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点什么,算是吐个槽。 -- 审度

共:💬202 🌺1329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呵呵,审老师不要死抱着亚当斯密的老黄历啊 -- 有补充

审老师啊,你上面说的这些:

市场经济自动调节,生产过剩自动减产,怎么能找市长多发400块钱?

后来生产出100双鞋子,如果按市场经济理论的话,这得降价1块钱1双,每人需要一双,那么需要货币10铁而已,不缺货币,足够。

前面说了,西方经济学里的供求分为商品供需和货币供需还有劳动力供需。三个供需概念互为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从货币供需的角度来看,如果维持原来五块钱的售价,市场就缺少400的货币供给,这不是货币短缺吗?如果降价到一块钱,原有的货币供给能满足需要了,但这是以商品贬值(反过来就是货币升值)为代价的。为啥商品要贬值?原因是市场上的货币不足啊。所以还是货币供应不足。😁

至于生产过剩,商品就要自动降价,这是亚当斯密的老黄历了。的确在亚当斯密的时代,经济由“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如果供给超过了需求市场会自动降价让供求重新达到平衡。但这个“降价”的过程有多长呢?这和信息传播的速度、处理信息的速度、人的反应时间、人执行决策的时间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宏观市场的自动调节非常缓慢。所谓“看不见的手”只会在小范围的农贸市场之类的地方百分之百起作用。所以到凯恩斯就主张政府开支注入货币来制造需求了。在上个例子中,很明显每人会需要一双鞋,但肯定不会短期内需要十双鞋(当然女士们例外😅)。那么多出来的每人九双鞋就是非刚需的产品。东西都生产出来了,如果短期内卖不掉,资本家是要破产的。那么当然要对亚当斯密的老黄历进行修正,用寅吃卯粮的方法从未来“借来”需求啊。

至于您这句:

好吧,市场经济也不按市场经济的套路了,走计划经济,规定每双5块,那么还是50块,也不缺货币。

啥时候计划经济规定价格就不缺货币啦?生产了100双,规定每双5块,总数是500块啊。投入的货币只有100块。你可以限制价格,但老百姓没钱买啊。就像以前计划经济的时候,最便宜的一台电视等于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资,普通人家就算有票也买不起。从货币角度来说,不还是货币不足?

顺便说一句,计划经济在宏观经济发展路径和重工业产品的生产上有极大的优势,但在民生产品的生产方面,计划经济不论在过去还是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是不足的。计划经济的精要是防止“无序生产”。那么什么叫做“无序生产”?上例中每人一双鞋是刚需,自然计划经济必须保证生产出每人一双鞋。问题是满足了刚需之后呢?有人只要一双鞋就够了,有些人特别是女同志,一人365双,每年每天换一双大概都嫌不够。那怎么“计划”这种生产和销售?大概只有信息技术极端发达,物质生产极端丰富,不论是对每个个人需求的信息处理还是相应的生产都能做到近似实时才能“计划”这类生产吧?但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不就接近人人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了吗?这种情况下,计划经济在满足刚需后在民生产品上搞短缺经济不是天然的吗?盖短缺总比浪费好对吧?计委官员们只要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鞋子能走路就不算渎职。而万一“计划”产量太多,造成了浪费,那可是原则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计委官员们当然只会日趋保守吧。

所谓的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其实只是对民生产品的处理能力不足而造成的“短缺”罢了。但民以食为天。吃饱了还得要吃好,饱暖了还得思个淫欲(咳咳,说错了,是仓廪足了要知礼节,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那么在老百姓看来,与其切身相关的计划经济当然就是个“短缺经济”了。

这里的区别,无非是市场经济以“无序生产”的“浪费”产生冗余来满足市场民生产品的需求,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会供过于求,而计划经济以“有序生产”防止“浪费”,代价则是民生产品“短缺”罢了。

通宝推:任爱杰,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再举个现实的限价没人买的例子 -- 补充帖

好吧,市场经济也不按市场经济的套路了,走计划经济,规定每双5块,那么还是50块,也不缺货币。

上面说了限价并不影响货币投入。现实中正好有这么一个例子。现在国内房市低迷,开发商个个都想降价出售回笼资金。但各地政府纷纷出台“限跌令”,禁止降价超过一定的百分比。一旦超过就要处罚开发商。于是房价的确“平稳”了,但老百姓没钱还是买不起房子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