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黄家驹30年 -- 达菲

共:💬179 🌺1759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得有道理

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家地域,口音问题都有深刻的“鄙视链”情结,因为口音问题必然包含了权力结构。

我之前默认李健的粤语不标准不是因为能力不够,是因为两点:一是我听过很多大陆包括台湾歌手唱粤语,也看过很多广东香港的朋友点评,恕我直言,没有一个是100%听不出瑕疵的,或多或少都有破绽。这也是很自然的,哪怕有几首歌能模仿的惟妙惟肖,多听几首也必然会“露马脚”。只要不是土生土长或从小学的,简单说不是长期使用的,完全的地道正宗是不可能的,这是人的生物性心理属性的必然,非常唯物,就像有些人去学黑人音乐学得非常努力,但黑人一听就听出来不是原生一样,这是骨子里的东西。

第二是作为独创了一种男声唱法的李健,业务素质高,人又聪明,不会掉链子到那个程度。

再加上你说的,所谓的“地道、正宗”很多时候就是个玄学,简单说如果按照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的标准,我们大部分人恐怕都不合格,但……也没必要那么严苛吧。

但我听了《声生不息(港乐季)》之后,却大跌眼镜,简单说这已经不能用不正宗不地道形容了,就是拉垮。

但这恰恰更不能证明是能力问题,因为李健粤语的塑料程度已经超过一个优秀歌手的正常容忍限度,简单说我上可能都比他唱的标准,这不是能力不能力问题,这接近于摆烂。

由此我想起之前看的为数不多的片段,包括去年播放时网上的一些争论,我才想起来李健的粤语当初就引起过争议。

但我也不认为他有那么刻意的针锋相对,我的理解就是第一是性格,因为李健是有点完美主义强迫症的,对这种人来说既然再努力也做不到100%,那还不如随性些自在而为。

二是作为创作歌手,对唱别人的歌总是有点心理障碍的,尤其还跨语种了,那种不自在感是非创作歌手很难体会的,但客观存在。

当然有人会说既然有障碍那为什么要来呢?原因可能很多,一是李健跟湖南卫视关系好,港乐季这么重要的项目湖南台上下都重视,李健观众缘又好,所以要请他;二是现在歌手主要的亮相方式就是音综,而音综翻唱是主流,你如果不爱来,那就没什么上台的机会了。

而真实的原因可能比我们想的都复杂,我在网上找到一篇分析,我觉得写得很好,这里转载了,请注意我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但他的视角确实值得参考。我把关键的部分标注了,也算编辑过了,因为写得实在太好全文转铁手不会怪吧😁

作者:独自开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6874452/answer/25373917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哈哈哈这个圈子对于“致敬”“尊重”“谦逊”“虚心”的极其强调,并以此论证李健态度的傲慢——因为他不虔诚地复刻粤语,呈现经典原貌,甚至试图国语填词,改编歌词,新写旋律,注入作为一个内地音乐人的自我理解

可真是“大不敬”

跟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致敬”“尊重”这两个词汇,还有所谓的“谦逊”态度,蕴含着赤裸裸的文化霸权“去奴性”的文化revolution怎么没把这种权力意识彻底去掉呢。

点看全图

“我真的不懂为什么会有人去夸赞一个人,说他很尊重前辈,这算什么美德,就是能不能别这么迂腐啊。”

李健没有把所谓的“港乐”当作“大前辈”“尊重”,虔诚膜拜经典,而是按照一直以来的音乐理念,只是把港乐当作一种音乐类型,并且进行了改编和新的创作,并独自找了优质的编曲人赵兆和顶级混音师(节目组免费的不用,因为音乐效果不够好)。原来这就是傲慢吖。

行叭,看来李健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很少被权力意识和文化霸权意识污染的人。当然,如果不是这样,李健就不是李健了,他是内地文化里生长出来的非常优秀的原创音乐人。虽然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反叛,可他事实上确实继承了很多可贵的精神遗产,这在他的音乐道路上表现得再明显不过。

对的,是区别于hk成熟的商业造星体系全方位包装(李健开玩笑“包扎”)的内地原创音乐人。

最后,我曾经极困惑为何内地一些粤语迷们如此激烈地捍卫港乐的荣光,对李健的普通话演唱反应这么应激。之前我觉得是hk和hk文化一度成为内地主流的“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在看了更多的“批评”(当然大部分呈现为逻辑错乱的情绪化发言和更低级的人身攻击)之后,我偶然尝试代入这种所谓往日辉煌和荣光,代入这些“粤语歌迷”群体而非“粤语区”人之后,似乎明白了一些。作为曾经强势的时髦文化,并一度作为年轻人反叛内地“传统”的工具,内地的歌迷和文化迷们,对它有种潜意识的信仰,背后既有青春的浪漫化想象,也有文化背后伴随着的历史结构

这个节目就成了一场被寄予厚望的怀旧狂欢,在一幕幕青春记忆的展演中,获得特殊的爽感。而对于粤语区人来说,粤方言被作为主角制作成一档斥巨资打造的节目,并且不断强调“致敬”“尊重”“怀念”,也有一种观看快感。

而这些观看快感当然很难指向音乐本身(音乐追求某种永恒和无尽的情感,强调破除偏见,超越界线),所以人们最熟悉的“语言”就成了最表层却最有效的符号被捕捉到。换句话说,粤语是寄托着怀旧情绪的直接的符号,也是这个节目观看快感得以产生的必需品,对经典的原貌复现在这个意义上也很重要。

然而,李健的出现,直接破坏了很多人的爽感。因为李健把音乐“生生不息”和发现或创造歌曲“新的生命力”真的放在了上。而他对音乐本身的看重,他一直的音乐理念,他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他本人对这种肤浅爽感的超越,让他不可能不做出自己的尝试。

所以,很多人所谓的李健的“傲慢”,其实是自己接受不了的本就“正常”的态度罢了。

最后,欢迎欣赏2017年歌手的经典曲目《红豆曲+一生所爱+May it be》。不光普通话演唱粤方言,还新写了歌词,并融合了古典风格的红豆曲与指环王的吟唱~

那些口口声声强调语言声调规则的人,真的了解过语言学嘛,那要不要读一下索绪尔呀,看看结构主义怎么说的,符号和意义是怎么联系起来成为一种语言的,两者之间有没有绝对的联系。如此强调语言,却看不到语言背后携带着的社会结构,不仅没有对一种语言祛魅,反而不断赋魅,这样并不好。似乎有不少人嘲讽李健的普通话有口音,说听起来很“土”,一听就“像是学历不高的样子”“没有文化”。这就是语言所携带的结构性的东西——东北话与“土气”(“落后”)联系在一起。而李健怎么看呢?他有意识地保留自己的口音,这么多年在北京,他依然保持着东北话的味道,这是他对东北的情愫,故乡的记忆,也是他对语言深刻的理解。“我唯一的行李就是我的母语。”所以他尊重每一种语言,也尊重粤语(真正意义上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多元的,反霸权的),更尊重音乐这门艺术。

没有什么是不变的,规则也是,变化才是常态,虽然现在明显越来越保守,互联网尤甚。

写于旅途中编辑于 2022-06-20 23:29・IP 属地陕西

另外关于“摆烂”的问题,再转载一篇帖子,交叉印证一下:

你要说他摆烂,我觉得如果他是这样的,我都没法反驳你说他摆烂——如果他在这个节目上压根没唱过粤语,且粤语从第一期到现在毫无进步,那这属实说不过去的。可是他有吗?没有。

他的粤语进步是可以听见的,虽然我不懂粤语,但我看很多香港的朋友有肯定他的进步,截图我就不放了,没必要。

你不能指望他一下子粤语发音唱到90分,基础在那,语言天赋也在那,他唱英文歌发音也说不上有多标准。但如果他的粤语从58进步到78(这还是我保守说了,事实上《风起似水流年》那一期有粤语区朋友对他的粤语发音给的是90分),那你不能说他的发音没到98就说他摆烂吧?你不能无视他的进步吧?

所以如果单看粤语发音,说他摆烂,说不过去。

作者:云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6874452/answer/251744958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另外多说几句,我本人对粤语无任何偏见,对香港也没任何偏见,我既不鄙视也不仰视,就是平视。

联想N多年前, 内地去香港的被叫“阿灿”、“北姑”,香港一个货车司机可以轻轻松松在深圳包二奶,而今香港人在广东被叫“港灿”,这都是经济、政治结构变化后引起的文化结构的变迁和位移,背后仍然是很简单朴素的道理。有个电影《过春天》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

所以我认为哪个层面的问题就先放在哪个层面解决,等解决好了再谈下一个层面,不要急着跃迁,而真实反映社会生态和心理状态的文化作品就是好作品,不管它形式上是否完美。

通宝推:翼德,冬晓,acto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