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瞎扯一些乱七八糟的 -- 审度

共:💬330 🌺1130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想起90年代有人批评中国公路建设

说是中国公路建设规划能力太差,没有超前意识,总是建好之后很快就扩建(这个真是当时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这个扩建是向路两边扩,又得征地拆迁(拆迁也是常见,一有路,路两边的地总是很快出现各种建筑,早期没有公路两侧建设红线,应该是九十年代末才开始推公路两侧建筑线红线,好象是高速50?国道25?20?,省道县道乡道都按等级规定两侧不得有建筑物)。然后赞澳洲,虽然澳洲葡萄酒不行,但是人搞公路规划行呀,征地是一次性按高等级把地给征了,然后先在两侧建路,中间区域留作绿化带,需要扩建时在中间扩,就不需要重复征地了。看着有道理,俺当时看着之后的结论,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作者很有钱,一下子买了几十台QQ,一会开成个S,一会开成个B。澳洲当时1000万不到的人口,那么大个面积,跟中国比?

虽然分田这问题有不同的评判,但是分田对农民那时我猜无异于当年打土豪分田地,中国人对土地都珍惜得很,要是中国跟澳洲一样搞一大片长草,农民敢一边骂娘一边把那地种上作物,甚至搞成水田都不奇怪。河里有人搞建筑房地产开发的应该有体会,征了的地只要没及时用上,肯定有人去种菜,到时要不要讨青苗补贴另说。类似的事例是有的,广州花县,后来改称花都县,现在的广州市花都区,当时县城也就是个农业县的小镇,80年代中后修建云山大道,一家伙搞了个双向4车道,加中间两侧绿化带,加非机动车道加人行道,加排水沟,占地堪多,从规划开始,县委县府公路局被骂得狗血淋头,当然,建好后不到两年,就没人骂了,满负荷甚至堵车了。可见当年道路之急需。类似的107国道,通车即堵车,车流量依稀是设计流量的五六倍,一条现在乡道水平的双向两车道,高峰时去到骇人听闻2,30万车次。(我打小有点小洁癖,被107治好的)。

不过类似澳洲做法的也有例子,就是东莞大道,2000年前后东莞大道刚搞时是双向4车道,当然肯定有两边绿化和宽阔平整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当时的标配,与众不同的是中间好宽一道绿化带,十分令人惊艳。然后扩建就从中间绿化带取地。事实证明,胆子还是不够大,后来东莞大道还是得向两边扩建。路过东莞,不妨去体验一下东莞大道,但是现在的东莞大道,在我眼中,也就是普普通了。珠三角,很多大得变态,同时也堵得变态的道路了。

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