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改开以来的政府欠账(社会福利)何时补上? -- 树袋熊毛毛熊

共:💬186 🌺1041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有4个叔叔伯伯在上海

3家住在你说的类似于工人新村的房子,1家住在四川路北京路的石库门房子,20多平米住宅,挑高还行,自己搭了一个阁楼,增加了七八平米。几家共用厨房,没有厕所,靠马桶和旁边的公共厕所。

那时典型的上海家庭4个人,两大两小,按照每家32平米的房子计算,人均8平方。

人均2平方的数据我是不相信的,我们家族是苏北跑到上海打工留下来的,典型的上海底层,人均如此,难道我有幻觉,我家是人上人?

我老婆家是宁波到上海的移民,比我家早一代,和某首富尚在五服之内的亲戚,岳父家里两兄弟,祖传一间峨嵋路的石库门房子,后来换了一套彭浦新村的房子50多平米,因为那时候的彭浦新村太偏僻,大家不愿意去。算到人均面积不能算,太大了。

岳父的弟弟考上工农兵大学生,分到医院,后来分了一套房子,我去作过客,大柏树附近,面积大概50平米,家里3个人。

和我来往密切的一个同学,家里住在成都北路靠近长乐路,将近32平米的一楼,是我知道最困难的住房情况,家里2大3小,一共五个人。碎觉的时候又是沙发又是弹簧床,不亦乐乎哦。

但80年代初可以开店,他们家就开了一间面店,早早脱贫。

我们夫妇家庭一共六七个亲戚,我们的同学等等都是社会的底层,人均面积超过10平米,你说我如何相信那些伤痕文学的人均2平米,何况没有计算郊区农民的人均几十平米呢?

研究历史,需要看资料,更需要从身边的情况出发,辨别资料的真伪,致良知。

稻公时代,为了黑主席,很多人抛弃良心,胡编乱造各种数据欺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上海的住房困难最严重的是90年代初,大批知青回城。我老婆的舅舅一家5口从新疆回上海,挤在她外婆家20多平米的房子里面,晚上只能睡地铺和沙发。

但这个问题不能把责任推到主席身上,2个人出去5个人回来,房子当然紧张。要解决其实不难,那时土地不值钱,砖头也不值钱,只要当官的汽车少买几辆,宴席少吃几次,多少楼都有了。

通宝推:青青的蓝,歌未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