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谈文革叙功和康老,也说烈士子女问题 -- 真离

共:💬76 🌺350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海城地震看毛远新的职务。 -- 补充帖

成大事者,大勇是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即便是大坏蛋,没有一定的勇气,那也注定难成大器。(哈哈哈,离奇的文字)

作为毛主席的亲侄子、毛泽民的遗孤,毛远新,用一件事证明了,他不负家中长辈的雄风,具有大勇的特质。一件事,他不做,绝对是无功无过的;他做,那就是大功大过对半开的。毛远新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做!

从1974年年初开始,辽宁省的营口、海城一带,频繁发生上百次、规模不等的小震。一年过去,到1975年年初,地震越来越频繁,地震破坏力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省地震办的工作人员,将地震情况和地震预测上报到省委。省委的领导干部十分重视,高度警惕大地震的到来,决定由省里的常委书记李伯秋,负责抗震工作。

1975年2月4日凌晨时分,营口、海城一带发生5级左右的地震。李伯秋和省里一把手的省委书记毛远新,立即找来人了解详细情况。省地震办综合各方情况,给出的预测是:近期在营口、海城一带,很可能发生破坏级地震。李伯秋问什么叫“破坏级地震”,地震办的回答是:起码是5到6级以上的地震。

李伯秋和毛远新商量,该怎么妥善处理此事,该怎么向营口、海城一带的群众,发出明确的地震预报。毛远新不假思索地提出最高效的方法,那就是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即将发生大地震的预警消息。李伯秋带着迟疑的态度说:“如果让电台播出,全世界、全中国就都知道了。如果几天内地震不来,岂不是要闹出大笑话?这个责任不担啊。”

毛远新坚持要求公之于众,并做好万无一失的防震。为了防止人民群众存在侥幸心理,本该只需要远离不结实的房屋的要求,被毛远新强令:“营口、海城一带的各级机关单位、街道组织,及周边解放军部队,全部投入到组织人民群众,紧急疏散到空旷地带的任务。”毛远新特别要求,党员干部和解放军战士必须以身作则,露宿在大马路上,不能带有侥幸心理。

当时辽宁的室外温度在零下十几度,露宿在外的寒冷程度可想而知。因此,这项命令颁布后不久,在基层引起不小的骚动和不满。而且,这种骚动和不满,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多。但毛远新力排众议,坚持这样要求,强令大家在室外待上几天。

1975年2月4日晚上7点36分,大地震来了,可能有数百万人见证着它;一道道蓝色的光和红色的火球,从地下冲出,天空传出响雷;紧接着,大地狂舞,大家都站立不稳,跌倒在地,各类房屋成片倒塌。

此次地震是7.3级的强烈地震,震级和灾情都比预想的严重。万幸的是,由于毛远新的强令要求,人民群众早有准备,救灾部队迅速行动起来。毛远新也亲赴海城、营口等地,坐镇组织救灾工作。即便是这般“尽人事”了,仍有1300余人受灾死亡,10000余人受伤。倒塌的房屋达到数百万间。

据有关部门估计,如果毛远新不强令一系列措施的执行,死亡人数可能会达到10万人,跟汶川地震差不多。1975年9月底,毛远新路过北京,顺便看望了毛主席,汇报了海城地震情况。毛主席十分赞赏毛远新的此次指挥调度,毛远新却说自己下令时,内心充满了担忧。上午警报,下午动员,晚上来地震,纯属是巧合,自己内心遭受着巨大的压力。

毛远新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2月的东北,天寒地冻,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安排大批百姓待在室外,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毛远新能下此命令,并坚持执行,并非易事,真是有大勇、大魄力。

通宝推:青青的蓝,my8883,胡辣汤,愣头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