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简单介绍下帕雷托的剩余物和衍生物的社会学理论 -- 大眼
先解释主体间性,大致可以说是主体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强调某种客观的、先验的逻辑关系,比如共识、默契。
而卢梭的道德基础,是从自我论出发,构建这个主体间性的,比如
为了怜悯和同情,首先要把自己放置到那种情景下,并且自己能够感受到那种遭遇。也就是说为了共情,要从自我出发,构建一个可以体验的对象,而且这个对象基于某种客观结构,即这种感受的先验逻辑。
而这种先验逻辑(主体间性),被发展为一种社会建构,即公意(道德义务的来源和指向),以公意为基础的“道德”政治体。进而这种政治体取代了公意,成为了成员间关系的媒介,成为了成员理想生活的基础。进而,成员成为了客体(政治体所描述和规范的对象),而政治体成为了主体。
于是就有了前文的“所谓自由,完全是从主权国家所界定的权力范围出发的”
说的很乱,其实不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或者马克思的“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
注:主体间性本是为了解决主客问题而发明出来的,近似于“我们所共同的主体”。但用来说明卢梭并无不妥。
补:大致就是被公意所挟裹,这几乎是常识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你这是语言的错用,或者叫你说的”语言腐败”啊,哈哈 1 大眼 字700 2022-01-09 12:09:03
🙂这里强调的是来源,实际上也是符合的。 月之回忆 字602 2022-01-09 21:08:47
🙂我们以前讨论过 1 大眼 字192 2022-01-09 21:47:57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主体间性”的建构。
🙂我口渴了,想喝水 大眼 字136 2022-01-13 05:11:03
🙂emmm 不太明白什么意思。 月之回忆 字953 2022-01-13 06:29:00
🙂哈哈哈哈,我举手投降 大眼 字103 2022-01-13 07:44:56
🙂顺便补充下卢梭的问题 月之回忆 字1530 2022-01-13 0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