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长沙岳麓山洪范《禹碑》蝌蚪文符解读思路 -- 张新泉

共:💬205 🌺408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敷浅原考

敷浅原考

敷浅原一词最早见于《禹贡》,具体何所指,历来有几种看法。

其一是秦陕晋区域。或关中平原内某地,或山西霍山周围。

又一是大别尾闾。即潜山原、主簿原,古南岳衡山天柱山周围濒江之平原。

再一是庐山。这个意见,现在又主要以庐山周围鄱阳湖周边平原为主流。

大别尾闾之说,汉魏晋偶见,隋唐之后则多采庐山之说。

考之《禹贡》,敷浅原三字,又离不开九江二字。历来主要以大别尾闾、庐山而分别论证,无非也是因九江二字。

取庐山说者,重在《禹贡》文中"过九江"之"过"字耳。

然"九江"二字,《禹贡》中却非止一处提及,至少有二处。之前还有一句“……九江,锡大龟……"。这一句的来历因由,恐怕要勾连起《吴越春秋》或《越绝书》中关于大禹治水行程经历。也就是牵连到洛书、洪范、禹碑、金册玉牒、古南岳衡山天柱山……这些相关因素。

换言之,《禹贡》毕竟是据大禹治水事功之行程经历,而随之特意标岀各地地理名词由来始终、相互关系。脱离、不考虑大禹治水行程,恐怕不行。

而考虑大禹行程,则"过九江,至于敷浅原。"这一句,与前一句"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再前两句"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恐怕都是归结于禹帝在天柱山的一次大活动。是用"荊山、大别、衡山、敷浅原"这几个名词来限定金册玉牒、洪范、禹碑、古南岳祭天地这桩大事。

《禹贡》中这一段话,行止皆在江北之地,方向皆自西向东。故“过"字,并非自北向南过大江,始终不及江南之地。

后人或有见文中"衡山"之名,而以为禹帝行止已有涉足江南之地,则谬矣。

隋唐之前,衡山即江北之天柱山。

而山西秦陕霍山之谓,概因古之霍山亦曾有以天柱山名之者。考《禹贡》之文句上下因承,显然非是秦陕之地后来之霍山。而此谬之由来,亦恰可反证此段文字禹帝行止之落脚点,始终皆在天柱山。

敷浅原既与禹帝治水行程走向相关,系此段治水行程终点所在,又处处着落于天柱山,则其地何所指,明矣。

所以,"至于敷浅原“,还是应以大别尾闾、天柱山麓、濒江高地平原这些地名为正解。毕竟,祭告天地这件事与庐山没什么关系。

隋唐之前的古人书中偶而提及的说法,应该才是《禹贡》中“敷浅原"三字的正解。

隋唐之后,诗词中的敷浅原多指庐山,则为另外一码事。

另:

倘敷浅原三字为敷潜原之误,则后世当无此番纠葛。

《禹贡》文字中,于潜水(或潜山)亦有提及。此三字究竟是否后人抄录时所误,或尚待先秦古本之岀世再作证明。

禹贡文字中之九江,既有彭蠡泽口之代指,又有云梦口洞庭口之另称。未必是一处。

天柱山:

天下名山六百六,只有此山最岣嵝。

点看全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