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对于温铁军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比较清楚的描述 -- 箪食瓢饮到中年
1.广大农民有眉飞色舞第二次解放的感觉。农民讲:“解放后有过两次好日子,一次是土改后到56年以前,一次是现在"。56年前的兴旺劲又出现了”。过去用了很多办法都搞不好的地方,现在地种成了“样板田"”。可见,我国农业发展不快,主要原因不在地不长,不在农不勤,不在没经验,不在投资少,而在于方针、政策有问题。安徽各地都反映生活不如解放初期好。巢湖地区一个老同志说,现在农民50%生活不如解放前,100%不如55、56年。很多农民反映,20多年没吃饱肚子,这两年吃饱了。所以,千条万条,农民有没有积极性是第一条。我国落后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每个农民一年多创造100元财富,全国就是800个亿。“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觉得自己又当家作主了,这是最大的转变。
2.“合同制”的出现对我国农业发展有深远意义。许多地方出现的“合同制”虽还不完善,但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进步。它一方面可以把用行政命令管理农业逐步改变为用经济办法,一方面可以逐步把农民和集体,国家置于等价交换的平等地位上。从长远看,它将使按行政办法和行政框架、自然村落和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不可避免带有自然经济和封建宗法特点的行政式农业经济体制,转变为自愿互利的真正的新型合作经济。
3.中国农民找到了一种调动个体,发展群体的好形式。我们过去一谈个体积极性就批之曰“资本主义”。实际上没有每一个个体的积极性,何来集体的积极性?有人甚至宣传违反起码常识的什么“大河没水小河干”。否定了个性,也就没有共性;共性总是蕴于个性之中的。问题是如何找到一种使个体与群体利益可以协调一致的办法。社会主义的政策必须恰当地解决这个问题。“包产到户”则正在摸索着向这个目标前进。
——《农村的曙光中国的希望——关于安徽省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考察报》
结果并没有变化,人口和经济优势依然形成了事实上的“宗族”,你贴的问题反而变本加厉。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好吧,貌似你说的是对的 真理 字0 2022-09-19 21:57:49
🙂其实早期包产到户可以说是这种自由导致的 3 月之回忆 字321 2022-09-20 01:42:44
🙂刚看见这样一个故事 4 真理 字1066 2022-09-20 16:03:48
🙂陈一谘当年是这样说的
🙂文革公社干部是最少的,哪可能叫苦,叫苦的是下放干部吧? 4 真离 字949 2022-09-20 18:55:11
🙂公社大队干部多不多我不知道 1 lmylqh 字105 2022-09-26 00:29:19
🙂写这么多还文不对题 2 真理 字111 2022-09-20 21:31:29
🙂这里有俩问题,分的多,人多。 1 月之回忆 字117 2022-09-21 05: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