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宝钢这个企业是成功的,但代表的战略是错误的。 -- 乾道学派

共:💬157 🌺567 🌵5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宝钢志

经过1977年、1978年两年的调查研究、规划方案、对外谈判、择址勘察、施工准备等紧张的筹备,1978年12月正式动工兴建。当时正值“十年浩劫”之后,上下都憋足了劲,要把被耽误的时间尽快抢回来,在建设进程上急于求成,工期安排考虑不周,前期工作不够充分,同时对“十年浩劫”给国民经济造成破坏的严重程度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估计不足,因而动工不久,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人心,在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整顿中,宝钢工程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一)从实际出发修改原定过快的工期。1978年7月决定将1978年3月最初拟订的第一座高炉1980年出铁的目标改为1981年底,1979年5月又改到1982年,1980年7月再次决定延至1983年;通过全国人代会质询、工程停缓建和反复论证,1982年5月最后确定出铁目标为1985年9月。

(二)1981年8月,经反复论证,为适应国家财力状况,将原定一气呵成的整个工程划分为一、二期,一期工程由停缓改为续建。1984年2月,在看准了一期工程可以按时投产,经济效益更好的二期工程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决定接着建设二期工程。

(三)为了使引进先进技术和壮大国内自制技术装备能力更好结合以及节省外汇支出,1979年4月决定将原定引进全部设备改为主体装备全套引进,少部分设备国内制造或与外商合作制造,一期工程国内制造部分占12%;在这个基础上,积极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使二期工程国内设计、制造或合作设计、合作制造的比例显著提高,冷轧、热轧、连铸部分占43.5%,高炉、烧结、焦化部分则占86%。

(四)建设初期,工程投资概算粗略,先干后算,实报实销,敞口花钱。1982年4月,决定一期工程总概算为128.77亿元,其中国内建设投资40.5亿元,38.6亿元由宝钢工程指挥部包干,缺额通过增产节约,自行消化;1987年底,批准二期工程总概算172.4亿元,其中国内建设投资68亿元由宝钢工程指挥部包干。结果一、二期工程都做到了概算不超,尚有节余,避免了投资“无底洞”的危险。

(五)在中国技术进口总公司(简称中技公司)与日本新日铁株式会社(简称新日铁)签订引进成套设备合同批准生效前,通过再谈判,1979年6月将原定现汇支付货款修改为卖方贷款、分期支付,充分利用外资,避免现汇短缺的支付困难。

通过以上一系列调整,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却使宝钢工程的决策更加符合国情国力,保证了工程按调整后的计划全面完成。这是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胜利,是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成功实践。

1979年,邓小平曾经说: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十五年过去了,这个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发展必然趋势的预言,已经并将继续为事实所证明。

宝钢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又努力促进自力更生能力逐步壮大的特大型项目。宝钢的技术装备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成套引进到分交、合作设计、合作制造,直到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以国内为主设计制造,同时继续密切注视国内外技术新动向,有重点的引进适用的最新技术,并着重依靠社会协作,组织开发创新。宝钢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按平等互利原则,有效地利用国外的智力、资金和原料资源。一、二期工程期间,日本、德国、美国、法国、卢森堡等国家的专家3578人次,按合同规定陆续到宝钢从事施工和生产指导;同期,6282人次的中方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到国外进行谈判、考察、合作设计、驻厂监造、实习培训。近万人次的人员往来,使宝钢能充分利用外国智力的传授、支持,迅速掌握当代的先进技术和管理,较快地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秘鲁、南非等国家二十多个矿点从海路供应宝钢所需要的高品位铁矿,保证高炉生产的原料供应。

在投资管理上,由于在1980年通过精心核算,编制出工程定额、材料价格、费用标准等方面平均先进的单位估价,保证了1984年开始对以人民币支付的建设费用实行按概算包干,同时厉行增产节约,强调“重点工程重点节约”,结果在一、二期工程国内建设投资共计108.5亿元中节约4.8亿元,外汇投资47.8亿美元也略有节余。在国家不断改革价格体系、调整汇率,可变因素风险较高且工期长达十多年的情况下,一个三百亿元的工程做到了“四包两保”(“四包两保”:即宝钢二期工程建设中实行的由工程指挥部包国内建设费用、包外汇额度、包建设工期、包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保证投资不超,保证工程水平不低于一期),避免了重犯基本建设中“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的积弊。

宝钢工程建设成功地采用了现代施工技术和现代工程管理。在国内首先采用大规模机械化施工,动用17000多台施工机械,从水下到水上,从地下到高空,进行立体化作业,机械化施工率达到96.8%。在工程建设中,依靠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坚持系统学习消化、开发应用新的技术,整个工程施工技术是高水平的,取得一系列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大成果,一期工程施工新技术获得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号高炉技术成果列入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其中软弱地基处理、混凝土工程技术、钢结构及焊接技术,达到当时国际同类工程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在宝钢建设中学习和应用现代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六全”、“四结合”(“六全”:指宝钢工程管理上实行全系统规划、全目标控制、全程序组织、全方位指挥、全功能协调和全责任承担;“四结合”:即在宝钢工程(主要是二期工程)建设中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生产单位的“四方”,从设计开始各个阶段实行紧密合作的“四结台”体制)的工程系统管理方式。宝钢工程系统管理的成果,荣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实践表明,宝钢工程的总体设计、设备制造、建筑施工、设备安装、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是成功的,成果丰硕,有所创新,在我国工业建设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看着这些自谀之词不恶心吗?

由于建设工期延长,生产准备赢得了更充分的时间。在人员、技术、物资、经营管理等千头万绪的准备工作中,人员准备是中心环节。在上海市和冶金部的直接组织和各方支援下,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二千多个单位的精兵强将,从五湖四海汇集到宝山,组成宝钢生产人员的基本队伍。

到1992年,总厂定员由原设计的4万人,缩减到2.44万人。

宝钢工地上的建设队伍,在建设前期最高达6万余人。最先进入工地“抢建”的是上海市的地质勘测和施工建设队伍,为确定厂址和厂区“三通一平”打下了基础。随后,冶金部调遣所属勘测、设计、研究院所,冶金建设公司和基建工程兵陆续进入工地,和上海市的建设队伍一起,分别组成十个分指挥部和设计口,承担起主体工程的全部任务,在工程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以埋头实干,艰苦奋斗,严格要求甚至苛求的传统精神进行现代化施工。1982年以后,上海市属建设队伍陆续回市区承担日益繁重的市政建设,基建工程兵00029、00039部队撤编、集体转业,五冶、十三冶、十九冶上海分公司(1986年5月经冶金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成建制改组为宝钢冶金建设公司,简称“宝冶”)和二十冶总计约4万人的建设队伍成为宝钢工地上的主力军,继续完成了一、二期主体工程的施工任务;并在十多年的实践中锻炼成一支技术精湛、装备精良、敢打硬仗,并能组织现代化施工的建设队伍。

宝钢3.1万余人的职工队伍(1992年底,宝钢31774名职工中,包括为三期生产准备人员2128名,宝钢工程指挥部及所属单位人员1063名,企业开发总公司4158名;宝钢总厂一、二期生产及辅助人员实有24425名)是一支政治、文化素质较高、技术结构较好、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现代工人阶级队伍。1.2万余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是整个队伍的政治骨干。在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1.5%,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占54.7%,26~54岁的占81%(其中26~45岁占总数52.6%);在工人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以上的占60.6%,高、中级技工占83.8%,21~50岁的占93%(其中21~35岁占总数57.5%)。

显然不是为了消化上海失业人口。

1978年10月31日,宝钢尚未正式开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第一次前来视察,他鼓励全工地建设者,要科学地勇往直前,兢兢业业,谦虚谨慎,少犯错误,一定要把这个项目搞上去,并要求在宝钢建设中尽量注意节约,要出一批人才,从工人到技术人员要加紧培训。他深情地对宝钢人说:努力啊,全国人民对宝钢寄予希望!1979年5、6月间,当社会上出现对宝钢工程种种议论时,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到上海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专家、干部的意见;并于6月16日在北京主持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全体会议,专题讨论宝钢工程问题。陈云和李先念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陈云肯定了宝钢开工后成绩很大,同时指出工程上马仓促,这样大的工程本应该用更多一点时间来考虑决定,但现在工程正在进行,进度是好的,应从各方面多加考虑,以弥补过去的不足。陈云强调对这个工程要“干到底”,“店铺开门,不怕买卖大”,要提前练兵,严格要求,甚至有点苛求,要同心协力,把宝钢建设好;宝钢是“四化”中第一个项目,一定要做出榜样来。1986年5月18日,陈云到宝钢视察,题词勉励宝钢人要“埋头实干,从严要求,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79年7月在上海说:宝钢,国内外议论多,我们不后悔,问题是要搞好。第一要干,第二是保证干好。1984年2月15日,邓小平来到宝钢。当他看到了一期工程有把握按期投产,二期工程从经济技术上衡量势在必上,且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有可能把宝钢建设的步子迈得快一点时,果断地提出:宝钢二期肯定要上,而且可以提前干,上得快一些,不要耽误时间。邓小平还为宝钢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他回北京后,在与中央有关领导谈话中,专门针对宝钢二期工程要不要提前上马的问题指出:宝钢二期原来安排在“七五”上马,现在每年进口1000万吨钢材,这种局面怎么扭转?宝钢二期工程早投产一年,就可以少进口300万吨钢材,进口一吨钢材要300美元。从长远看,宝钢二期是否能想想办法,争取早些上。宁肯借点债,付点利息,也要争取时间。我们早一点拿到钢材,总算起来还是划得来的。1993年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到宝钢视察、检查、指导过工作,给予许多重要指示,有的还为宝钢工程投产剪了彩。在1987年8月宝钢码头引桥被外轮撞断以后,李鹏、江泽民先后赶到现场,鼓励宝钢人克服困难,抢修保产。

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冶金部、上海市委、市政府给宝钢工程以全面的支持和指挥。建设初期,国务院确定由副总理谷牧、建委主任韩光、冶金部副部长叶志强、上海市副市长陈锦华四人负责宝钢工程,后来又确定由韩光任一期工程的国务院代表、李东冶任二期、三期工程的国务院代表,从总体上领导掌握宝钢工程建设;建立了由国务院代表主持、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人参加的现场办公会议制度,成立了以国家计委专职委员石启荣为主任的宝钢工程联合办公室,及时督促协调,解决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中的重大问题。十多年来,冶金部先后委派叶志强、马宾、刘学新、马成德、李非平、黎明六位副部长常驻现场,兼任工程指挥部的主要领导;冶金部专门成立宝钢办公室,和各司局一起具体指导、检查,协调解决了大量问题。上海市在宝钢工程建设初期,承担起领导工程建设的主要责任;后来一直全力配合、支持工程建设,并相继由林乎加、韩哲一、陈锦华、汪道涵、朱宗葆、黄菊、顾传训、蒋以任等党政领导人分管宝钢工作。上海市有关各委、办、局负责人前期参加了工程指挥部的领导工作,中期以后改设兼职指挥制度,继续支持、指导工程建设。并有副市长主持,定期召开兼职指挥会议,讨论研究宝钢建设中需要上海市帮助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海市专门成立宝钢地区办事处,宝山县和嗣后建立的吴淞区、宝山区,一直配合、支持宝钢建设,加强社会服务。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及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积极筹措宝钢建设资金,按年度重点投资,不留缺口。国务院重大装备办公室把二期工程设备研制列入重点攻关计划。外贸部和中技公司承担了为宝钢引进国外设备的工作。国家物资总局千方百计落实所需物资。煤炭部和铁道部、国家经委共同努力,为保证煤炭供应,在山西大同、安徽两淮等地新建改建了39座洗煤厂和6个矿井。冶金部兴建23项配套工程,包括江苏船山石灰石矿、南京白云石矿和东海蛇纹石矿,上海和辽宁、河南、山东、福建、山西等省市的耐火材料,江西、吉林、浙江的铁合金。交通部专门建设了宁波北仑港矿石中转码头和安徽裕溪口煤码头;在运输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铁路、远洋、长航、民航等运输部门和上海港、海关克服困难,为宝钢的引进设备、原料、燃料及其他物资运输开了绿灯。

宝钢工程建设得到全国各省市人民和兄弟单位的参与和支援。来自全国冶金系统的1000名地质勘察人员、1100名设计人员和4万多名施工建筑人员,参加了宝钢工程建设。山东、浙江、江苏组织民工像解放战争中支援前线那样,将宝钢急需的1400万吨砂石料送到工地。上钢、鞍钢、武钢、攀钢等厂支援人才和钢材,东北三省、福建、江西支援木材,四川提供铝合金,太原、大连、山海关、河北褡裢等地和武钢支援制作钢结构和机电设备。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各行各业全力支援宝钢,宝山月浦一带的二千户农民,在市、县政府的妥善安排下,迅速搬离自己的家园,为宝钢让地。上海的建设队伍突击完成了宝钢工程的开工准备工作,并承担部分施工任务。31位著名科学家、经济学家组成的宝钢顾问委员会和上海市雄厚的科学技术力量,是宝钢的强大技术后盾。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