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俄乌战争的一点思考 -- 哎冷
抓后勤,这是毛主席的安排。但是,显然,邓没有管,华野陈士榘部队的后勤是自己负责的,和征兵没有一毛钱关系。
你这是故意扯远的吧?
10月11日,毛主席制定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华野在战役第1阶段“要用一半以上兵力,牵制、阻击和歼敌一部,以对付邱李两兵团,才能达到歼灭黄兵团3个师的目的”,并提出:“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
从此,淮海战役不再是华野单独执行的任务,’而是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共同执行的任务了。
10月22日,中央军委电示中野于攻克郑州后相机攻占开封,或直出徐蚌线,钳制孙元良、刘汝明和邱清泉、李弥各一部。同日,陈毅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中野主力解放郑州,24日收复开封。此时,刘伯承司令员率中野一部在豫西对付张淦、黄维两兵团。
25日,中央军委曾要陈、邓率中野主力到蒙城地区集结,直取蚌埠并准备渡淮南进。
陈、邓建议中野主力不出淮南为好,改于永城、毫县、涡阳地仄集结,无论出宿(县)蚌(埠)线或打孙元良均更方便。中央军委复电同意。
31日,粟裕代司令员向中央军委建议:淮海战役即将发起,规模很大,请到达淮海前线的陈毅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统一指挥。
翌日,中央军委电复:“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11月3日,孙元良兵团自商丘开向蒙城,刘伯承司令员、邓子恢副政委、李达参谋长向中央军委和陈、邓建议:中野主力似应首先截断徐州、宿县间铁路,造成会攻徐州的形势,如此不仅孙元良兵团可能北援(不让孙元良兵团北上徐州,但是因为中野动作过慢而没有实现),便于我在运动中歼击,而且邱清泉兵团亦可能被迫南顾,减轻华野的压力。对整个战役帮助较大。
5日,中央军委电示陈、邓:“你们到永城后不停留,继续东进,完成对宿县的包围,然后看情况,好打则攻歼之,如敌援甚快不好打,则打援敌。”
10日,刘伯承司令员从豫西赶到淮海前线,与陈、邓会合。
11月6日,我军开始淮海战役第1阶段作战,早在10月23日,华野于山东曲阜下达预备命令;11月4日下达作战命令。在敌下达命令的同日,我军已开始行动了。华野主力于6日自赣榆、临沂、滕县、单县地区向南开进,一部自宿迁向北开进,野司进至郊城以西的马头镇指挥。7日中午,粟裕、陈士榘和我(张震回忆录)得知敌44军已撤离海州、连云港,向黄百韬靠拢,驻守临城、台儿庄地区的3绥区及所属59军、77军的大部,翌日(8日)即将在何基丰、张克侠两位长期在国民党军中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领下起义,我们3人立即发电给率领7纵,10纵,13纵直插徐州以东的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按预定计划迅速切断陇海线东段,并统一指挥自宿迁北上的11纵、江淮军区两个旅,阻击邱清泉东援,求歼李弥一部,保障我在运河以东攻歼黄百韬。
(此时和中野,邓毫无关系,这不是先后问题导致的,而就是花萼独自先展开了淮海战役)
同时向陈、邓和中央军委建议,中野主力直出徐蚌段,切断徐州敌之退路,使邱清泉、李弥不能南撤,华野主力歼灭黄百韬后,协同中野攻击徐蚌段,孤立徐州,尔后或歼黄维,或歼孙元良,或夺取徐州,当依情况再定。
(再次提请中野进攻宿县隔断徐蚌线)
11月8日晨,粟裕代司令员和我联名向陈、邓和中央军委建议:由于近来全国战场的不断胜利,蒋介石有采取下述两种方针可能:第一、以现在江北之部队再加上由葫芦岛撤退之部队,继续在江北与我周旋,以争取时间,加强其江南及华南防御,第二、立即放弃徐蚌、信阳、两淮等地,将江北部队撤守沿江,迅速巩固江防,防我南渡。并争取时间整理其部队,以图与我分江而治,侯机反攻。
我们不知各老解放区对战争尚能支持到如何程度,若果尚可能作较大的支持的话,则以迫使敌人采取第一方针为更有利。
此次战役歼灭黄兵团之后,不必以主力向两淮进攻,而以主力转向徐蛛线进击,抑留敌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歼灭之;同时以主力一部进入推南,截断浦蚌铁道,错乱敌人部署与孤立徐蚌各点敌人。
电报发出后,我们收到中央军委11月7日晚来电:完全同意原定部署,非有寺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第1仗如能歼敌21个至22个师(整编旅),包括可能起义者在內,“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2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
但我们仍认为应切断徐州敌之退路,不让其撤至蚌埠以南。
接着,收到中央军委S复示:“虞午电悉,估计及部署均很好。”
又收到中央军委9日复示:“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中央军委的来电和复示,给了我们(华野前委)很大的鼓舞。
华野3纵、两广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两个旅,11月7日在商丘以东的张公店歼敌1个师,并向徐州西南郊进逼9日,中央军委电告陈、邓徐州敌有总退却模样,中野主力应直出宿县。
11月10日,中央军委电告陈、邓:中野应全力攻取宿县,愈快愈好。
16日凌晨,中野部队攻克宿县,将津浦线拦腰斩断,切断了自平汉线赶来的黄维兵团和位于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北援徐州的通道,封闭了徐州敌人沿津浦线南逃的大门,使徐州成为孤城。
这是战役大起后的又一个大胜利,标志着淮海战役从徐东会战发展为南线决战,为夺取战我全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态势。
18日,黄维兵团到达阜阳后,与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分路北援。中野主力立即转入阻击,解除了华野后顾之忧,保障华野完成攻歼黄兵团和阻击邱、李两兵团的任务。
在淮海战役第1阶段,华野遵照毛主席指示,首先向黄百韬兵团开刀,斩断徐州乱人的右臂,共歼敌1个兵团部和6个军,另一绥区所属两个军的大部起义,并给予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以沉重打击。
统筹全局,是夺取战役胜利的重要前提。中野攻克宿县后,中央军委于11月16日电示:“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3个月至5个月(包括休整,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80万人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地区党委统筹解决。(此事几乎由华野后勤部全权负责、指挥,中野仅仅是配合,来的农民工几乎全部来自山东华东局和中共北方局)
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
可能时,开5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
经常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3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11月23日,我军开始淮海战役第2阶段作战。经中央军委同意,总前委集中中野全部和华野一部,在中野首长指挥下,至12月15日,于浍河以南的双堆集地区全歼黄维兵团部及其所属的4个军,生俘黄维。
这块可算邓负责了一部分。中野后勤全是中野负责。
也就是说,就这块而言,两大野战军的合作是不顺畅的,也是新中国建立前解放军的历史遗留问题吧。
这个总书记只能算成是推动中野参与淮海战役战斗的一个助动作用。
从9月份的情况来看,就整体战役设想来说,刘邓参与甚少,或者说几乎没有设想,主要就是粟裕和毛主席推动的,实际上十月份,小淮海战役已经基本成熟了,但是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演变成了大淮海,粟裕和毛主席设想很多,也有所准备或者说哪怕临机能力,在这块一块,邓也是没啥贡献,直到战争开始近十天后的11月16日才成立应对中原作战的总前委,所以,当然不能说他指挥了淮海战役。最后围歼杜聿明的陈官庄也是华野自己一手负责。
很遗憾的就是淮海战役,就是华野为主,中野配合,是属于合作而不是邓统一指挥。
http://news.sohu.com/a/658951992_120015077
邓不是能力不比我强,是他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人,太自私。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0 层
🙂前委书记指挥是林彪,你觉得一样吗?电影淮海战役造假这是公开的 7 真离 字637 2023-05-15 20:27:44
🙂发现有不少人都喜欢看影视作品来了解历史真相。 3 丽华天下 字397 2023-05-16 23:41:13
🙂管了后勤你再说怎么没管征兵 1 Swell 字299 2023-05-15 20:46:14
🙂我肯定不如邓,这点我认,但是这是正常比较毛邓而不是邓和我
🙂是你在扯远吧 Swell 字283 2023-05-15 22:55:06
🙂就算中野,指挥者也是明确的 10 金银鑫 字434 2023-05-15 11:38:38
🙂同样的,看了大转折了吗 Swell 字453 2023-05-15 20:04:51
🙂不能靠电影学习历史啊,说的好听要看事实 4 真离 字217 2023-05-15 20: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