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发到河里来,让大家看一下这个才叫好帖 -- 狙个梨子

共:💬345 🌺2134 🌵10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时间你看看小灵通漫游未来,那是60年代的作品

叶永烈小时候很喜欢看书,从11岁开始对写作有兴趣,他理科成绩不错,考入了化学系,大学期间看着学校图书馆的文学杂志自己也写一些,但投稿能刊登的很少,1959年他发现用文学笔法来写化学,投稿发表的比例较高,因此转到了写作科学小品方面;1960年,20岁的叶永烈参与写作了第一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当时还是个大学生的他为写这套书遇到的知识不足问题翻阅了大量的书籍 [8] 。

创作契机

由于《十万个为什么》都是每篇只有两千字左右的短篇科技小品文,叶永烈写完这套书之后觉得不满足,萌生了试着写长一点的小说的想法 [8] ;于1961年在收集了许多当时科学技术新成就编成的书稿《科学珍闻三百条》基础上,写成了这部作品 [9] ,原名《小灵通的奇遇》取自对他影响很大的《木偶奇遇记》等童话,而主角被写成了他从高中起就很崇拜的记者 [8] 。

形成过程

叶永烈花了一两个月时间写这本书,写完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因把未来描述得过好跟现实不合拍未能发表;1977年修改后,于1978年正式出版,书里大部分是1961年原稿的内容 [8] 。

1961年,大四的叶永烈完成了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他曾回忆说:“那时科幻小说的创作交流环境很闭塞,我当时几乎没有读到世界科幻小说领域的名著,没有看过儒勒凡尔纳、阿西莫夫的作品,只能找到一些前苏联作家的并不出名的科幻小说。”

至于书中的那些“高科技”,则源于北大可以看到众多最新的科技杂志。现在看来,他在书中写到的环幕立体电影、隐形眼镜、原子能气垫船等未来预言,很多都已经成为了现实。

1978年,这部小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量达到惊人的300万册,成为一代科幻迷的启蒙之作。而当《光明日报》记者来到家里采访叶永烈时,发现他们一家四口竟挤在11平方米的房子里。这位记者当即写了内参进行反映。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看后,批示要改善叶永烈的生活条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先后在显要位置发表文章,称赞叶永烈在逆境中坚持创作,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给他发了1000 元奖金。叶永烈终于告别了住了15年的蜗居,搬进新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