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乌克兰、科索沃及台湾 - 主权的相对性,军事力量的绝对性 -- 笑看风雨

共:💬373 🌺1490 🌵6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就不陪着你转进了

也不跟你废话,你就告诉我们科斯在什么地方说了下面这段话,注意,不是企业被制裁的成本,而是国家被制裁的成本。

被制裁的成本也是交易费用的一部分,想节省这一部分的成本,就得自己造。

经济学常识了。

如果科斯说了这样的话,我倒是有兴趣了解一下如何评估国家现在被制裁和现在不制裁但未来被制裁的成本。

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

好,就算制裁成本也是交易成本(我对这个其实并没什么兴趣),可以,那么我的问题是:

八十年代紫阳和小平同志在制定中国产业政策的时候,在把科学春天变成冬天的时候,是如何评估制裁成本的呢?

他们是如何评估停止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自己的技术,未来的制裁成本的呢?

他们是如何评估运十下马,一心一意当国外飞机外包商,未来的制裁成本的呢?

他们又是如何评估国产核电站下马,一心一意引进国外核电站,由此带来的未来的制裁成本的呢?

他们如何量化评估因为忌惮技术和产品被外国断供,而被迫妥协让步的国家利益的呢?

有的制裁带来的巨大的损失,到今天都无法评估到底大到什么程度,什么范围,当年的领导又是用什么方法评估的呢?

为什么他们评估了以后还是坚持要放弃自主的技术发展呢?

毕竟,我们的出发点不是讨论经济学概念,而是如何评价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历史。

八十年代的比较优势论,用的不就是这套交易成本的玩意儿吗?早就臭大街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