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616章 侦察、监视

黄昏时分,再次前去村庄进行侦察。

不能长时间放任村庄内对手的活动不顾,谁知道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

执行任务的两个队员程晓枫、秦亚华,来自同一个单位,长期一同训练,默契度较高。他俩身穿少数民族的衣服,化好装,化成容易改扮的当地民族的面孔,带上手枪,按照石谊世交代的村中情况步行前往。他们的任务是巡看那个房舍里的人有无异动,最好能看到那个带武器的家伙。艾买提带老石过去时未能见到,匪徒也不会总在街上游荡。

实习侦察分队携带的武器就是手枪、五六半、五六冲和手榴弹,没有其它的武器了,更甭说什么先进的装备。应该说去境外万一被当地人发现了哈,这些武器正好掩护身份,而这时,为不打草惊蛇,冲锋枪是不能带了,带了嫌长,只能揣了手枪行动。

刚到维族大哥指点的那个农舍前不远处,见一个身穿白袍的男子走了出来,二人目光并未与其相交,仍是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但视线不时飘向那人,仔细看一下。

这个男人,三十几岁,面色阴沉,有些受过训的感觉。程晓枫使个眼色,轻声说:“注意他!”秦亚华立刻明白,拉开了距离往前走。这样那个家伙关注到一个,不能同时盯着另一人,让他们有机会将可疑的目标看清。

仅凭匆匆的观察,二人就可以看出他身上藏有武器,手枪枪把顶着袍子突出来。这也是艾买提大哥看出来的原因吧。

男子似乎是要核查一下来人,向走在后面的程晓枫喊了声,是维语!

小程不懂维语,这时是危险的时刻,暴露自己的危险时刻;也是考验我们队员能力的时刻,正确应对消除风险是他应该做的。

对于当地人用当地语言与他们打招呼或是盘查,事先有估计,语言一时掌握不了,但应对的动作,即手势、手的动作是掌握的。只见程晓枫手放在胸上,似要搭话时,前面的秦亚华听见那个男子的问话,立刻回过头,用塔吉克族人说的瓦罕语叫了声。

这句瓦罕语,“朋友,快!”是牧凡常对他们说的,也让汉族新训队员学会了,说熟了,这时正好用上,让那男子听了并不生硬。

小程赶快向那家伙摆摆手,没说话,赶快快步离开,追上小秦。他又是一句瓦罕语:“你磨蹭什么!”也是牧凡常说的,让新训队员学了当作催促人的一个号令。

那人也听到了,似乎打消了他的疑虑,除了侦察员长得不像常见的塔吉克族人外,没有看出他们有什么可疑的,便转身走开,不再盯着了。这让程秦二人顿时松了口气,此刻程晓枫背后已经汗湿透,心跳很快。他暗暗伸出大拇指,意思是秦亚华帮的好。

要不怎么说他俩配合默契,恰到好处地喊了声,便化解了危急的局面!

可带枪匪徒没走多远,便进了一个院子。院子的墙不高,从外面就可看清里面的状况。院子里和其它当地农舍一样,是那种简陋的土坯平房。看似普通,与武装暴恐分子联系上,便不普通了,所以这所房舍也被我们掌握,成为我们监视的目标。

随后,他们撤出了村庄,一直往前走,像是路过一样。侦察员也怕村里有人监视过往的人,如果走半截就往回走,容易引起怀疑。

为不打草惊蛇,他们绕了很远,在天暗时分回到了小队的集结地,拿出画好的村庄示意图,指着藏有武装恐怖分子的房舍,对我和石谊世、柳海东、于书明做了汇报。

他们的情报很给力,我当即向上级做了汇报,把敌情确定下来,不再是当地人的报告,而是小队亲眼目睹。

“你们动作很快,掌握的情况很重要,看来你们有事干了。”行动指挥员予以了肯定,我把来自他的表扬转告了程晓枫、秦亚华。

他俩却报告了那个几乎“露陷”的紧张关头,说:“要不是跟牧凡学说了几句瓦罕语,真的会砸锅,他才是为这次侦察立了首功。”

听了侦察员的话,我猛拍了下头,“失策了,怎么没把他带来!”让我懊悔不止,更是陷入“调他来是不来”的犹豫不定中。

然后,我向石谊世、柳海东检讨,“没有带牧凡出动,是这次行动的最大失误,我有责任,是在领导和指挥上犯了错误。”

老石也主动承担责任,“我想有我在,对多带个了解当地会当地语言的队员重视不够,也是考虑不周。”

“现在不是你们扯这个的时候,你们二位军事主官把心思放在任务上吧,其它的任务完成后总结会上再讨论。”柳海东直截了当地打断了我们的话,他说的有道理。

马上我们转入讨论下一步的动作上,……

入夜,该我出马了,具体下一步该怎么办,不亲自进村查看一番,我不踏实,也吃不准。在我的掌控水平上,仅听汇报还不能完全获得正确或准确的敌情印象,需要我自己再进行侦察。

在程小枫的引领下,我们摸进了村,街道上没有人走动,然后我退出来,围绕着村落绕了一大圈,熟悉了村外的地形和范围。那一夜,我伏在有武装匪徒农舍的邻居房上监视一夜,用侦察仪查看有无外来的人隐藏在农舍中,但没有发现明显的迹象。

天明前,我从房上下来,又用侦察仪在街上走了一趟,仍没有有价值的发现。密密的光点,让我无法判定哪个光点更可疑。

回到临时隐蔽地,我向石谊世、柳海东、于书明、陆忠国介绍了侦察和监视到的情况,认为:“我意主要战场不放在村中,或许对手会有外来的家伙,他们不该在村子里闹事。你们判断一下会不会这样。”

对于这个任务,临时侦察队的主要干部已经从初听武装匪徒时产生的剿灭冲动,转为思考为什么这个小村庄会出现带枪者,更深入的情形是什么困扰了我们。

侦察参谋于书明首先发言,“我有个感觉,那个出现的带枪人是当地的居民,或是从这里出去的,现在出于某个目的返回。”

“我们掌握的情况还是太少,还得严密监视,期待更多有价值的情况被我们掌握。”石谊世对于当前的局面很谨慎。

“指挥员,我认为从村南接近或是进入这个村庄会比较隐秘,我建议加大对村南方向的监视,日夜不舍。”前集团军的侦察参谋陆忠国建议道。

我看了他一眼,说:“你的建议有价值,与我想的不谋而合。”我对他高看一眼。

为摸清武装分子的情况,弄清这个组织在此地活动地点和有联系的人,需要我们撒下网,在村外南北方的道路边上设下监视哨,日夜24小时不间断地监视;夜间继续进村,在住户屋顶监视那两所农舍,这个哨便是我承担了,我经验丰富,有轻功可助。

好在我们有到阿富汗侦察时带的隐蔽衣,曾贤容、周树成主动提出参加监视任务,夜晚将自己隐蔽在离这座农舍较远的街角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密切关注从里面进出的人,从高处跟踪他们又进到何处。

随着掌握的情况越来越多,与上级沟通的频率更快了,将在此地发现分裂势力武装的情形逐一报告总部,促使上级有下决心捣毁该恐怖分子据点的依据。

在我们严密监控时,总部在不动声色地排查当地有关机构在该地区的具体布置,并由有关部门的上级评估采取行动的利弊、价值,要求小队稍安毋躁,坚持和忍耐。

我们只能在此地坚持下去,给养不足和难以休息的困难更加重了。保证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下和不暴露自己,这种滞留战地,没吃没喝,夜间寒冷难忍的状况,对新训队队员来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没有两天就有打蔫的现象了,好在我们人员比较充足,能够轮换得过来。

这里离边界较近,且比较隐秘,似乎交通还较方便,有一条能走汽车的国道通过,过往的主要是军车。在这样的背景下,武装分子出现在这里,背后隐藏着什么阴谋,是让我在夜间监视和白天思考,琢磨最多的。

我有这样的判断,布置在这里的武装分裂分子有两重任务,一是监视南疆我军向边境投放军力的动向,这个没有多大意义;二是把这里作为中转接应的据点,应该是其主要任务。继续深入分析,监视我军动向不需要武装人员出现,反之那就是在接应的境外人员入境时,有暴露的可能,他们有用战斗搏命的需要。

如果真是这样,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人过来了。我把自己的分析通报了三位核心军官及陆少校,并被他们认可,陆忠国说:“你分析得有道理,还是实践出真知啊!仅是演习侦察的锻炼,难得如此符合实际的结论。”

我对他说:“不要多说无用的话,以后你再总结。”

小队指挥员遂改变了原定布置,以少量人员监视村内,大部人员去远离村庄的安全地域隐蔽待机。同时,也将此分析、判断以临时行动小队的名义报告上级,亦得到远方的重视。

一位陌生的反分裂机关的首长亲自上机对我说:“晨旭,你的判断这边认为是合理的,引起了我的兴趣,所以我要求你和你的部属全力以赴,恪尽职守,争取把‘境外来客’等到,活着请到京城。”

“是,首长!”

“我时刻等候你的佳音。”

这位首长的话鼓舞了我,让我认确侦察分队势必采取主动攻击行动,我把此点向石谊世、柳海东、于书明、陆忠国四人明确了,要他们根据当前形势制定相应的可选择的行动方案。让陆少校参与进来,也是考察他,而他意识到此点,做行动方案时更加谨慎了,其考虑表现出了相当专业的头脑和技能。

从四位军官对行动策划的思考和设想上考察他们的能力,我主动把参谋业务交他们完成,是不是我作为指挥员的能力提高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