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从另一个角度看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国庆节快乐 -- 真离
威望很高。但是林彪的相反的意见,即同意毛主席的意见的看法或者观点,显然也存在。
打锦州的风险是确实存在的,但是正如毛主席的说法,打锦州也是有利的,长春的说法其实同样也是适用于锦州啊。那么谁的判断对呢?显然是毛主席。这里面罗荣桓的功劳功不可没,由于历史问题高饶事件,高岗的作用被低估了。但是我估计他是支持毛主席的。毛主席的意思是打锦州同时打唐山(分担华北野和减轻塔山的负担)。但是林彪更不敢,他怕招惹傅作义。
那么周总等没有确认是因为自身实力下的战术感知吗?我想不是,应该就是自身能力限制倾向于认可林的判断吧。因为之前的豫东战役刚刚发生不久啊,就此就产生全国战略变化的判断,这显然不是他的能力。
毛主席不仅找到了柏林危机的历史窗口,这个属实,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不够成熟的当时对中共东野部队有了清晰的认知和确认,导致判断,判定,打锦州完全没有问题。所以风险肯定有,但是不再是那么大了,他的判断是对的。
关键点之一,塔山战役,不仅总预备队一纵根本没动,就是主打四纵的预备队使用都没有打完,更不用说预备队11纵了。太强了。
之后当然有没有锦州战役后休整梁大牙的十纵黑山阻击廖耀湘兵团,甚至独立二师都可以搞搞廖耀湘,断了廖耀湘整体逃跑到营口的念想,当然独立二师这个事有一定偶然性,但是重炮加战斗力就能冒充主力,你说厉害不厉害?
林彪的问题是所谓四平战役的残酷导致他想省时省力,还要遭受侧翼断粮道的威胁,这不够保险,这当然是不对的。
比较起来,豫东战役粟裕面对黄伯韬部到达战场的绝然就很厉害。
毛泽东诗词《七律·吊罗荣桓同志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记得当年草上飞②,红军队里每相违③。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④。
斥鷃每闻欺大鸟⑤,昆鸡长笑老鹰非⑥。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⑦?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一九七八年九月九日《人民日报》。
居然当时1963年没发表,可见邓(做总书记,主管新闻宣传)权势之高啊!!!!
此诗有两个意思,怀念辽沈战役,第二文革前的态势没人的遗憾吧。
1963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解放军的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代总理邓小平同志在首都各界公祭罗荣桓仪式上的悼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罗荣桓终因长期抱病工作,积劳成疾,不幸在刚履花甲之年即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举国悲恸。“消息传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毛主席心情非常沉重,中断了会议,领头起立默哀,他说:‘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忠于党的事业,很不容易啊!’这是对罗荣桓一生的高度评价。”(萧华《艰苦岁月·我的良师罗荣桓同志》)会议一结束,毛泽东立即与贺龙、聂荣臻赶往医院向罗荣桓的遗体告别。据毛泽东原护士长吴旭君给汪东兴写的报告中说:“在这之后几天中,主席讲话很少,像若有所思。有一天,主席服了大量的安眠药后仍睡不着,躺在床上写东西。”“已是半夜”“他仍旧在写”直至“天亮以后”“写完了”,却仍没有睡意,“闭着眼睛不停地独自吟着诗句”。“问主席:‘是谁能使阁下这般钦佩?’主席从我手中接过诗稿,在手稿上半截空白的地方写了个题目——‘吊罗荣桓同志’。”(吴旭君《关于毛泽东写作〈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经过》)再清楚不过了,这就是这首悼亡诗产生的具体氛围,这就是毛泽东在“情绪不好,不愿意写字”之时,“发乎情之不容已”(《刘大櫆文选》)所经历的一段激荡感情的心路。这首写后几经吟哦而“书题”的悼亡诗是一位已届古稀之龄的革命领袖和才气弥高的伟大诗人对战友亡灵的亦哭亦诉的追忆,是从心底涌出的怀念、赞誉和痛惜,从头到尾充溢着真情。
按1948年亦即解放战争的第三年,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战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9月至11月,我东北野战军组织了辽沈战役。战役开始前,敌军分别踞守在长春、沈阳、锦州等三个孤立的地区。
毛泽东的作战方针是先打锦州,切断敌军逃入山海关的咽喉通道,将它们关在东北就地歼灭。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主张先打长春。这样做的后果是将东北敌军赶到华北,既不能最大限度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又会给华北战场的兄弟部队增加作战的压力和困难。
当时,罗荣桓是东北野战军的政委,在他的力争下,毛泽东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得以全面贯彻,从而取得了全歼东北敌军47万人的重大胜利。
在对于全中国的解放有着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是首战;而在辽沈战役中,锦州之战又是最关键的一仗,敢不敢打锦州,直接关系到解放战争的前途,因此毛泽东称它为“大问题”。
如果打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就会有可以动作和震慑敌军的作用了,事实上确实如此,打济南+打锦州,两个十万人的大城市、坚城,尤其是锦州,是踏踏实实的国民党中央军,而且范汉杰能力也很强。
粟裕因此也更有了信心,所以就打得很努力,直到这个时候,我们在淮海的准备还不如东北,刘邓的畏敌心理还很强啊。所以围歼黄维的总前委晚于围歼黄伯韬部的开始。这是不正常的。
名字叫淮海战役总前委,实际上,淮海战役的中野的开始的作用应该是攻占宿县,隔断徐蚌线,防止孙元良兵团北上徐州,结果当然是失败了,但是最后当然是完美了,却不能不指出晚出兵宿县是错误。
中野的操作一再借助华野(歼灭黄维,阻断蚌埠刘汝明李延年,隔断宿县和徐州),总之都是有问题的,确实有不能打的因素,也是有自身畏战的因素。
甚至后来的渡江战役,在中野西集团之西侧又增加了四野部分军队为其保驾护航,也是醉了。中集团谭震林(南京),东集团是粟裕(上海)。
所以我断定周总是不明白的。
辽沈,淮海都有人怕打输,实际上,确实相对轻松。国民党(和军)心态多少有一定的崩溃的态势了。
卫立煌和傅作义都有自治成为军阀的意图了,这点意图被毛主席精准的逮住了。刘峙是真听话,不敢做地方势力,毕竟他真是蒋介石嫡系,但是,两次时间拖延都和他有关,黄伯韬等待海城第44军,杜聿明出徐州,被迫裹挟大量家属和刘峙等关联人员。
可以想象,毛主席也想到了,偷偷乐。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关键是华野里能和毛主席直接电联的多了点 4 xx28 字470 2023-10-09 06:28:37
🙂为什么是锦州? 27 呆头呆脑 字3497 2023-10-06 01:50:15
😂著名的“不打锦州打豆豆” 19 常挨揍 字988 2023-10-06 05:20:01
🙂你说是毛主席和林彪的分歧,这个肯定是事实,可见林彪在东北确实
🙂【讨论】 10 不花和尚 字2130 2023-10-06 12:26:39
🙂林在初入东北时威信还是比较高的 16 袁大头 字1277 2023-10-06 22:23:36
🙂林在东北的军事威信是绝对的 9 杰瑞 字550 2023-10-07 23:58:02
🙂全去肯定不行,关内就崩了。 4 真离 字86 2023-10-08 03: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