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这世界会有这样精神世界灿若星河的女孩子吗?” -- 履虎

共:💬37 🌺5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主体的混淆

古代的问题就是,会有各种混淆。尤其是中国这种用同一个字词来表达,通过语境区分,还可以同时指代所有的。现代都有学者分不清。所以我之前写了一个区分主体的帖子。

主体和序列,看上去没什么,但是可以解释善恶、自然法之类的问题。典型就是儒家的善,和道家的自然,主要是指从超验主体发展而来的,全性(全真)的序列。

理解会有问题,一般是把先验存在(超验存在)理解错了。比如恶也出自超验主体,也是道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说善的时候,是指单一的,最高的是善(孟子)。而且这个善是潜能(端),是可能性(当是、应然)。在儒家那里,没有成为善,并不一定意味着恶。但是恶一定是善没能充分发展(沿着这个序列)展开的结果。

比如物感心动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或者化书大化

  

……揖讓化陞降,陞降化尊卑,尊卑化分别,分别化冠冕,冠冕化車輅,車輅化宮室,宮室化掖衛,掖衛化燕享,燕享化奢蕩,奢蕩化聚斂,聚斂化欺岡,欺罔化刑戮,刑戮化悖亂,悖亂化甲兵,甲兵化爭奪,爭奪化敗亡。

其实就是物欲或者三毒的问题。不断的超出应当的程度。这是人本身制造出来的,而忽略了最高善。我们需要恢复全真,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恢复成自然的人,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大概就这些了,这是关于超验主体的常见问题。

真的要全部讲清楚,大概要一本书的厚度……将不得不贴出许多无关紧要的内容。学术上的,我建议看这个现象学的解读

超验主体,就是本体论哲学的最高主体。关于大乘和本体论的问题,推荐 《宗教与哲学的两难:《大乘起信论》义理之争的百年回顾与反思——以吕澂、印顺、牟宗三为主要视角》

——

补充上文的“三家都可以看到”:其基本结构是本体–迹用(共相–殊相),物类是世界的殊相,个体又是物类的殊相。比如道本之迹为物,物本之迹为用(有名、色)。月映万川就是这个道理。

——

解构很复杂,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比如大家熟知的唯心、唯物之类。想起来也很简单,用不了几分钟。主要看有没有相关意识(渐顿之别)。

中国经典一般是忽略过程,直接给关键让你自己想。比如理解以上,只需要懂得《道德经》第一章,至多是加上一个注。比如唐明皇注。比如儒家的天下,作为预设可以推导出来的。也不用说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