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了解到的"润"人"润"事 -- 疏影

共:💬5 🌺8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我了解到的"润"人"润"事 -- 有补充

最近这个话题比较火,我也来凑个热闹,希望能给想润出来或润回去的河友们有个参考。

要说润人,第一个就是我自己了。我可能有点倚老卖老,说是润届前辈了。其实也没什么经验,说起来全是教训。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两个字“不爽”。当时年轻气盛,往好处说是血气方刚,换个说法就是傻里吧唧。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历史能重演,我还有90%以上的可能还要润一回。最大的经验或教训(看你怎么看),就是家庭和孩子往往是你润的爽不爽的一个主要因素。我润了地球大半圈,最后还是孩子和家庭把我不安分的心留在了这个国家,年纪大了,再也没有精力润到其它地儿了。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现在也没有什么价值了,按下不提。

说说最近润出来的。我这两年直接间接地参加了几个我们学校的招聘的面试Panel,有直接给打分的,还有作为观察员提意见的。有几个面试过的同胞成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他们中有国内大学刚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也有已略有建树的中级科研人员。他们有些有直接的海外学习经历,博士学位什么的,也有的只有访问学者经历的。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一个‘业务能力强’。国内科研界现在跟世界交流很广泛,如果你有一个很强的背景,到英国或其它国家找/换工作其实不一定比国内难。在英国招聘人,虽然原则上英国人优先(也就是所有职位都要证明没有英国人能满足要求才能开放给外国人),在实际操作中,还是谁强谁上。如果你拿到了offer, 不用担心身份什么的,我们的HR的效率是很高的,工作签证一两个月就成了。当然,跨国搬家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过都有一个安家费,应该问题不大,就是麻烦些。工资待遇什么的,当然是要考虑的,其实,英国的大学在欧美体系中收入几乎是最低的,所以要有心理准备,有时候也要讲讲情怀,比如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之类的。当然,如果你过来是从事IT 和金融方面的工作的话,那就宽裕多了。简而言之,如果你想润到欧洲的大学做教学科研的话,过程可能没有你想想的那么复杂,投个简历就行了,不花太大精力。各个大学的职位一般都对全世界开放。当然,想找一个心仪的,也要花点心思。

再说个润回去的年轻同事。疫情前有个年轻的中国同事,国内某985毕业,聪明上进,然后某亚洲top大学博士和博士后,在2-30个申请人中拿到offer,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后因夫人(也是同校博士毕业)在这找不到对口工作,对比国内开出的待遇,最后选择了润回去,期间也找我咨询了很久,衡量得失。我觉得他的情况润回去很好,东部某经济强省知名大学,顺便解决了房子和夫人工作问题,外加种种优惠。一家人其乐融融。一转眼回去有1年多了。看起来发展不错。

还有隐形润的,这个适合国内有个肥差还不想放弃,又想给自己和子女来个双保险的。这样的我也见过几个。其实,可能国内很多人不知道,专业人士可以在中国国内直接申请美国绿卡的,我就曾经应邀给一个朋友写过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当然,我这位朋友专业过硬,最后不知道我的推荐信起没起到作用,反正是拿到了绿卡。这位朋友在国内发展势头很猛,我估计很长时间内不会润,至于说绿卡有没有用,或者会不会失效,就不是我应该关心的问题了。这个朋友其实背景一般,我感觉大部专业人士都可办理。

另外一个例子是家人已经全润出去了,自己留守的。大家也可以借鉴一下。话说我有一年在南美一个国家参加一个英国科研基金开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主要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会议主办方邀请了在几个在某个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对研讨会进行技术把关,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位来自中国的院士。我和这位行业大拿并无交集,不过聚餐时聊天,院士直接透露夫人和子女均已拿绿卡生活在美国,大致是小孩在那里上学,夫人做饭看家什么的。院士则大部分时间在国内为中国科技发展做贡献,间或去美国呆上几个月跟家人团聚。我当时就羡慕得流口水,原来在科研部门也有此番操作。这个办起来可能超出了一般人的能力,我们也就看看,羡慕嫉妒恨了。

最后说一下,如果年轻人想通过留学的途径润出来,最好是选择性价比高的专业,而不是选便宜的。更不能选国内流行的,中介推荐的。中国孩子数理化强,可以考虑计算机,数学什么的,这样可以避开英国孩子在语言上天然的优势,发挥自己的强项。数学可能在中国是冷门,可在英国,可以找到相当高薪的金融行业的工作。牛剑和帝国理工的相关专业几年下来可能要花上百万人民币,不过如果你的孩子有能力考进去的话,还是值得去的。这些孩子本科毕业起薪就是其它专业的好几倍,有些比我们大学校长的工资还高。投的钱1-2年就还本了。选专业的话,有时间再聊。

最后免责声明,润来润去均有风险,选择需谨慎。还是那句老话 – 我心安处即故乡,也许您心安了,也就不需要润了。

通宝推:流江河,脊梁硬,东方的木头,桥上,不远攸高,普鲁托,方恨少,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刚劝退了一个要润过来的 -- 补充帖

前几天收到我在欧洲时教过的一个学生的微信,说要参考一下我的意见,看到英国来能不能长期呆一下。主要烦恼是对国内时不时的清零运动,小孩子没法上学感到厌倦,加上学校内卷严重,为了孩子,想出来一搏。要说这个学生现在正在国内事业小成,感觉是要起飞的前夜。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不要冲动,保证自己然后才是孩子。千万不要高估自己在一个新环境下的能力,尤其对中年人而言。

最后的建议是先带孩子出来一年看看,正好也了解一下自己的情况,再做打算。

这个例子我觉得对一些想要润的中年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