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什么? -- 审度

共:💬140 🌺1190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严肃点,我们在打劫

标题好像不对?

懒厨兄,你们村的人是不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如果不是,那么你可能得修正一下调查方法和标准,

仅以1949-1976年间,不算在本村工作的,仅算招工招干当兵的,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

我同一个太爷的,到了我父辈,还有4支。五叔公被拉了壮丁到了台湾当官发财了,打小我就只能清明时在衣冠冢见他一面。大伯公没男丁留下,就一个女儿。三叔公两个儿子,一个三反时被枪毙了,一个神经有点问题,只有一个女儿。我爷家是二叔,单丁,三女。四叔公单丁。我爸53年14岁招工,公社供销社会计,四叔公儿子是55年招工,县水产场工人。我们这一代,大伯公的女儿,我大大姑,她儿子75年高中毕业后民办教师(后来转正,初中时教过我)。三叔公的外孙女婿,招工,水电站工人。我二哥,75年当兵,我大表哥,71年当兵。

我们堂口,以我父辈为基准。旧屋5户,父辈有4个招工的,分别是供销社会计,木工组木工,林场工人(这个是堂口里的大伯,应该是文职,具体不祥,在外县),一个船队的船工(就是我回韦总贴提到的那个)。还有一个当年是土匪,他继子75年入队。新屋,也是五户,当兵两个(我一辈),其中一个退伍后招工水泥厂。招工一个,就是上面提的四伯,四叔公的儿子。民办教师一个,(这个伯父我似乎在河中提过,大牛,他教书三四十年内,全村的娃娃大多数都被他打过,公社范围内大有名气,后来转正,安享晚年。)六十年代读书出去一个,某县车站工作。

是不是觉得太牛了?

不牛。生产队,大队,我们村当时千多人,入伍招工或读书出去的100多人,正式有编制的。

为什么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六几年?下放时有一批人主动被动回来了,有伤残回来了(一直有钱收的)。

然后我妈两头外家,本家大舅49年跟南下大军走了,73年从越南回来以营长身份转业在四川工作。二舅64年考上韶关师范。认亿那头外家两个舅,二舅招工从供销社职工干到供销社主任。

类似的还有很多。每一个村,都有一定的数量招工当兵读书脱离农村。

懒厨兄,个例不说,你查大数据吧,这个你擅长。严肃点,搞个科学点的判断标准,你会发现,前27年,是工农的黄金时代。工农的上升通道,空前的通畅。

搞社会主义概要有相当的知识,也要有相当的觉悟。发展快了,萝卜多了泥沙俱下。后来,就“改开”了。

通宝推:rentg,起于青萍之末,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