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世纪八十年代气功热之由来 -- 张新泉

共:💬201 🌺561 🌵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石膏孔"资料

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有“石膏孔”的美誉,却很少有人知道其背后医理深邃。作者带您解读名医背后的医学功底。

孔伯华脾湿肝热说

孔伯华对湿热病有独特见解,积一生经验提出“湿热何其多”的观点,认为:数十年来,阅历所见,病人中湿邪兼热致病者,十常八九,此非所谓温病中之湿热证,乃湿热合邪所致之其它疾病也。

什么是脾湿?中医认为五行中的土,在季节应于长夏,在方位应于中央,在五藏应于脾,脾主运化。正常的湿是长夏的一种气候,属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一,一旦湿气的程度超过了正常范围,就变成致病之邪即湿邪。天人合一,形气相感,湿邪最容易困厄脾气,导致脾主运化功能减弱,如人体感冒暑湿,常会有头晕恶心的表现;反之,脾气虚弱之后,可以导致湿邪在人体内留滞不去,如脾气虚证,常会有大便溏薄的表现。前者属于外湿,后者属于内湿,内外相感,互相影响。

什么是肝热?中医认为五行中的土,在季节应于春季,在方位应于东方,在五藏应于肝,肝主疏泄,肝气不疏容易化火,所以我们通常会说一个人肝火很大。中医认为怒伤肝,长期动怒,肝火损耗阴血,还容易导致肝阳上亢,产生头摇肢颤等生风之象。孔老认为近今之人,不知持满养精,不知克制心神,一味损耗真阴,阴常不足,阴虚则阳亢,阳有余便是火,加之五志之动皆为火,于是形成热火相加之体,而生热火相加之病。

常用清凉疏解之品,尤擅石膏

基于脾湿肝热说,重视脾、胃、肝的病理生理学认识,脾恶湿,而胃、肝易于积湿生热,两者相杂,百病丛生。孔门用药多为清凉疏解之品:茯苓、猪苓、生石膏、黄连、黄芩、旋覆花、代赭石、栀子,以及诸生鲜药:鲜藕、梨、鲜石斛、鲜石菖蒲根等,较少用附子、肉桂、干姜、黄芪、党参之类。其中孔老更以擅用石膏闻名,有“石膏孔”的美誉。

石膏药性发挥与使用剂量

唐宋之后,认为石膏大寒,医生多不敢用之,于是用煅石膏,却不知煅用之后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以之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热敛住,凝结不散。其错不在石膏,而在煅用之,其猛烈犹可伤人。

孔老认为石膏之味是咸而兼涩,其性凉而微寒,是清凉退热、解肌透表的专药,凡内伤外感,病确属热,投无不宜。

孔老对石膏药性的发挥,实源于对张仲景伤寒论的深刻领悟。正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应用石膏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年龄大小、性别男女等而定剂量,少时三、五钱( 9-15 g),多至半斤(240g),甚至数斤煎煮代水饮用。

孔伯华妙用石膏临证经验

其体重能泻胃火。

其气轻能解肌表、生津液、除烦渴、退热疗狂、宣散外感温邪之实热,使从毛孔透出。

其性凉并不寒于其它凉药,但其解热之效,远胜其它凉药,治伤寒之头痛如裂、壮热如火尤为特效,并能缓脾益气,邪热去,脾得缓而元气回。

其润阳燥、催通乳汁,乳道滋而涌泉出。

其能用于胃热肺热之发斑发疹,更属要药。

其能用于外科,化腐生肌,治疗疡之溃烂。

其能用于口腔,治口舌糜烂。

其它卓效难以尽述。

使用禁忌:惟气血虚证在所当禁。

临床验案1

时正值6月,患者呕吐泄泻3日,医生用温补药后吐泻未止,还出现了气喘,请孔伯华先生诊治。患者精神疲惫,面白气喘,恶心欲吐,汗出口渴,午后潮热,腹满拒按,便稀恶臭,小便短黄,舌唇绛红,苔白厚腻,脉大而滑数。先生谓此属湿困中焦,兼感暑袭。呕逆泄泻,脉大而滑数,苔白厚腻,怎耐温燥药呢? 宜石膏汤加减,清暑分化以导湿滞。

处方:

生石膏30g 鲜竹茹30g 鲜荷叶10g 广藿梗10g

清半夏10g 陈皮6g 川黄连4g 吴茱萸1g

橘核10g 乌药10g 炒莱菔子10g 谷芽10g

稻芽10g 益元散12g(布包)

紫雪散1.5g(分冲)

三剂病愈。

临床验案2

患者高热2日,发热夜甚,四肢厥冷,神昏谵妄欲狂,口渴引饮,心烦不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浮数,舌质红绛,舌苔黄少津,服清疏之品略转。孔伯华先生谓此乃伏邪温病,春温重证,气营两燔,谵妄欲狂,口渴引饮。用清凉重剂白虎汤辛凉芳通,合涤热之清营汤, 开窍之安宫牛黄丸,再配以龙胆草、僵蚕、莲子心、生鳖甲、鲜九菖蒲等,内清外透,此即里清表自和。

处方:

生石膏30g 莲子心4g 金银花15g 知母10g

生鳖甲15g 地骨皮6g 僵蚕10g 黄柏10g

鲜芦根30g 薄荷4g 龙胆草6g 川黄连4g

桃仁6g 杏仁6g 鲜九菖蒲12g

安宫牛黄丸1粒(分化)

三剂病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