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583章 哨所体验二

这个时候,大学生们在干啥?于海洋带领他们正为边防连服务呢。

上边防哨所,让大学生净化心灵,在生命极限条件下经受考验,也得让他们为边防建设做出贡献。

于副队长让他们各显其能:云翔、季雨亭检查神仙湾的各种电气设施,拆下保养。这些设备,他们虽然不熟悉,但他们是学这个的,机械和电的原理懂,琢磨琢磨就能明白,上手试试就能搞定。他们边干边对跟着的连里士官讲讲合理使用的方法,而士官看他们拆开再装上也学习了不少。

季雨亭边干边啧啧地说着:“加热器,得勤保养,内部的原件才不至于过早地老化。瞧这台机器大概很少打开吧?”

没人回答,带他做此保养的士兵也不清楚加热器保养的要求。设备用上,但边防兵不是修理工,难把这个职责担负起来。

章光辉则为连队卫生员介绍新配检查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哨所配备的医疗救护装备远超普通领队所有的,那些卫生员虽然是士官了,但由于地处高山之上,能够受到的训练很不完备,对那些医疗仪器会用,但出现了问题常抓瞎,医疗仪器和设备完好率往往不太高,甚至有些故障不是仪器本身的问题,却能把卫生员憋住了,是知识上的不足。

章光辉现场教学效果那是杠杠滴,手把手地教,还讲清仪器容易出现故障的原因,让边防连的卫生员很是受教。小章说:“如果山下有个远程能给你解答问题的老师,你在哨所使用这些医疗仪器的能力会有不断的提高。”卫生员说:“你说的太对了,这些设备上级配给了哨所,可光把机器送上来,仅仅演示几遍,远远不够。你也知道没事还忘事呢,这复杂的东西,学几遍根本不顶事,又不是天天用,过不多久,有些就弄不清楚了。”

实际卫生员说的问题,是很普遍的,部队的装备由一级级下拨,上级单位并不能有那么多的干部掌握下拨器材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方法,偏远单位在培训上也难有机会,今后部队技术器材多了,正确合理地使用问题越来越明显,所以章准军医提出的“远程教学”的解决办法很有实际意义。

苏鹏、潘庆波跟着冉建绪熟悉指挥情报车,因为我从训练场回来就要开始高海拔地区使用测试,他俩是帮手。

当我从训练场回到哨所,副连长对我表扬了几个帮助连队保养维修设备的大学生,“你们上来,哪里是见学,还能帮助连队做些我们力有不逮的工作,嗯,不是负担,是助力!”

得到如此的评价我很高兴。

徐达隆则带了牧凡用分队终端到处拍摄哨所、山口及边境线的种种景物,他们拍摄的视频将会是向上级汇报的素材。一会宁干事喘息平稳后,看见他们在拍摄,又跟上来伙着干,并且指导起来。

他们做的事被三个记者在采访哨所官兵时所注意,那个王记者和沐记者跑出来找到了正在拍摄的徐达隆。王记者看到分队终端,很是新鲜,问:“中尉,你这是什么家伙,能照相能录像,好像挺先进的,就是不像个正经的照录像设备。”

“这是个军队新研制的工具。”徐达隆说。

女记者不再往徐达隆那里碰钉子,便采访宁渝:“宁干事,你们在干什么呢?怎么拍的都不带人物,是专拍风景么?”又在引泄密。

宁中尉回答:“沐记者,他们做的事,我看和你们的任务一样,都是多积累些边防素材,会在训练中用到。”

“为什么说你们训练会用上海拔5000多米的边防哨所周围的景象?”

“这个,这个,我是跟训的,看他们做这事需要配合才过来。你的问题我可回答不了,得问我们的上级,说实在的,这个设备我也是刚学习使用,和我以前学的不大一致,所以,让我们集中精力工作吧,我看他们用起来还不熟练,别因为分心,操作失当,弄坏了设备。你也知道寒冷是电子设备最大的敌人。”

这个回答挺得体的。教导队嘛,肯定得学些什么,才能干些什么,宁干事从这个角度予以回答,没有透露具体做什么,让记者也没办法深入提问下去。这个政工军官虽说刚入队,保密意识挺强,小伙子头脑不错。

牧凡更是婉言谢绝记者的提问,弄得男女记者跟着他们到处跑,跑累了才回到兵楼。

吃过午饭,尽管新训队员因高原特殊的环境原因,身体尚未从疲劳中恢复,但我们仍怀着对边防战士那份敢于战胜大自然施以人类最严厉摧残的崇拜,该去干我们自己的试验任务了。

这一次指挥车情报开上了5000多米高的哨所,并在一路上都进行了检验,测试该车各系统平台的工作情况。现在到了最高点,更该检测指挥情报车在相当极端条件下工作的状况。

检测工作由我主持,冉建绪为主力;大冉作为硕士研究生、软件工程师,已经负责指挥情报车的操作系统运行和软件密钥的安全,是该系统的大拿了;崔新成、童尚际也各挡一面,尤其崔上尉对车载各系统的操作已经相当熟悉;潘庆波、季雨亭、苏鹏、云翔都参加进来,观摩和打下手。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坚持在冰冷的车里,而车的加温功能,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根本显不出作用,手指僵硬,操作极为小心。

电子的东西怕冷,刚开始时工作状况是不大好的,经过调试,工作一段时间后,慢慢地有了好转。在工作状况相对稳定时,联通了总部,请到境外处的两位处长上机,并叫出基地的大队长、政委,我和他们通话,汇报了新训队的情况,传去所拍摄的视频。

指挥车的功能很强大,可以保持三路同时通话。左处长没来过神仙湾,从哪个角度都没他上来的份,可是他看了神仙湾哨所和国境线上的情况,来劲了,话筒中传来了他的声音:“晨旭,把分队终端拿给连长、指导员,我要和他们说说话,向他们表示感谢和慰问。”

“云翔,去,把终端拿给马连长和宁指导员,你帮他们操作。”

“是!”云翔接受任务后,知道是和总部通话,小跑着去到兵楼,连报告都没打,就闯进了脸部,当时马连长正在准备下午带队去国境线巡逻。云翔呼哧大喘着气,把分队终端往两位连队主官身前的桌子上放,“请你们和总部通话!”

看到云翔跑得很急,以为有什么紧急的突发情况,他们也顾不上与他掰扯,马连长在云翔的协助下,凑到终端前大声说:“报告,我是神仙湾边防连连长,有什么命令,请指示。”

“我是总参直属处处长,请你们别紧张,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和你们通话,就是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对六师教导队的帮助和教育,这对队员们的意义很大,当然了对我的教育也很大。”

双方对话,相互回话的时间拖得很长,显得很远的样子,通话的节奏一拖拉,连长的情绪就缓和过来了,却更兴奋了,是和总部的首长直接通话诶。在旁边的指导员通过连长的话语知道是和京城总部首长通话,亦是倍感荣幸,都搓起手来。

“在连部还有什么人么?”左处长自然不会光和连长说话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让连长让位。

马上尉很明理,报告说:“首长,指导员在旁边,我让他接电话。”

“报告首长,我是边防连指导员,感谢您从遥远的总部关心、爱护我们。”宁指导员话说得多体面。

“晨旭向我汇报了,说边防连在政治教育上下了功夫,这就帮助实现了六师教导队上神仙湾哨所的目的,嗯,那些队员受到教育后,干劲十足,对他们在南疆的训练推动很大,再次谢谢你和连长,你们有什么需要教导队能做的就直接找晨旭。”

左处长和两位连队主官通话时表示:“我没有机会到神仙湾哨所接受教育,但今天看到了你们和连队战士的风貌,看到了哨所的状况和国境线上的守卫情况,让我很激动,不对你们说两句就好像过不去。现在我们有技术条件了,让我能够直接与你们这个英雄的边防连队直接通话,能够看到你们这些边防英雄的模样,我很满意和高兴。我是个老军人,借此机会对你们道声:祝你们工作更好,生命更安全。”

上级的这一出,让我也得为哨所贡献点什么了。我制作了一幅卫星地图留给了哨所,供哨所官兵摸清楚喀喇昆仑山山口两边的地形和全貌,当晚给连队的连排两级干部进行了讲解。对于这种卫星拍摄的地形图,我军基层军官接触还少,理解起来需要详细的解释,但他们弄懂后认为这套东西对他们掌握两边地形,做出预先防范措施,是有很大帮助的。

宁指导员在我的小课后说:“陈参谋,希望你们这样上哨所见学还有下次。”

“我相信这是肯定的。”

他对军报记者组充分肯定了我们上哨所见学,“山下部队来哨所慰问,给我们很大鼓舞,但六师教导队这样的见学却是全方位地帮助我们。我们哨所是最基层的单位,视野很窄,可是军队和国家的发展很快,很多新的装备和设备,从哨所的角度看,在掌握和使用上有困难,我们需要交流,需要解惑,……”

基层的呼唤,很有道理。

宗记者立刻找我提出采访,对于首长级的新闻报道干部,我无法拒绝,只得要求他在报道或是引用我的观点时不得暴露是我,包括姓和职务、单位,即使说是六师教导队都不行。

我再一次提出加强部队使用熟悉高科技装备势在必得,不可拖延,同时加大部队基层,尤其陆军边防部队,技术装备的配备使用,让科技的力量保我边防,将会提高边防执勤的效率,降低边防战士在条件艰苦地带巡逻执勤的难度,认识到科技固边的迫切性具有极大的意义。“边防部队生活条件改善了,但这是不够的,同样改善技术装备,利用技术手段改善边防部队的教育训练,也是对基层的支持。当然会牵扯到经费的投入,随着我军装备现代化的加速,边防装备的现代化缺少不了,为时不会晚的。”

“陈参谋,你的观点比较新颖,很有说道啊!”宗记者一语定音。

“军队不打仗,边防是军事工作的重点,得这样认识。”我有此观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