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孙权的家学渊源 -- 西瓜子

共:💬97 🌺889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因为没有差量级.....

比较容易找到的就是黄仁宇的书(他的专业方向 就是研究 明代赋税,至少史实还是没有问题的,其它关于明代财政的书 基本结论其实也差不多),他里面 对 明代的税赋折算合计之后,是明代后期全国总赋税在两千多万白银的级别;清代初年,大概也就是三千万出头——而且清廷无耻的保留了大部分崇祯年间的加派.......所以实际上清朝只是把明朝自己认为该收的税收了,合计了而已

那为啥明朝看起来少呢,因为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基本上就不收银子,元末明初也没有足够的银子支持白银货币。中国本来白银产量就不足,宋货币经济比明初发达,用的也是铜币和纸币,而元代在中原搜刮的白银还很多被蒙古贵族通过色目商人买了西域货物(见彭信威 《中国货币史》),所以元末明初白银稀缺到,朱元璋自己定的官定比价是金银一比四,这在同时期世界上是极其反常的(欧亚大陆其它地区可以按1:12来估计,中国古代基本上不用金子作为流通货币)

朱元璋定下的明初的税收特点:1 收现金的比较少,大部分是实物(粮食、布匹)2 财政分散,户部并不是唯一一个有大宗收入的部门,最开始也不对全部财政做管理,而是仅仅做记账;兵部的财权也很大,管理这很大规模的军屯和太仆寺(马政)等收入;工部也有一定的财权;这几个部本身都有自家的库房——我们还没有谈到内库 3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收的本身就是实物,所以并不像现在货币经济模式那样统一转账,而是由纳税地区按一定流程直接输送到需要的地方,而这种运输还非常琐碎......本身这一点给民众带来很大困扰

到明朝后期,实在执行不下去了,才逐渐把税收货币化,而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直到十六世纪下半期,欧洲人开发美洲矿山,白银产量大增,并且因为中国银价高,输送白银到中国直接可以获得利差(与此同时日本的银矿也得到开发,产量也不低),大量白银进入中国,把各种税赋统一起来折白银,才具有了实际可行性,于是开始推行一条鞭法。但是,真正全部税赋都用白银计算,那还是清代才彻底完成(十七世纪初四十年,是白银输入的一个高峰)

而且明代最后也没有完成户部对全部财税的统一管理,张居正改革时期,把马政的收入全部折白银,那是存在太仆寺,而太仆寺不仅算半独立的部门,而且他的上级还是兵部.....这就是为啥 户部太仓库在张居正时期收入只有四百万这个级别,因为没有把全部收入算进去嘛

有个有意思的例子,我因为一时查不到原文了,大略说一下情节:就是万历年间对贵州一带用兵(杨应龙 之乱等),为了更快的传递军情,在湖广南部与贵州临近地区加设驿站,设驿站需要钱;户部没钱,上奏折说:现在户部经费严重不足,臣听说兵部现在合并几个款项、手里有钱,本来驿站就是兵部管理、兵部使用,用兵部的钱建设驿站 更为合情合理......兵部长官大怒:第一个我攒的这个钱是安排好用途的,第二 也么有他说的那么多,最后 以往建设驿站都是 户部拨款,现在无端给兵部增加负担,岂有此理......

总的来看,合并明代政府各项收入,虽然比清朝初年略少,但是没有量级差异,所差的不过是老迈的组织管理力度相对肯定差一些而已

清后期已经进入近代管理方式,整个生产模式和财政模式都变了,收入大增 本来就是合理的(相比之下增长严重缓慢,换到其它国家,你别说英法,就是俄国它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收入,那也比十七世纪前半期 高出不止一个量级了)

通宝推:阴霾信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