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黄令仪去世,致敬,这才是中国的脊梁 -- 桥上

共:💬520 🌺1855 🌵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问题的全部

问题并不出在军转民,而出在军转民的路径选择上,出在当时的政策和环境造成的一些战略行业产业链崩溃上。

中国军转民的转折点是在1970年,这一年国内产业安全问题基本解决,中西方关系缓和,中美苏均衡的国际局面开始形成。

运十就是航空工业的军转民,但二代领导人的选择是停掉自主研发,靠引进麦道来实现军转民;

核电在也是在1970年启动,开始原子能工业的军转民,二代领导人的选择仍然是停掉自主研发,靠引进来实现军转民(但被张爱萍、李鹏保住了自主研发的火种,从此核工业走上了与航空业不同的道路,今天核电站已成为中国工业的一面旗帜);

计算机半导体也是从70年代初开始军转民,计算机从单纯地追求运算速度,转向研制通用计算机和汉字信息化以推广在社会面的应用。

中国的军工体制是不像美国在军民用之间那样切换自如,但这不正是“改革”应该要做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开放倒是痛痛快快彻彻底底地开放了,改革呢?

八十年代之所以产生科学春天这样的悲剧,造成一些战略产业的发展断层,根本原因在于八十年的买办倾向的国家政策导向和集体意识造成了国内产业链的断裂和崩溃,这才是最关键的原因,没错,我说的就是买办。

我们就来看两个断层的例子,

航空工业,下游用户,航空公司全部转向进口国外飞机,上游单位,飞机设计和制造部门,则转向生产麦道-82飞机,没有设计任务,飞机研制的上游产业链,比如材料(航空铝合金)、机械加工(大压机)、航电等,没有项目,全线萎缩、停滞,乃至下岗。

半导体工业,下游企业全部大量转向进口半导体生产线和设备,还只能进口落后的,半导体工业的上游部分,负责半导体制造设备和工艺的单位,则或者无事可做,或者像863计划那样,转向所谓的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灌水写论文,他们做的与国内半导体的制造企业再无关联。

下面是八十年代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一些实际情况:

“设备和IC生产线的引进, 对发展我国的半导体工业(主要是消费类)是起到了作用的, 但低水平重复引进严重冲击了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业。“ 六五” 期间, 全国引进半导体生产线140条, 设备近500台, 几乎扼杀了我国脆弱的、刚刚萌芽的光学微细加工设备业。进口光学制版设备的生产能力已远远超过国内需求。“ 七五” 期间国产光刻设备的实际销售额只有480万元人民币, 年均不足100万元, 国内市场占有率不到20%。”

“过分相信和依赖进口, 结果造成了别人卡、我们等的局面, 延误了时间, 丧失了时机。已有的设备厂所, 没有得到改造, 整个专用设备行业十年基本没有安排限额上项目, 固定资产增长率在各行业中倒数第一。不少单位转而谋求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 己有的技术队伍出现转移走失的趋势。”

“ 攻关是我国半学体专用设备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形式,但经费严重不足, 影响了实际效果。拿“ 六五、七五” 专用设备攻关来讲, 共安排171项设备, 到位总经费不足6000万元人民币, 还不到我国引进的某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经费的1/6,十年的攻关费才相当于“ 六五” 引进专用设备款的0.9%,自主攻关目标标事实上无法实现。”

光刻机——

“光学微细加工设备问题更加严重, 国外年销售额几乎占到前部设备的50%, 而我们仅有的一点攻关费,光学微细加工设备到位数才占到总经费的5%(如我所步进投影光刻攻关,七五才22万,另两家总共也才100多万, 合起来还不够国外一台设备1/4的钱, 从而造成最重要的设备落后最多和光学微细加工设备卡脖子的局面。”

"我国光学微细加工设备面临着“ 巴统” 封锁限制、研究开发资金短缺、科研手段落后,行业地位低、经费排不上队、配套条件差等等困难, 我们也无法象亚洲“ 四小龙” 那样,在基本不建立自己半导体设备业的条件下高速发展IC工业(也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它们有“ 巴统” 绿灯, 国际金融借款, 我们则没有, 我们的国际地位也不允许我们走这条路。"

另一方面,国内的一些上游技术研制单位,则不再关注国内产业链的发展,在前三十年,国内的理工类高校是深度介入国内的工业发展的,但这个传统在科学的春天受到了鄙视,因为国内产业水平落后,那么发展国内产业的工作就不够“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1984年(也就是黄令仪老师痛哭的1984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主力单位之一的清华大学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想法:

要做认真的半导体器件物理研究应该具有锲而不舍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少做或不做意义不大的单纯的重复国外的工作, 不满足获得与前人已获得的相同结果, 要善于发现实验中和理论中的本质性问题或现象, 敢于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和提出自己的理论和解释, 同时加以不断的验证和完善。

听上去冠冕堂皇,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不做外国人做过的工作,意味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技术水平的追赶,不再是这些教授们关注的事,也不是他们的责任(因为国家也没要求),他们得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得去863了。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在六七十年代完整的产业链(虽然比美国落后)在八十年代断开了,不完整了,变成了上游单位无所事事,或者跟踪水论文考KPI,人员大量流失,下游企业则重复低水平进口,十年又复十年,完全依赖于美日欧的产业链。

“低水平重复引进”和“重引进轻消化”,是八十年代的普遍现象。

产业链崩溃,如果是一个普通行业发生的事情,是这个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如果是战略性行业出现的问题,以及很多行业普遍出现的问题,那毫无疑问是国家领导层面出了问题,是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路线出了问题。

通宝推:死扛着,newbird,青青的蓝,真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