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为什么曾国藩不造反?及清末民国战斗力鄙视链 -- 狂草舞茅

共:💬705 🌺9647 🌵1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题外话1

题外话

1.

题外话是对主题衍生与补充,因为绝大部分内容和财税关系不密切分开写。至于写多少,可能有点近于兴之所至。突然不想写了,就会戛然而止。

这一篇人物关键词是麦理浩和沈弼。

前面说了 一些十三行总商潘起振与伍秉鉴以及盐商总商江春在封建王朝必然的宿命。胡雪岩就时代影响,对比他们只能说昙花一现。写完他们的故事,我想的是,十三行在火龙烧银的那场大火后走向了黑化。这个黑化就是内外勾结倒卖鸦片。到了1896年,续写历史新篇章的不仅有楼主写的那些近代风云人物。还有一个延伸,利良奕是 利希慎的父亲,利策名的儿子,利希慎家族成员的源头。他其实就是伍家转型中在鸦片生意的白手套。他后来,为了拜托鸦片商人的恶名,挣了钱买了地。但是,买地后不久就被击毙在街头。也是一种宿命。

好闲话少说,回到正题。麦理浩是,香港人评价最高的港督。他是一个访问北京的总督,他任期内成立的廉政公署,一句扭转了香港警匪勾结的状态。他定下了,香港政府不干预经济等一系列自由化基调的政策。他任期内,香港从制造业转型金融地产。总之他是当代香港奠基人。沈弼被认为是汇丰最重要的大班,没有之一。因为他,汇丰从一家商业银行一跃而成为香港三大发钞行之一。还有其他事我下面接着说。

实际1977年的香港和台湾,和大陆民众生活差距拉开并不大。我自己查资料才理解一件事,香港腾飞实际是作为 美英鼓吹金融自由主义全球化试验田来完成麦理浩转型的。麦理浩完成这个使命后,被撒切尔夫人召见并随后被封为爵士。他访问北京后,邓公积极筹措改开。这时候,以包玉刚为首的港商在麦理浩政府不干预经济指导政策的默许下开始狙击香港英商。其中包玉刚狙击香港电灯和收购九龙仓的举措,被后人看作华商崛起的标志。在正式宣布中国改开前一年,中国成立了中信集团。在中信集团成立之初,由包玉刚给邓公引荐了两个港商中坚,一个叫胡应湘一个是李嘉诚。这按照我们的传统对应就是香港港商的老中青三代。包玉刚,胡应湘和李嘉诚当时都成为 中信集团三个独立董事。也是这一年,沈弼邀请李嘉诚收购和记黄埔。我曾经看过沈弼的自传(我看的90年代大陆版本翻译沈弼是郭士纳),里面沈弼介绍这笔生意就是,为英国利益在大陆找一个代言人(李嘉诚收购和黄当年是2亿市值的长实收购60亿的和黄,时人称为蛇吞象)。也是这个选择,让汇丰在所谓 G2时代一度走上了 世界第一大上市银行的巅峰。

对比封建时代从潘起振到伍秉鉴乃至江春这样职业商业的宿命,以及英国对麦理浩这样的总督和沈弼这样大班的娴熟应用。我想起了,我们一带一路国企巨大投资背后一度的损失。要怎么样理顺,职业经理人与职业官僚在我们对外开拓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学。我这里不是鼓吹英美昂撒体系殖民地管理无敌之类,毕竟大航海时代,他们也将近在 300年时间在各大洲无法有效深入内陆。直到他们发展出,近现代武器体系叠加他们从七年战争到拿破仑战争中日益成熟的军事艺术的运用。结合工业革命与近现代科学大突破等等,才一举登顶人类文明霸权巅峰至今。曾经,我和朋友商议买下满铁档案。我说服他理由之一是在于,这是我们现在能弄到海外开拓的唯一全套资料。看了档案才知道,日本在东北殖民开拓走过很大弯路。比如为侵占东北的土地,日本第一代殖民东北的,因为早期开拓的作物无法适应东北冬季。加上无法在周边获得其他食物补充,所以第一代在东北开拓的日本移民基本全部饿死冻死以及死于疾病。这还是日本获取近现代文明积累后的开拓。其他大航海时代早期的西方殖民开拓,用死伤累累形容不为过。这也解释了前文说的不能有效深入各大洲内陆的一部分因素。

说实话,香港的繁荣在英国各个殖民地实际是一个特例。怎么说呢,虽然英国在各殖民地经营实际是列强中最好的。(或者说,英国是对所有其他殖民地国家在财税上获得正循环的唯一列强。)但是即使是香港,在中国实行改开之前,也就是远东情报港和一般民用品加工基地的水平。香港腾飞无疑要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某种角度,香港全盛时代是十三行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殊繁荣的复刻。但是这种复刻,与十三行时代有本质差异就在,他们有熟悉现代经济及其趋势的职业官僚和职业经理人群体服务英帝国利益。这种纽带关系,放在特定的时代释放出不一般的异彩。下面我继续展开。

因为香港的转型,我重点放在一个小环境和大环境来阐述我要说的一些梳理的结论。先说小环境,实际就是我们熟悉的港台。顺着香港转型的脉络,看港台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无论陈玉莲和温碧霞出身都是调景岭,同样出身调景岭的14 k下一篇会说,不过会收敛的多。他们的走红,实际和台湾在80年代启动经济转型尤其是围绕新竹园区的融资有直接关系。一个大环境是,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处于全盛阶段。日本六大财团一度到美国本土大肆收购,全盛时期的日本财团一度到什么地步,我们今天的那些 90后 00后的小伙子们可能没概念。不说我读大学那会,满大街的日本收购美国,日本可以说不,日本的全球野心之类的伪经济学书籍。就我收藏的美国经济周刊里,90年代初期的世界五百强排名里,日本有 270多家,世界十大银行里日本有八家。(银行的内容来自 90年代初期订阅的参考消息)说那时候的日本经济不可一世是真的,说如日中升也是真的。所以,80年代英美扶持香港台湾等四小龙财团做大有牵制日本的意图。港台的崛起有他们本土奋发的因素,也有美日经济争霸背景下的 夹缝中的野蛮生长的意味。更有大陆改开后崛起的大背景。

接着夹叙夹议。还是回到职业经理人主线。我曾经梳理了下香港富豪在 80年代后的走向,70年代之前的老一代豪门大多止步20亿港币这个尺度。其他转型新豪门的,基本都和地产金融有关。在讲包玉刚的时候,不能图提一个香港富豪不可不提的人物霍英东。70年代香港真正的霸主富豪其实就是霍英东,无论李嘉诚还是包玉刚那时候资产也就是几亿几十亿,到80年代初霍英东资产已经过三百亿。但是因为他的红色北京,港英当局就是不让他吃香港核心资产。所以霍英东投资香港地产,只能通过李嘉诚,李兆基和郭炳湘兄弟来拿地。到香港全面转型后,接触不到多少香港核心资产的霍英东开始边缘化。连带边缘化的还有包玉刚和胡应湘。这里我不能不重点讲一讲麦理浩。麦理浩在他有关介绍里里是这样阐述他的政策核心的,既对香港市民展示帝国的良好风貌同时亲善他们让他们在中国和英国之间选择更忠诚于英国及其利益。请注意,是麦理浩时期成立了一些了满足香港转型需要的大学。正是这些服务港英当局扶持 亲英经营为目的的大学,在后来走到了 香港问题的风口浪尖。同时,香港转型金融地产,实际就是说只需要维持六十万香港金融地产精英及其服务他们的 职业服务人员的运转,香港多数人可以忽略。(所以用香港模型做我们放开的参考实际就是不学无术)而作为中国试图扶持的代理人中的李嘉诚,不仅在80年代借助沈弼的引荐,在英美甚至日本财团之间长袖善舞,更借助中国大陆的崛起度过一个个危机。(比如97危机为扶持李嘉诚,我学长所在的国有企业的广深公路等工程项目大约300亿合同转让给李嘉诚旗下集团)但是,我们需要引以为戒的是为什么李嘉诚走到了我们对立面。这不只是一个个商人要不要爱国的问题。我看资料的时候,看到香港商人开拓蛇口的早期,因为我们80年代的经济政策争论,和经济政策治理下的一刀切政策。导致部分中小港商,在承诺的税率进入开发区被新调整的税率打击的血本无归。叠加,我们从80 90 乃至00年前后的经济政策重大调整。尽管有香港商人,在90年代一度支撑我们 90%外商投资的辉煌。但是,真正亲中的港商因为在港英80年代的政策倾斜下拿不到核心资产错过了关键转型阶段。这导致后面97回归后,真正亲中的港商力量逐步式微。各种原因,俱往矣,往事不可追,但是我们需要梳理中服务新的改变。在资本有国界的时代,不贰过。

下一篇,腹稿是开年热剧《狂飙》的有关话题了

通宝推:青青的蓝,脊梁硬,落木千山,俺是老胡,冻雨,秦波仁者,凤城,back,驿寄梅花,桥上,拈花虎,唐家山,夜如何其,楚庄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