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仿张荫春麟秋史 -- 桥上
春秋时期,在今天中国范围内,不考虑更南方的两广云贵川乃至海岛、以及更西面的西藏新疆,中原一带的人们主要是种谷子为生;而北方的人们,就主要是养牲畜为生;至于南方(东南方)的人们,却主要是靠种稻子为生。
由于南方和北方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中原黄土地带的人群大不相同,所以尽管他们统治阶层向慕中原文化,但统治方式以及行政体制还是与中原华夏诸侯有明显不同,其上层的行事作风也大大不同于一直互为兄弟甥舅的华夏诸侯,中原方面也把他们视为蛮夷戎狄。
当时的稻作农业,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不如北方谷作区,因此人口密度相对稀薄,但他们那边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和中原开展贸易,华夏诸侯也就无法漠视他们。
在地理上,南方稻作区与北方黄土地带并无明显地理阻隔,反而由于殷商那些商人的努力,双方在贸易方面还有频密交流。而且南方资源丰富、又有商人留下的基础,因此,在手工业生产包括兵器生产方面那些南方诸侯也有一定优势,他们就也加入到了中原诸侯的争霸之中。
不过双方虽然竞争激烈,但还基本上各据一方,没能显著突破不同生业方式的界线。这也因为双方军队的构成不大一样。南方军队的主要交通方式是用船,他们为要北上争霸,才开掘了大运河的前身;而中原军队的主要交通方式是车,于是修筑了遍布中原的周道体系。因此,他们常见的战争样式也不尽相同,南方军队在中原作战有障碍,中原军队到南方也很难适应。
气候变迁也影响了南方,降水减少,使他们生产方式的分布区域向南萎缩,还导致时时水道不通,这恐怕也是他们不太占上风的原因之一。
在南方稻作区起来和华夏诸侯争霸的主体,春秋中期主要是楚。属于稻作区域的江汉平原,是春秋楚人的深远后方,他们还在进一步向同为稻作区的湖南方向扩张。也因此,他们郢都才会僻在荆江,远离中原,这也是他们争霸中原的不利因素。
楚人这个部落,早期在汉水上游,周初曾归附周人,后来就逐渐往汉水中下游移动。春秋初期他们征服了江汉平原的荆蛮,才再在中原露头。早期,楚人统治族群大体是个流寇集团,没有太多坛坛罐罐,所以他们国都才不断迁徙。而且他们整个集团人力有限,又没掌握超过当地人的稻作生产技术,没有像周人那样教民稼穑包括进行封建的能力,时间也短,也就没能充分融合新征服族群为己所用,没能扩大他们军队的基础。但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是由他们率先推出县这种地区行政机构。
总而言之,楚国一开始就占据了远比其他诸侯要广大的国土,但因生产力低下,真正实力未必比北方霸主晋国强,尤其是实力在广大国土被摊薄,他们的军人又大都聚居在所谓上国——汉水下游一线的某些特定地方,还有一部分分散到淮河流域一些零星据点,难免顾此失彼,不能真正形成拳头,只好疲于奔命,结果被吴人钻了空子,长途奔袭入郢,一时实力大减。
于是春秋后期,楚国被压制,南方争霸主体一度变为吴国,最后成了越国。
这些南方势力,在西面,他们一度跨出方城,在中部,他们越过了淮河,在东方,他们登陆了山东半岛南面。
另一方向,还有北方的戎狄,包括秦国也受他们很大影响,他们的政治体制也与华夏诸候不大一样。但是在整个春秋时期,北方的政治体制都没能站到舞台中央。而且尽管后来秦国的体制一度曾席卷天下,可又被南方体制反攻倒算了。
由于戎狄的生业方式使他们很难建成统一的国家体系,因此除出产马匹的优势,其他方面都不如中原诸侯。不过在后世,随着骑兵出现,他们出产马匹的优势还会扩大,直到近代火器出现。
当然,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体制如何给中央政权涂抹上自己的色彩,但最终中原华夏体制还是主体,所以传承了华夏文化政治体系的孔子门徒后来才能成为主流。
下面是故宫博物院藏楚王酓璋剑(酓璋,即熊章,楚惠王,公元前四八八年为其元年),图片出自故宫博物院《楚王酓璋剑》: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这个“后世”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时间分界? 2 南寒 字269 2023-06-19 20:09:39
🙂或者说从商鞅变法开始 7 回车 字1308 2023-06-20 05:00:44
🙂我的理解是秦始皇 1 桥上 字24 2023-06-20 01:47:37
🙂六、体制
🙂五、侯伯 29 桥上 字3487 2023-06-11 00:06:29
🙂要这么说的话 2 epimetheus 字548 2023-06-21 14:45:00
🙂王最大,楚是僭称,有些小国也是 4 桥上 字298 2023-06-21 15:33:14
🙂四、家国 25 桥上 字3135 2023-06-09 0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