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瞎扯一些乱七八糟的 -- 审度

共:💬330 🌺1130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没有回避问题

你这么描述就客观很多。我再随便说几句。

我们那里是个江中的冲积小岛,没有山,任何一片石头都是外面运过来的,所以一马平川。内部河网密布,几乎任何地块都靠河。由于小岛位于江河下游,已经有潮汐,在退潮的时候永远可以排水,所以没有内涝问题。每年中秋大潮水的时候,江水比岛的平均海拔高,所以要经常加固堤坝。原来都是泥堤,会被冲走。加固堤坝由公社或乡组织,把各段分配给各村。94年温州大台风,局部的堤坝冲毁,死了不少人,国家才拨款修建标准堤。现在我们岛划入市区,成为高楼区,当然堤坝建得很好。

我们那里的耕地面积解放前后没有多少变化。承包前后农机数量没什么变化,本来也只有小拖拉机,抽水机和脱粒机。由于都是小型机械,土地碎片化影响几乎没有。我家两块地,一块一亩二,一块六分,上述的小农机进出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那里85年左右才通电。98年才通桥,所以之前没有机动车也没有自来水。对外运输只能靠轮船,渡轮原来属于村里的,承包后几个私人合股运营,在80年代由木船换成铁壳船。我们总共六个村,除了乡政府所在地的村由政府出钱在80年代修了一个标准码头,其他码头都是村民自己出钱修的。

我们那里刚承包的时候主要副业是打渔,挖沙以及各种手工业,毕竟80年代是造楼房高潮。承包前各村有一个村办企业,我们村的生产阀门。承包后散伙,有些人继续在家里弄,比如我的一个表叔,但是都没有搞大。另外一个村比较好,出了一批企业,主要是包装纸和标准件,我的几个同学更好是他们的二代,现在资产至少有三家超过一个亿。

医疗我也有发言权。我们乡的卫生院在80年代初散伙,但是几乎所有医生都自己回家执业。具体到村,我们村的赤脚医生继续干,我爸爸考取行医执照后也开业,形成竞争。后来赤脚医生把她的诊所卖给一个乡卫生院出来医生,我爸爸和他是我们村30年左右的基础医疗。当然他们只看小病,大病去市里。由于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去市里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