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魔鬼的标签 - 英国电影名作《魔鬼们》(1971) -- 翼德

共:💬25 🌺10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关的历史背景

1634年是法王路易十三治下的一年。

路易十三时代是法国的宗教战争基本结束,天主教取得决定性胜利,法国政治逐步转向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始。路易十三时代是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他的父亲亨利四世是法国民间呼声最好的国王,本人为胡格诺教徒,但是为了国家统一,转宗罗马天主教,并颁发著名的南特敕令以结束宗教争端。他的儿子路易十四是西欧国家“绝对君主”的典型,于1685年颁发枫丹白露敕令,本质上是对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的撤销。

点看全图庆祝拉罗谢尔平定,胜利女神为路易加冕。

路易不到9岁的时候,父王亨利四世被暗杀,以黄口小儿得即大统。母后美迪奇家的玛丽摄政,在路易成年后依然恋栈不走,并日益依赖从意大利带来的权臣康西诺·孔奇尼。这引起法国贵族中间几度不满。法国的新教徒胡格诺推举王室近亲孔代亲王举兵问鼎。1616年5月,孔代和玛丽在法国中西部的卢顿签订了和平条约,为孔代在政府内部提供高官厚禄,但是康西诺·孔奇尼的地位不变。9月份针对康西诺·孔奇尼的贵族骚动再次出现。玛丽先下手为强,在巴黎将孔代逮捕监禁。

点看全图康西诺·孔奇尼被杀

1617年4月,在近臣夏尔·德·阿爾貝鼓励下,路易下令逮捕康西诺·孔奇尼。康西诺在反抗中被杀。他的妻子是玛丽从意大利带来的贴身女官,被认为是康西诺·孔奇尼得居高位的根源。这可以有事实根据。但是她因此被以女巫罪(迷惑王后)逮捕审判砍头,尸体被焚毁,说明宗教在政治上的应用。王太后玛丽被命令离开巴黎,失去本该交还的权力。夏尔·德·阿爾貝因功得封赏为吕伊内公爵,并继承康西诺·孔奇尼留下的法国首相位置。

但是吕伊内公爵表现出至少与康西诺·孔奇尼同等的贪腐,且并无管理才能。他的本职是管理王室的放鹰打猎,靠这手得到贪玩的路易的喜爱和信任。对吕伊内的不满使得贬居的王太后成为贵族们的偶像,纷纷前去联络。此时任吕松主教Bishop of Luçon的阿尔芒·让·迪·普莱西成为国王和王太后的中间人。1621年王太后玛丽和路易正式和解。吕伊内和路易在成功讨伐并强迫归顺西南部西班牙接壤地区贝阿恩Béarn的胡格诺势力后,围攻南方的蒙托邦Montauban新起的胡格诺叛乱。因为北人水土不服多发疫病而相持不下。1621年12月,吕伊内本人也因病殁于军中。路易设立议政会来管理国家。王太后也成为其中一员。1622年路易重新试图平定南部的胡格诺势力,最终在10月与胡格诺派签订了合约。多数胡格诺教派控制的城市必须将要塞设施拆毁,但是Montauban和拉罗谢尔La Rochelle的城墙可以保留。

点看全图黎塞留亲临拉罗谢尔前线

1624年,前文提到的吕松主教Bishop of Luçon的阿尔芒·让·迪·普莱西成为议政会主要成员。他出身天主教士世家,父亲被亨利三世任命为吕松主教。1606年亨利四世又任命他做吕松主教。他原是王太后和前首相康西诺·孔奇尼的近人,在康西诺·孔奇尼被杀后回到吕松。他作为中间人为路易和王太后和解起到决定作用。1622年9月路易向教皇为他申请到枢机主教Cardinal的位置。1629年成为名实兼得的首相,被国王封赏为黎塞留公爵。 他在法国内政方面最大的成绩是打击地方势力,推动法国政治的中央集权化。胡格诺教派的拉罗谢尔La Rochelle被平定,是黎塞留和路易耀眼的成就之一。

点看全图王太后在路易面前与黎塞留摊牌

路易对黎塞留基本上言听计从。只有一次例外情况,那是1630年11月,不甘寂寞的王太后与王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联手,鼓动路易罢免黎塞留。路易已经同意。耳目众多的黎塞留对此已经了解。就在即将发布罢免敕令的当天,黎塞留说服了路易。王太后玛丽自我放逐,离开巴黎。

路易和黎塞留的关系保持了一个君主对权臣的微妙平衡。黎塞留最终在首相的位置上离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