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睡前消息422文稿:马督工悬赏5万,保卫连花清瘟 -- 万年看客

共:💬184 🌺1404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睡前消息424文稿:媒体十年纪念,拿以岭药业做个示范

大家好,2022年4月26日星期二,欢迎收看第424期睡前消息。

过去一周忙着股市打假,没注意时间。到了周末,同事提醒我,观察者网办新闻的纪念日已经过了。我算了一下日子,2012年4月20号,观察者网正式转型新闻网站,从当年4月23日开始,365天不间断更新内容。所以到上周为止,我正式转入媒体工作十年整,值得纪念一下。

2011年底,我已经离开了土木工程行业,到了观察者网,不过那时候观察者网还是一个小众学术性网站,登载一些思想交流内容,日点击量不到1000,主要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人来看,整个团队的工作节奏比较平缓。

到了2012年,领导决定办新闻网站,我有点晕,没想到要忽然做一个媒体人。

当时发愁的事情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是不知道怎么产生内容。

2012年的观察者网只有十几个人,虽然多少都做过一点文字工作,但是最多也只是算编辑,而不是记者。从成本来看,我们不可能频繁出去采访,也没有传统记者丰富的关系网,所以我不知道团队能不能从收集内容转型到生产内容。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快速生产内容。

之前做思想网站的时候,更新压力不大,我每星期写点东西,或者是帮学者修改一下文章就行。遇到假期和周末,团队所有人都休息,网站内容可以连续几天静止不动。转型之后全面报道新闻,每天起码要用新内容刷新一轮主页。每小时都要有局部滚动更新,我们能不能跟上新媒体的节奏值得怀疑。

第三个问题是做出来的内容有没有人看。

当时传统媒体都在纷纷转型,依托实体报刊办网站。他们有貌似很强大的内容团队,还有直接从传统媒体转过来的丰富内容;而我们要从头办一个网站,靠自己的小团队搞内容,很难说能不能吸引观众来看。弄不好,不仅吸引不到新人,连原来每天的上千点击量都要损失掉。

在2012年春天,这三个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被赶鸭子上架,工作总还是要做的。所以,我把那之前十几年的个人经验拿出来,尝试给每个问题都提供了一个对应解决方案。

1. 对于怎样生产内容的问题。我的解决方案是要求每个人处理新闻之前努力学习,掌握比普通读者更深一层的知识。

这样就算不能及时采访到每个行业的专家,自己也能对新闻有更深的理解,找到更深层次的逻辑,更容易理解的事实,摆出来就是有原创性的内容。我经常和同事说,大学的选修课,整个学期也就是上课十几个小时,加上考前突击几个小时,在这个学科就算初步入门了。现在我们在一个新闻背景上花上半天、一天时间,总有可以超越普通读者认识的地方。

当然,我们并不比观众高明,普通观众自己动手查询,花几个小时也能找到类似的东西。但观众分布在各行各业,平时要工作、要上课,不可能看到每个新闻都自己动手查资料深入分析。哪怕只有1000人看我们的内容,一个编辑查几个小时写出几百字,也能给1000人节约时间,算起值得,这就是媒体人的职业性,是社会分工的一种体现。我们做好这份分工,替那些想看点深度内容的读者节约了时间,或许就有资格在媒体圈上占据一块稳定的市场。

2. 对于怎样快速学习,快速生产内容的问题,我的解决方案是搜索引擎。

观察者网距离上海图书馆只有一站地铁,某些勤奋的编辑经常会跑去查资料。但对于大多数新闻来说,靠实体资料来深入新闻背景,效率太低了,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应用互联网本身的高效工具。我对同事,对观众都说过,在互联网时代,能否熟练利用搜索引擎,会制造类似于人和大猩猩的区别。

很多老同事应该记得我的要求,百度关键词要至少换一次。第一次的关键词寻找下一步的关键词,第二轮关键词搜出来的内容才有可能超越观众的常识。而一旦确定了搜索方向,20组一页的百度搜索结果,怎么也要看50页,才能说没有可用资料。如果只看百度第一页的内容,观众就不需要我们替他们搜索,不需要替他们组织逻辑了。

除了百度,所有编辑都会想办法用更好的搜索工具。同时学术搜索引擎和论文库也不能放弃。一般综述性的硕士论文水平虽然不高,但是用来做新闻背景分析还是足够了。当时我在北京大学研究院第一次遇到陈平先生,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我从哪找到这么多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我告诉他用搜索引擎,让陈平先生非常惊讶。这说明,用职业化的心态使用搜索引擎,在普通新闻背景处理方面,效率的确比传统的收集信息方式更高。十年前我和我的同事因此相对其他媒体人具备了一点优势。

3. 对于做出来的内容有没有人看的问题。我的解决方案是尽量给读者一个完整的社会模型。

当时我每天观察国内媒体,发现大多数新闻报道的问题是,只抓住一个点,不配合背景资料。读者看了新闻,不知道这个新闻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推送这一条新闻。所以我就和同事说,我们要理解一个新闻为什么是新闻,就要去查没有新闻时候的常态。

比如说,在全国每年煤矿死亡还保持在2000人左右的时候,两三个伤亡的小事故虽然也很惨痛,但如果没有非常特别的故事,不一定要选到我们的主页上。要理解某个水电站竣工的新闻是不是值得深挖,就要去查中国整体的水电规模,告诉观众这个水电站给中国增加了百分之几的清洁能源生产能力,而不是只列一个多少兆瓦,发电多少度的数字。

这些查出来的背景资料,不要只是自己记住,更要写出来,给观众做算术题,让他们也能理解一个粗糙的模型,在模型中理解新闻。这样他下次就会再来看,期待我们做出更多的社会模型,让新闻更有意义。

总结一下:三个解决方案分别是:

用学习替代一部分专家采访;

用搜索工具加速学习;

用模型来展现自己快速学习的成果。

三件事不是分着做的。抱着学习的心态,搜索引擎才不会变成一个复制廉价信息的工具;从一开始就想构造模型,才能给自己的短期学习规划深度。

这本来是我在网络社区吵架聊天的习惯。从20世纪末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存在一个bbs繁荣年代,小网站也能随便经营自己的讨论区,给各个领域提供交流渠道。大多数论坛都存在一些半熟人化的讨论圈子,但熟悉并不等于观点一致,相互之间经常爆发激烈而有营养的辩论。要想快速找到资料,压倒对手,同时也吸引其他用户的注意力,就必须快速学习,而且对第三方观众提供一个简单易懂的模型。

但这毕竟是小圈子辩论的玩法,在2012年,我并不确定这几条经验是不是可以用来支持一家大媒体,是不是能推广到其他人。接下来几年的事实证明,效果还可以,观众的确比较喜欢快速学习之后处理的新闻,喜欢我们搭建的粗糙模型。观察者网相对其他全国性媒体,只用了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人力,而且绝大多数从未受过新闻教育,就搭建了一个全方位严肃新闻网站的架子,而且还被观众说有深度。从每天1000点击,到每天100万点击,中间只经历了2年多时间。

在观察者网工作到2014年,我发现了知乎这个新型社区,经常去回答问题。后来我把自己每天选新闻的列表笔记发到知乎,就是“睡前消息”这个名字的来源。再后来,我自己开了“睡前消息编辑部”的公众号,又离开观察者网做了视频节目。我把观察者网早期的工作风格带到了现在的节目,团队里包括观察者网的几个老同事。各位观众现在看到的睡前消息,依然是根据前面的三条原则做出来的。

这套工作模式当然有缺点,因为自己动手搜索,快速学习,肯定在质量上比不了行业专家。但是,传统媒体制作内容的效率太低,而且喜欢说官话,他们垄断了大多数专家采访资源,总要允许新媒体用自己的方式也做点深度内容。我认为,只要对自己、对观众保持诚实,不把搜索来的东西装成有权威性的内幕消息,快速学习应该可以算作媒体人的优点。你可以说我和我的同事是几十年来社会阶层最低,和专家联系最少的媒体人;但我也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几十年来最愿意学习新知识,最主动搭建社会模型的媒体人。

有的媒体团队不愿意承认内容是自己整理的,觉得把学习的经历展示出来太羞耻,所以装神弄鬼,天天说自己有内线消息,有权威人士,吸引一些对上层社会有错误想象的观众。我和我的团队绝对不会这么干,我们自力更生,给新闻配上社会模型是职业性的体现,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而且,自己搭建社会模型有一项好处,就是和观众拉平了起点,降低了内容门槛,提高了传播率。我们用几个小时搭建起来的模型,相当于一个入门者的课堂笔记,也许水平不高,但必定是0基础阅读也能基本理解的内容。而很多专家的水平虽然高,接受采访的时候往往忘了普通人的接受度,不经意就绕过了很多基础知识,使用了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结果就是没人看。我不知道其他媒体人做内容会不会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反正我的内容,是我们家三代一起看的。

十年前我31岁,做工程师做不好,自己经商没赚到什么钱,不得不考虑职业转型,找一条新的出路。唯一的特长是在各个网络社区写了点东西,敢于厚着脸皮把自己思考的内容展示给别人看。

现在回顾这十年的媒体职业经历,最得意的一点,就是我把BBS深度讨论风格引入到大众媒体,制造了一套可复制的模式。无论在新闻网站,在公众号,还是在视频节目,这套模式都能吸引一些读者和观众。今年我41岁了,不太可能再练出让观众欣赏的身材,也不太可能从头学习一套才艺吸引观众。所以我只能把这条路走到底。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中国大学扩招和产业升级的效果,已经可以反过来辐射媒体了,很多年轻观众都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有深入了解。我和同事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和观众交流,超越过去传统媒体采访资深专家的效果。我年初说组建观众顾问团的事情,本轮疫情结束之后就立刻启动。希望各位观众、各位专家能喜欢我做媒体第二个十年的内容。

过去十年,3652天,我大概有100天左右因为旅行、断网、生病不能处理新闻,其他的日子,我每天都会有至少2个小时浏览全国媒体,再和自己团队的内容对照。不敢说身经百战,起码在媒体方面久病成医,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和内容制作模式,比上面三个原则更具体一些。最近我正在整理自己的工作笔记,准备把我过去培训新员工的教案再扩展一下,变成一个几小时的短公开课,分享给观众,今天我就算预先做广告了。

接下来再说说近期热点。

上周五422期节目,我就说要整理连花清瘟相关论文的技术资料,团队里也有生物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帮我一起做。但毕竟生物技术问题门槛比较高,我们的结论要做到自己完全信服,才能拿给大家看,所以暂时定在周五发布,今天还是先说商业和信息传播问题。

周日那一期节目,我提到了以岭药业自称连花清瘟胶囊可以救治埃博拉病毒,还分享了我采访中国援助非洲埃博拉疫区专家的记录。在非洲的专家不仅没有提到携带中成药,还指出在参与埃博拉救治的中药汤剂中,热水是最重要的有效成分。

就在上周日那天,刚果宣布爆发第14轮埃博拉疫情,这是测试的大好机会,就看以岭药业是不是能抓住了。比如说随机选择一部分援助地区,发放药品,看看是不是比其他区域的疫情明显减轻。毕竟埃博拉病毒是比连花清瘟胶囊出现早几十年的瘟疫,说连花清瘟能对付埃博拉,比说连花清瘟能对付后来新出现的新冠病毒、禽流感还是可信一些。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2_04_24_636545.shtml

另外,介绍连花清瘟胶囊能对付埃博拉病毒的权威内容,是河北省给以岭药业颁发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解说词。我最近搜索河北的科技颁奖记录,发现了另一件有趣的事情。

421期节目的结尾,我找到了吴以岭先生的传记作品,里面提到,吴以岭成名药品《通心络》,起因是他的病人不小心吃了四倍的蝎子,发现心脏缺血反而有所改善。

2016年,河北省政府表彰全省的高层次创新团队,吴以岭的“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研发联合创新团队”排在第二名。而风头上的韩春雨排在第四名。看来河北省科技奖项的可信度有点差。我下一步准备看看这次韩春雨和吴以岭受表彰的解说词,和前面传记文学里面提到的发明过程对照一下。

https://hebei.hebnews.cn/2016-07/13/content_5649574.htm

这一轮媒体和股价的互动,起点是我4月10日的417期节目,推翻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连花清瘟”的说法,还找到了国内公开用标题造谣的权威媒体出处。

观众留言提醒我,417期节目出来的第二天,4月11日,以岭药业官方网站发出了一份新的招聘启事,要聘用新媒体主管。

https://wecruit.hotjob.cn/SU60b444fc2f9d2430fdc63aba/pb/posDetail.html?postId=6253d2e70dcad4021441d2be&postType=society 

以岭药业给应聘者列出了五条工作职责。其中第一条是:

1、 熟悉新媒体发展规律,能够策划系列新媒体活动,设计运营相关方案和话题,了解当下各新媒体平台玩法。

第五条是:

5、熟悉图片制作、短视频制作、视频剪辑、H5互动小程序者择优。

看来我们的视频节目给以岭药业制造了冲击,还让他们意识到不能把事情都外包给其他媒体。这也算一种进步。但新媒体主管职位的专业明确限制在计算机专业,说明以岭药业还没真正理解我们这一行。

4月22日,我发表了422期节目,借着以岭药业报案的宣言,悬赏5万,替以岭药业捉拿制造假信息的人,影响力也不小。到了4月24日,以岭药业官方网站的招聘区又更新了。这次是招募舆情高级经理。请静静帮我读一下工作职责:

https://wecruit.hotjob.cn/SU60b444fc2f9d2430fdc63aba/pb/posDetail.html?postId=62650ab22f9d243ebd6af5c1&postType=society

1、 负责每日舆情监控:重大经营事项、资本运作、财报数据、高管变动、估值和价格变动、评级变动、诉讼等方面内容的舆情监控。

2、 研究当前舆论环境及宣传政策,根据舆情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分级处理及规律探索,为公司提供相关处置参考意见。

3、 撰写舆情报告和正向利好文章,对各类舆情事件及敏感信息进行预警和舆论搜集,做好评估、危机分析及重大危机处理。

4、 发展并维护长期良好稳定的媒体合作关系,建设公司媒体资源库定期维护,进行媒体调研。开展与相关媒体的公关合作,实现品牌的高效传播及形象塑造。

5、 负责维护政府关系,包括活动策划与参与,政府公关的执行等。

6、 对舆情供应商的服务内容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并协助舆情监测供应商改进,推进舆情监测、舆情分析、危机处置工作的改善与升级。

新一轮招聘,不再限制计算机专业,允许金融、新闻、广告、营销、中文、传媒、公关等相关专业应聘。看来以岭药业的人事部也在压力下学到了新知识。不知道各位观众有没有想去应聘的。

这两则最新的招聘广告,引发了我对以岭药业招聘区的兴趣。

https://wecruit.hotjob.cn/SU60b444fc2f9d2430fdc63aba/pb/social.html 

打开整个列表看,最重要的招聘是三个职位。2个制药工艺员,一个质量工程师,还有数量不限的中药保健品策划专员,以岭药业已经不满足于做药了。

观众可能记得,417期节目,我在辟谣的同时,找到其中一个误导新闻源头,是《中国经济周刊》,鼓励大家像买茅台那样,去买以岭药业的股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441470225468938 

在中国经济周刊自己的网站上查询,4月1日还有一篇介绍以岭药业保健品战略的文章,标题是《以岭药业健康饮品部换帅 触网整合遭市场看衰》

http://app.ceweekly.cn/?app=article&controller=article&action=show&contentid=79523

这篇文章提到了很多关键信息。

首先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一条:两会期间,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向国家提出:改变药食两用中药材管理办法。明确哪些中药材必须经医生处方作药物使用,其余放开,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以拓宽保健食品的药材资源。

2月12日,基于大健康业务发展战略,以岭药业向旗下公司石家庄以岭健康城公司增资4500万。

3月7日,以岭药业回购注销股票期权。其中一个被剥夺期权的高管,是从郑州百事可乐公司挖来的汤连茂,在以岭药业负责健康饮品事业部。

3月11日,以岭药业公开表示,公司预计未来会陆续推出系列健康产品。

3月27日,以岭药业第五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决议,公司经营范围增加“保健食品;饮料、方便食品的生产”。

3月31日,就开了那场被广泛报道,据说推荐了连花清瘟的世卫组织会议,现在回过头看,在假新闻引发争议之前,以岭药业相关的新闻主线是发展保健品,尤其是要大力开发保健饮料。只是当时没引起注意。

昨天,经济参考报在静安区泰兴路采访,发了一条新闻《一社区冰淇淋团购被叫停 居委会干部推荐抗疫套餐》

https://new.qq.com/omn/20220425/20220425A0CHRX00.html

新闻说,泰兴路公寓自发团购冰淇淋,被居民举报,最终冰淇淋被拦在小区外面,化掉也不许进。居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团购的东西不是必需品,会增加风险。”这在最近的上海不是新闻,我知道其他朋友有团购咖啡或其他饮料被阻挡的事情。理由本身也貌似很正义。

 

这个泰兴路的小区,除了冰淇淋,蔬菜自发团购也被阻止了。居民抗议,居委会就给了他们一个推荐购买套餐。399元套餐包括12盒牛奶,20颗鸡蛋,5斤大米,5斤油,然后就是1箱12瓶莲花清菲饮料,刘亦菲的菲。

听名字就能大概猜到莲花清菲是谁生产的,当然我也不反对以岭药业做饮料。但是在上海团购禁止非必需品进小区的同时,莲花清菲饮料能以必需品、防疫品的名义进小区。看来以岭药业捐200多万盒药的目的不仅仅是卖更多的连花清瘟胶囊。

沿着这条线索往前查,以岭药业借着疫情推销的东西,不仅仅是胶囊和饮料。我找到了长城网1月27日采访吴以岭女婿贾振华的新闻。静静帮我读一段: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3035618726129637

1月25日,曾参与连花清瘟研发的贾振华告诉记者:“我们对呼吸健康领域进行了不懈攻关,结合现代生物医学,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基于连花清瘟核心组方为原料,研制连花杀毒抑菌精油,为以岭药业独家研发的创新技术,是对我国传统草药的有效继承与创新发展,可全面干预‘人传人’‘物传人’‘环境传人’等多种传播途径。”

研究结果显示:连花杀毒抑菌食品级精油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杀率>99.82%,对H1N1病毒灭活率>99.99%。目前,连花杀毒抑菌精油在我国已批准为食品原料或化妆品原料,在灭活新冠病毒同时,对人体无害,对环境友好,符合当前国内外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趋势,可方便应用于多种消毒卫生、防护、日化与食品行业。

在以岭药业研发中心的产品展示柜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连花呼吸健康系列产品:口罩爆珠、空气凝胶、口腔喷雾、清咽喷剂、清蕊儿童喷雾、连花清菲植物饮料、连花古茶、金银花红茶……

“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呼吸健康是巩固抗疫成果的必要措施,也是大众的迫切需求。我们将继续探索全方位保护呼吸健康的新产品,解锁更多科技密码,书写出更加精彩的中医药创新故事。”贾振华说。

前几期节目,我指出以岭药业借着疫情,借助权威媒体的假新闻炒作股价;利用一部分捐赠,给上海没得病的普通人推销了十几倍或者几十倍的连花清瘟胶囊。这还勉强可以用药品经营理念来解释。

新发掘的一批信息显示,以岭药业借着疫情在强行推广保健品,用防疫的理由排斥其他饮料,用“体外杀病毒”的概念吓唬消费者,这实在是突破商业行为的下限了。等迟到的上市公司年报出来,我一定要好好分析去年以岭药业几十亿营销费用都花到什么地方。

前面我提到,在我的两期节目后,以岭药业连续推出了两版招聘广告,其中“舆情高级经理”的任职要求第四条是:

拥有丰富的媒体资源、人脉资源;熟悉各类媒体的状况,了解媒体运作流程。

对于正常公司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要求。但是考虑到以岭药业的“前科”,这显然是一个能接触到以岭药业操纵股价过程的职位。那我要恭喜一下应聘者,你可能接触到了未来发大财的机会。

去年9月份,美国证监会宣布,向一名关键举报者奖励1.1亿美元,因为他提供了证监会处罚违规公司的关键证据。美国证监会一向愿意给内部举报者提供高额奖励,目的是促使违规公司内部分裂,至少也会互不信任。如果证据足够有力,可以一举打倒违规公司,美国证监会最高可以把涉案金额的30%奖励给举报者。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026086887925142

看到中国股市最近几天的惨样子,我猜中国证监会未来也会实行类似的举报奖励制度。到以岭药业应聘的高管可以留心收集证据了。如果造谣“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能成为制药企业的致命罪状,我相信中国股市不会总是要几代人连续打“3000点保卫战”。

当然,那是可期待的未来。就当下的情况看,4月22日,证券时报给上市公司评奖,以岭药业拿到了中国上市公司最佳投资者关系奖。以岭药业的董事会秘书吴瑞——贾振华的妻子拿到了最佳董秘奖。中国股市还会在艰难的时代停留一段时间。

https://finance.sina.cn/2022-04-22/detail-imcwipii5729853.d.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2-04-22/doc-imcwipii5728732.shtml

说了这么多以岭药业,本期内容的主题还是我的媒体工作十年纪念。我用网络搜索加快速学习的方式构造社会模型,用来制作新媒体内容。后半部关于以岭药业的内容,乃至之前两期分析以岭药业股价的内容,都是我和同事用类似原则挖掘的信息。

本期内容是我在写完十年工作总结之后,用几个小时百度找出来的,大多数是以岭药业自己提供的公开信息。这正好符合过去十年我最喜欢的一句读者评论“和事实相比,谎言的力量不值一提”。接下来的媒体工作,我会记住这句话。

424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文字内容随后会发在睡前消息编辑部公众号。如果你喜欢睡前消息的内容,请用各种方式帮我们转发。我们周五再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