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说一下我知道的中医。 -- 可有思考

共:💬199 🌺614 🌵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整理一下

以下是内容总结。由于认可限制,之前不能回复。

药品的管理

个人认为,药品认可,只能从产品角度考虑。不存在属于中西药就可以得到认可。

  

符合中医理论,有临床应用,经药监局评审,展开Ⅱ、Ⅲ期临床,确有疗效,通过生产标准验收,检测上市后不良反应,参与真实世界研究。

新药申请更加苛刻。之前古方走不通,多是提取物一类,要提供有效成分的研究[1]。

除了以上体系验证,还要自己用有效。所以药品才显得可靠。

但前文也说过,有些并不符合。比如历史遗留,比如理论争议,比如临床、验收造假[2]。

而副作用或者毒性主要是怎么管理的呢?

首先,根据中医药理论中的毒性评估,包括用法用量,工艺配伍。其次,符合药典和国家标准规定,比如部分成分会有质量检测规定。接着,通过临床检验。最后,根据上市后不良反应检测调整,部分还要看处方[3]。

这些前文都说过。

之前的主题

之前的帖子主要说两点。一、毒性的评估存在问题。于是给出了具体的分析方法,明确了风寒感冒颗粒中的含量,说明了如何管理。二、符合中医药理论,是指符合经验和中医内部的演绎规则。作为中成药,同时也符合国家标准和管理规定。并非直接通过医书。

前面有很多细节,只要百度一下即可。比如提取物。通过FDA认证的第一个草药提取物都有8%的杂质,包括不知道是什么的。而全谱,则是通过保留其他成分,以期互相作用产生更好的效果,尽管机制不明。再有就是西药的机制不明,不断发现副作用退市等等。

也就是说,通过以上说明可以轻易得出:即便不知道是什么,也是可以控制的。因为有管理标准,有临床和上市监测,有处方和用药指导。

所以上面很多问题,本质上都是无法成立的[4]。除非是理解出错。

提问的问题

提问包含了预设,只是在否认预设。

如果真的看了前面的回复,很多问题就不存在了。

想要成立,只能是先验认定一个前提,否认前面回复并拒绝演绎。

如果那些提问就是西药标准,把以上问题换成西药,你认为是否能够回答?

比如氨咖黄敏。比如医书。

为什么强调百度[5]

因为可得方解

  

麻黄、桂枝辛温发汗、散寒解表为君药;紫苏、防风、白芷、葛根发散风邪、通窍止痛,为臣药;杏仁、桔梗宣肺止咳利咽,陈皮、干姜化痰止咳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辛温解表,宣肺止咳之功。

因为可得出处

  

【方剂出处】《中国药典》 《金匮要略》《伤寒论》

不是直接出处,是原方出处。因为风寒感冒冲剂实际上是麻黄汤加味。以性温、味辛、归肺经的解表疏风药物为主。最早是桂枝加葛根汤加减,也出自《伤寒论》。

因为可得含量

  

因为可得早期临床

  

而且这两个都不是中医药理论证。

如何判断信仰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只需要看之前几个帖子……

都不知道情况就开始下结论了,不是信仰是什么。

但这仍不足以说明信仰,同理,对我和愚弟兄的指称也一样。

关于愚弟兄的帖子

这是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由于组方来自国家标准,厂商需要准备的是一致性研究、临床论证、符合质量标准,再由药监局进行评价管理。

注释

[1]1、中成药标准收录的是验方,早年的可能只有临床。2、2020年新注册管理办法有所调整,这里是以前。3、仿制药会有一致性评价,这里不是指后来西药的一致性评价认证。

[2]1、根据用药具体而言。2、根据有毒成分具体而言。3、地方药审批、注射剂、三期临床、验收标准等等。

[3]1、后面三个会带化学评价,但主要是有毒中药的含量测定。有毒中药写入规范的不多,因此实质上主要通过中医药理和临床上市管理。2、这就是之前没明说的:无法标明不等于未经规范。类似的,还有不少线索没细说。3、出现问题的中药案例,不是不符合理论,就是超出标准范畴。即越过说明书,或未经处方用。4、风寒感冒颗粒已经说过。

[4]也许是因为前文缺乏综合,所以才会忽略。

[5]百度结果,前两个是直接百度搜索,后两个是直接百度学术。

最后做一个补充。年代所限,风寒感冒颗粒比同类常用药的研究少很多,已于05年退出基药目录。临床试验少,主要靠中医药理(经方)和长期应用(80年代研发)提供支持。自己也没吃过。而风寒感冒的常用药,尤其基本药物,要充分的多。

另:这话题没法说了,待认可直接48小时内不能发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