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公筷看制度的可行性 -- 孟词宗
宋后期桌椅开始普遍,桌子不断变大,最终带来了合餐的普及。主要完成是在明朝。
其实核心问题是,在家里面,分餐是不必要的,哪怕所谓交叉感染,几率也很低。一是其他途径比餐桌更容易感染。二是夹菜一般只允许夹上面的,接触有限。三是汤品之类多半带勺,类似带刀、叉、棍、筷的也有很多。四是幽门螺旋杆菌的问题主要是现代病。
而且合餐古已有之,之所以不盛行,是烹饪技术的问题。不像后来热菜多、整盘多、精细的多。拆分在经济上也不划算。北京某鲁菜馆厨师曾来基层做大锅菜,比起流动饭店,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就别提流水席的的人数和时间带来的要求了。
一人一份食物,反而是可以承担的。不管多少都是如此。这是一个简单的分配问题,和资源关系不大。看看中国学校食堂那超乎想象的细分能力就知道了。还有中国著名小吃——兰州拉面…里面的牛肉。
——
还是补充一下。为什么上面不讨论分配问题?
一、未考虑厨师或者家长,他们可能会藏私。
二、未考虑过程中的协调,老幼会受到照顾。
三、未考虑餐桌外的分配,可能会就此平衡。
因此,分餐制对应个人权利的保障,公餐制对应整体利益的保障,再分别对应历史和资源问题的做法,并不贴切。两者都有自己的干预手段,都可以尽力平衡和尽力不平衡。
避免太直白,说的复杂。你的说法是典型的理想状态,也就是《芬奇》那个帖子里的先想象一种社会状态(假定唯一的预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勾打齿”岂不是提前共产了 1 epimetheus 字0 2022-05-06 04:50:43
😁这个明明是“包产到户”嘛 1 孟词宗 字115 2022-05-08 18:07:10
🙂分餐制 1 翼德 字584 2022-05-01 08:27:21
🙂是桌椅。
🙂“夹菜一般只允许夹上面的” 3 翼德 字257 2022-05-02 04:23:05
🙂跟桌椅没关系 4 孟词宗 字226 2022-05-02 0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