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农村”包产到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了吗? -- wgg0504
我简单说,一个人每年结余100块,一个机器10000块,如果是一个村1000人,搞集体生产一年拿出十分之一的结余就能买个机器,分地后一个人就不能。
再次加速机械化,我的记忆2000年前,你的记忆90年代后期,是一致的,这应该是分地20年,完成贫富分化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后的情况。而多数生产企业,是没办法等二十年的。实际上生产类国企的普遍破产早于这个时间。所以这不是一个国企私企的竞争问题。后面再竞争,已经是背了20年包袱的国企和新兴私企的竞争了。即使如此,这个20年包袱也不是主要问题,而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们不展开了。
小结下,我(同意并引用温铁军)的看法是分地导致农业经营结余分散化,不利于购置提高生产效率的农机设备等工业品。
我理解你的看法,其实不是分地问题,而是解除人地相连的户籍关系锁定促进生产发展。对于你周边农村,人力相对土地是大大过剩的,解放他们去从事其他产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原则上我是同意的。我印象中改开初期最早一批非传统行业,就是南方来的弹棉花的人。当时老人教育年轻人就说人家南方人发财是应该的,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那会我们当地还没有个体户一说,这些弹棉花的人白天露天干活,晚上睡在街边搭的小帐篷里,确实辛苦。
我们当地改开前非农业人口的转化主要就是城市招工。大部分初中文凭的学生,如果没有大的毛病,都会在毕业一到三年内被招走。少量没有初中文凭,但是表现突出的人也有机会被招走。当然招工的速度相对于群众的愿望肯定是慢的。但是我觉得如果保持旧体制,这个速度不是线性而是加速的。因为这些工业人口无论生产还是生活,产生的工业品需求都比农民高。我们当地自然条件尚可,即便没有招工,当个农民也不愿意吃苦。这个苦指的是类似“弹棉花”这种自己做老板的各种不确定性。到后来有了个体户,似乎也是南方人居多。本地人个体户直到大下岗前后才大量出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那个年代就算机械化水平最高的黑龙江,还保留了大量马耕 1 阴霾信仰 字147 2021-12-15 21:16:28
🙂每个人都只看见身边 4 龙牡 字1371 2021-12-15 07:32:27
🙂这是农村怎么发展的问题 8 假日归客 字1184 2021-12-15 08:13:48
🙂我们前半截认识一样,后半截不一样
🙂你们招工多,我们农村自己工业化 4 假日归客 字956 2021-12-15 09:09:16
🙂这个确实有一定地区差异 龙牡 字48 2021-12-15 09:18:26
🙂90年代乡镇企业破产可以说是,但80年代国企不是。 1 月之回忆 字0 2021-12-15 08:33:16
🙂答案就是小型农机。80年代,这部分被耕牛市场替代了。 月之回忆 字0 2021-12-15 07: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