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杂谈『古文观止』之『司马错论伐蜀』 -- 铁手

共:💬21 🌺1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杂谈『古文观止』之『司马错论伐蜀』

我最近一段时间有个想法,对照翻看了一些古文观止里面的文章,凑巧看到『司马错论伐蜀』,觉得有些意思。

春秋战国,秦最后统一天下,现在大家都知道。它的过程也非一帆风顺。秦的地理位置属于中原(当时的世界主流)外围,直接和“蛮夷”接壤,在文化上大概是要被中原各国所歧视。

伐蜀发生在三家分晋之后不,那时候的世界舞台还是中原各国之间的争斗,包括分晋后的三家。各大力量此起彼伏,和秦交界的魏由盛变衰,中原各国虽弱也没完全倒下,而秦、齐大概因为各为东、西边缘开始崛起。各国或为自保,或为进取,出现合纵连横,其中一个著名的纵横家就是在秦国的张仪。连横的主要思路就是拉拢其中一部分,然后打击另外一部分,以免每次骨头啃起来太硬。合纵则主要是联合南北向中间这些国家,主要是中原和楚国,来对抗秦、齐,当时应该主要是秦国吧。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发起5国合纵和秦交战,实际出兵则只有魏、赵、韩,类似欧盟吧,内部大概也没那么统一,不能合力,公元前317年被秦击败。

次年,蜀王伐苴,苴向秦求救,韩又来攻。(合纵连横,及此段历史背景,如果有熟悉的人能够写些主题,那就太感谢了)

秦惠文王,就是那个车裂了商鞅的那位,大概就问了,大家看看有什么想法?

张仪说,不如伐韩。拉拢魏、楚,向东出兵拿下周王室,挟天子以令天下,王业可成。蜀地,偏僻,不值得去纠缠。

司马错则说,不然。蜀地偏僻,内有乱,秦国攻取容易,而且救民于水火,名声也好听,不会引起诸侯的猜忌和插手阻挠(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情况)。攻韩劫天子则是恶名,而且容易让其他国家感受威胁而联合起来对付秦。

秦惠文王说,好,我听你的,举兵伐蜀。从地图上看,打实了后方,为以后的连横大策略打下了基础。

个人杂见:张仪的见解也并没有问题,但是当时的秦国大概还没有超级实力那么去作。司马错的建议,则是在还不够足够强的情况下,集聚力量。

下面附上原文,非常值得一看,文字水平也相当高,读起来非常舒服。

作者 刘向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通宝推:方恨少,empire2007,陈王奋起,西安笨老虎,泉畔人家,袁大头,菜根谭,回车,审度,苏仙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