目前可以确认的信息,一是QLU11型榴弹发射器配套用弹将重量从DEJ87破甲杀伤榴弹的217.5克降到了200克,二是采取了包括前冲击发在内的多种减少武器系统后座力的技术措施。

前冲击发,在枪械设计上并不罕见。采用这种设计的枪械,发射前,击发机构在弹簧张力作用下后置。扣动板机,枪机即被推向前,然后枪弹击发,枪机又被向后推回并由卡铁或阻铁锁定在后方位置上,以待发射下一发弹。这种武器的发射速度比使用常规枪机的枪械快很多,后座力也小。相似的结构原理应用到火炮上,也被称为“软后座”。

虽然QLU11型榴弹发射器尚无官方权威资料发布,但在LG5型外贸40毫米榴弹发射器上,我们可以一窥其他减少后座力的技术措施。

LG5枪管端部设置了膛口制退器,采用两室直腔结构,制退效果较好,有效减小了后坐冲量。枪尾部件前后都装有橡胶缓冲垫圈:前端垫圈可缓冲枪机后坐到位对身管 -机匣部件的撞击,后端垫圈用于缓冲身管机匣部件后坐到位对整体导轨的撞击。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射击后坐力。此外,发射器尾部设有橡胶肩托,材质软硬适中,并依据海绵原理在其上钻有三排间错孔,形状依据人体工程学而设计,抵肩使用舒适,缓冲效果明显,进一步有效减小了射击时的可感后坐力。虽说LG5是外贸产品,但这些技术手段运到QLU11型上并无技术难度。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外贸需要,LG5配用的是北约40x53毫米SR高速榴弹,初速为245米∕秒。为了提高射击效能,有关方面对该弹的质心位置、战斗部药型罩、炸药等参数进行了优化,不仅提高了射击精度,在400米距离对射孔目标命中率为80%,在800米距离内可以对轻型装甲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射击。顺带还提高了金属射流的连续性和射流速度,在破甲深度和破甲率方面表现相当优异。

除了提高榴弹初速和降低后座力,QLU11型榴弹发射器还采用浮动式枪管设计,移植了QBU10式半自动12.7毫米大口径狙击步枪上的火控系统,让它的远距离射击精度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公开资料,这套火控系统能自动测距、自动解算弹道、自动装定分划,极大地提高了瞄准速度和命中率,大大降低了训练难度。其中包括YMA09式白光瞄准镜和YMH10式红外瞄准镜。前者为6~9倍变倍瞄准镜,重1.6千克;后者为非致冷红外技术夜视瞄准镜,重2.5千克,可识别600米内的运动单兵目标或1,500米内的运动车辆目标。这两种瞄准镜的使用方式是一样的:射手选好弹种,通过激光测距仪测出目标距离后,弹道计算机就会根据气温、武器的俯仰角及所选弹种的射表,自动解算出射击诸元并装定距离标尺,在分划板上自动显示出瞄准点。瞄准镜通过快拆装置固定在QLU11机匣顶部左侧的整体式导轨上,可快速装卸。瞄准镜导轨看起来很像MIL-STD-1913皮卡汀尼导轨,但实际上其尺寸比皮卡汀尼导轨略宽,据说是论证研究时担心枪镜结合的摩擦力不够大,射击时的后坐震动导致瞄准镜轻微移位而影响瞄准的一致性,因此才加宽尺寸,增加摩擦面积。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关注,在LG5型外贸40毫米榴弹发射器膛口制退器前方设有感应线圈,这说明其配套弹种中可能有空炸编程榴弹。这种弹的配套引信可在出膛瞬间,通过感应线圈接受来自火控系统的编程指令,完成延迟引爆时间的设定,从而可以在目标区上空实现空爆,让榴弹杀伤效果达到最佳。目前人们看到的QLU11型榴弹发射器照片上,并未找到这个感应线圈。这也许是照片里展示的只是早期样品,也许是QLU11改用了与德国DM131榴弹类似的红外信号传输指令编程技术。毕竟从引进瑞士厄利孔35毫米高炮技术算起,中国掌握可编程弹药技术已有20余年之久,应用上不存在技术难度,只有需要与否的问题。至于红外信号传输指令编程,虽说因为不能实时测速导致空爆精度要差一点,但胜在技术相对简单,经济性更佳。如何取舍,就要看有关方面综合考虑了。

结语

综上所述,QLU11型榴弹发射器虽不是专用的“狙击榴”,但却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大创造。是填补100米至1000米间精确榴弹打击空白的革命性创造。别看它上面并没有运用啥逆天的“黑科技”,但中国军工通过巧妙集成,研发出一款射程足够远、精度足够高,威力能满足需要,而系统重量又可接受的直射支援火器。如果一些公开材料里全是干货的话,那么别说1000米距离内的轻型装甲车辆,通信设施,班组武器、飞机、舰船,碉堡等目标,就是3000米范围内暴露或隐蔽的集群有生目标,也都是它的“菜”。

也许又人会质量,根据公开信息,用于取代QLZ87的QLZ04型自动榴弹发射器使用的也是DEJ87破甲杀伤榴弹。QLU11配套的新型高速榴弹肯定不能与之通用,这岂不是后勤的噩梦?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觉得专弹专用的效果肯定要超过“哪儿都能用,干啥都不精”的所谓“通用弹”。我军之前使用的7.62毫米口径枪械中,既有使用7.62×57毫米53式有底缘弹的枪,也有配用7.62×39毫米56式无底缘弹的,还有配用7.62×25毫米51式手枪弹的。名义上的口径统一有利于共用一些生产设备,降低生产成本,但实际上各型武器要求千差万别,统一口径名下的各种细化弹种实际性能相去甚远,不可能做到通用。在5.8毫米口径上有关方面倒是希望用通用弹包打天下,但遇到的麻烦之多,解决问题的代价之大,都远超由此产生的收益。所以,配套弹不通用这个问题压根就是个伪命题。

通宝推:桥上,白玉老虎,epimetheus,秦波仁者,onlookor,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