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俄乌战争三个月的军事总结 (1) -- 关原食神
俄乌战争与二十一世纪“军事神话”的破灭
“军事神话”指的是夸大某些武器装备的性能、某些战略战术的效果和某些国家军队的作战能力而全然不顾事实和具体历史背景的行为。在网络时代,由于各类廉价的军事娱乐产品迅速普及,让普通民众可以在不经历战争的情况下“体验”战争,这也导致了军事神话在二十一世纪迅速泛滥。本次战争就是戳破这些军事神话的最好机会。
第一个被戳破军事神话是“坦克无用论”。坦克是一个集火力(坦克炮、导弹、机枪)、防护(各种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与机动(发动机和履带)于一身的技术平台。上述三要素的发展、坦克部队的成本、国防压力一起决定了特定国家坦克的技术性能、坦克部队的编制和战术以及如何使用坦克。换句话说,坦克从来就不是“无敌”的,坦克也不会因为不“无敌”而变得“无用”。在坦克刚刚诞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就可以被增加装药的步枪子弹击穿。历史上第一次坦克无用论出现在1936年到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当时佛朗哥的反动军队使用德国的反坦克炮在坚固阵地上轻松击毁了许多苏联援助的但没有步兵支援的T-26和BT系列轻型坦克。第二次坦克无用论出现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当时埃及军队在收复西奈半岛的战斗中用苏联的3M6反坦克导弹(北约代号AT-1)在一个小时内消灭了以色列侵略军的一个坦克旅。第三次坦克无用论出现在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拥有空天信全面优势的美军轻易击败了早已残破不堪的伊拉克装甲部队。
不过有意思的是,三次坦克无用论的甚嚣尘上反而刺激了各主要国家对坦克的重视。西班牙内战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坦克发展最快的时期,奠定了现代坦克的基础。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交战国和主要武器提供国都根据战争经验进一步改进坦克。比如以色列的“梅卡瓦”系列坦克特意将发动机前置以对抗破甲武器,苏联的T-80系列坦克也没有因为苏联自己的反坦克导弹大放异彩而被削减。第二次海湾战争以后,俄罗斯、中国都相继研发了新的坦克型号,就连美国也在不断改进“艾布拉姆斯”系列坦克。理由很简单,坦克无用论的战例是有特殊条件的;西班牙内战时是因为步坦协同较为原始,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因为山谷地形和伏击的突然性,第二次海湾战争时是因为伊拉克军队整体落后且不进反退。这些条件的存在压制了坦克三要素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大大限制了坦克的作战能力,因此给了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和武装直升机以击败坦克的机会。这些条件的出现是偶然的,而坦克的战斗力是必然的。坦克可以通过改进自身性能和加入诸兵种合成体系来扬长避短,而这些反坦克武器则往往专器专用。坦克出现弱点时,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堆加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来解决。反坦克武器在过时以后,如果还想要克制坦克就需要从根本的杀伤原理上寻找突破,否则就只能越做越大,越做越重。因此,坦克的改进成本低,反坦克武器的改进成本高。这也是坦克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无用”的根本原因。
在本次战争中,一些自鸣得意的“军迷”在西方媒体的蛊惑下,盲目相信乌克兰的单兵反坦克导弹可以大量杀伤俄军的坦克。甚至发展到看见T-72圆圆的炮塔就会从内心自然产生一种蔑视情绪,认为这是在伊拉克已经被证明是废物的玩具。然而被捧上天的西方反坦克导弹却战绩不佳。乌克兰方面承认,标枪导弹准确飞向坦克车体的概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五;再加上飞向坦克但是被主动防御系统拦截而未命中、命中了未击穿、击穿了未造成人员和内部组件损失,以及坦克开回去修修就能再用等层层条件概率筛选,这些单兵反坦克武器在面对经过现代化改装的俄军坦克时效果介乎可疑与可笑之间。逃跑的乌军常常把这些相当值钱的导弹乱扔一地,被俘的乌军也常常抱怨标枪导弹不好用。一发反坦克导弹打出去,还要重新寻找掩体继续人力装填才能再打一发。对于坦克来讲,发现并摧毁反坦克小组是在先进观瞄设备的辅助下进行的,坦克车组是在装甲的保护下完成索敌、机动、开火和装填的,其体力消耗和精神压力要远小于反坦克小组。在有步兵战车和下车步兵掩护的情况下,乌军反坦克小组攻击俄军坦克的机会窗口被大大压缩。而俄军坦克则既可以在运动战阶段进行机动穿插,也可以在阵地攻坚阶段发扬火力优势并保护下车步兵。总结起来,坦克可以被击毁,但是坦克还不能被替代。在本场战争中叫嚣坦克无用的伪“军迷”应该放下游戏手柄和VR设备,好好学习一下军事史和现代战争。
与坦克无用论相关的另一个“军事神话”是“未来步兵”。关于网络写手安生的“数字化轻步兵”崇拜,我们已经在另一篇文章中批判过了。迷信携带数字化装备的未来步兵一方面是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得到满足的心理投射,另一方面也是不懂基本物理化学规律的结果。在常规战争中消灭敌方人员和装备的基本原理是将武器弹药中的能量投放到敌人身上。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有三个条件。第一,要能找到敌人;第二,要能打到敌人;第三,要能摧毁敌人。第一个过程是侦搜过程,第二个过程是制导过程,第三个过程是毁伤过程。数字化装备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它提升的是前两个过程的效率。但是人类的身体结构本身决定了单兵装备体积和负载能量的上限。能量少,平台小,侦搜和制导的范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毁伤率也会大大下降。相反,机械化装备就能够搭载更多的观瞄设备,使用威力更大也更精确的武器。步兵无论如何数字化,也数字化不过机械化装备。同时单兵装备的进步潜力也受到人类体格的限制。举个简单的例子,二战时期的德国“铁拳”反坦克火箭只有冲锋枪大小,一名士兵可以在他的步枪之外携带多枚火箭。冷战时期的苏联RPG-7反坦克火箭就有机枪大小,一名士兵拿着火箭筒和几发备弹就不能使用其他轻武器。现在的单兵反坦克导弹像个大旅行箱一样,而且还重得多。这是因为随着机械化单位防御性能的发展,反坦克武器不得不“暴力堆料”来提供勉强一用的穿甲能力和反干扰能力,最终逼近和突破人类体能的极限。当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乌克兰“数字化步兵”拿着单兵防空和反坦克导弹蹲在堑壕里无奈地等待自己被俄军“落后”的炮火送进地狱的时候,未来步兵的神话也就谢幕了。未来属于机械化部队,不属于轻步兵。
第三个“军事神话”是关于俄罗斯的“混合战争”。从叙利亚战争开始,西方的军事观察家就发现,俄军的打法和美军不一样。克劳塞维茨曾经正确地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是西方军人对其的解读是狭隘的和形而上学的。他们认为战争不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政治,当外交手段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轮到大炮发言了。外交与战争是互斥的,当战争开始的时候,外交就应该退场,直到一方彻底压垮另一方。俄罗斯人对克劳塞维茨的解读要丰富得多,他们认为外交和战争本身并不互斥,以打促谈是必要的,以谈助打也是可取的。而且俄罗斯人擅长与敌人在任何层面上展开谈判。俄罗斯人认识到,尽管在全局上双方是敌对关系,但是具体到每个局部,每支部队,每个据点,双方往往有的可谈。俄军在叙利亚战场上就是采取这种打打谈谈的方法,允许被包围的敌人携带轻武器撤出,并开辟人道主义走廊保证他们和家属的安全。这样,俄军和叙利亚政府军便以较小的损失把这些西方支持的军阀压缩到了北方的伊德利卜省。然后这些互不统属的军阀就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相互攻伐,白白消耗了大量的西方军事援助。西方军事观察家非常不理解俄罗斯的做法,他们认为打仗就是打仗,谈判就是谈判,一个归军人管,一个归外交官管。在他们看来,俄罗斯这种打法很不纯粹,因此被冠以“混合战争”的名号。其实,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所有的战争都是“混合战争”。只有完全不了解战区国家的阶级矛盾格局,幻想着每次都把敌人打到“无条件投降”的西方军事观察家才会梦想某种“纯粹”的战争。在我国历史上,各种“混合战争”俯拾即是。比如平津战役中“以天津模式促成北平模式”就是“混合战争”的典范。俄军在马里乌波尔攻城中就反复地将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同时使用,最终成功地击垮了最强硬的“亚速营”纳粹分子的心理防线,让他们乖乖出来投降。究竟“马里乌波尔”模式会不会成为带动“利西昌斯克模式”、“斯拉维扬斯克模式”、“哈尔科夫模式”甚或是“基辅模式”的样板,那就要看俄罗斯的政治艺术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俄乌战争三个月的军事总结(3) 27 关原食神 字11566 2022-06-13 15:34:02
🙂对乌军事前战术的选择有点道理,但是俄军那边很牵强 1 bash99 字752 2022-06-22 00:03:55
🙂高水平 2 pattern 字126 2022-06-18 23:31:11
🙂俄乌战争三个月的军事总结(4)
🙂很早以前就从部队内部读物知道, 4 河兮兮 字352 2022-06-14 02:14:00
🙂红箭10发射车如何运用呢? 匿名 字0 2022-06-14 12:16:08
🙂海湾战争的时候 1 关原食神 字60 2022-06-14 10:54:27
🙂飞机打坦克太厉害了 1 真离 字0 2022-06-14 03: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