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长沙岳麓山洪范《禹碑》蝌蚪文符解读思路 -- 张新泉

共:💬205 🌺408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今古文《尚书》、焚书坑儒、老子西行解析

一、伏生献今文《尚书》与鲁王坏孔宅出土蝌蚪文字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儒家还是沿袭过去战国竞争背景下各国捏着鼻子为招揽人才而礼贤下士时的做派,用老一套售卖手段,玩各种前倨后恭、阳奉阴违、制造舆论施压等等骚操作,结果踢到铁板,惨遭降维毁灭性打击"焚书坑儒"。

秦末大乱,汉初也不太平。吕后死后,朝局动荡。汉文帝是宗室、群臣会商共议所立,在秦始皇以来的几位皇帝及吕后里头,真实地位恐怕连惠帝也不如,与秦二世胡亥的情形相似。外有匈奴,内有诸候王、老臣宿将。

焚书之后残存的儒家主力一直没有参与秦末战乱,叔孙通、郦食其等外围非主流儒生在汉初虽混进了队伍拿到了饭票,但也没有什么地位。秦代法家那一套虽然在汉代不再通吃独赢,但势力仍然不小。黄老道家则方兴未艾,要到武帝正式亲政之后,才渐渐失势。

所以,汉朝廷向天下征求书籍时,儒家反应很谨慎。尤其是在这次汉室皇家再次直接钦点到《尚书》这套儒家最重要经典上时,他们反应更是如惊弓之鸟、十年怕井绳。

儒家派出了一个九十岁的老头子伏生,让他献上据说是当年冒死私藏在家宅墙壁里的隶书版本抄录的《尚书》残篇28、9篇,打前站试探、观望风色。

九十高龄的伏生,自然已经记忆不好口齿不清方言太重。他给汉文帝派来的晁错讲《尚书》残篇时,别人根本听不懂,必须要他那能听懂的女儿转述。

这一番操作,可谓极尽小心谨慎,努力把所有可能风险都降到最低。精心挑选出来的残篇,大约都是绝对经过反复挑检审核,甚至多有被再次"述而不作"过,表面上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了。诸如曾引起所谓儒法斗争据说直接引发焚坑惨剧的尊君集权与复礼分权、封建与行郡县之争、世卿世禄与军功爵禄及选拨官吏、周官周礼与秦官秦法、井田农商并举与废井田重农抑商等等之类的,必定经过多次讨论很是"笔笔削削"了一番。

九十岁老人,记忆缺失、口齿不清,又是经过女子再转述,万一还有问题,也有足够推脱卸责的理由、纠正挽回的余地。就算真地又有问题,就是秦始皇再世,大概也不会给九十岁记忆不好口齿不清老人、中间转述的女子定罪,更不至于牵连到还来得及澄清细节、再次划清界线的儒家主力残余吧?

总之,从伏生献书的各种细节来看,可轻易透视到焚书坑儒后儒家劫后残余惊弓鸟们的万般谨小慎微,已远不是后世历代儒家那些对于精心保护保存文化典籍老学究的各种美化褒扬所能掩盖。

毕竟朝堂局势复杂多变,虽然已逐渐打造出"喜爱读书、仁善温和、体贴臣民"人设形象的新君,颇符合儒家所谓"大有明君之相",值得下大赌注投资靠拢。"望之颇似人君″圣主下诏征书求贤的机会,不能不抓住。但是,惊弓之鸟们还是不敢直接拿出压舱家底,更不敢献上全部家当孤注一掷。

伏生献书后,汉廷赏赐很丰厚,伏生弟子都到长安授予学官,得到近侍帝王、大批招收王公大臣弟子授徒传学机会。所谓今文《尚书》学派,由此奠定根基,直接大口喝到权力的鲜美头汤。

当然,随着汉文帝杀妻儿、亲舅证道;在细柳营阅兵惨遭当面打脸失尊损威还捏着鼻子认下;在朝堂形势复杂、诸候王蠢动背景下,召见写下两汉第一雄文的贾谊入宫,却不得不传出虽然夜半虚前席却"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不知谁更"可怜″,岁中数迁最终却是"屈于长沙非无圣主″……,而后又是景帝即位、七国之乱、当年派来征传《尚书》的晁错背锅被借头一用,内战一场平定七国乱后,又是废太子、诸姬争后诸子争位、太后景帝梁王"母慈子孝兄友弟恭"来回讨论昔年之诺……,种种眼花缭乱,儒家惊弓鸟们羡慕嫉妒恨伏生门下今文《尚书》派获得完美开局之余,也不无心惊地为自己当年的谨慎频频点赞。

当然,到了景帝晚年,如果不看朝堂,则天下总体上已经安定休养生息数十年,国力早已恢复成长,盛世已然可期。七国之乱平定后,汉室威权日盛,朝堂格局也渐稳固。又是诸姬争后诸子争立的关键时刻,再不出场,不要说喝剩汤抢骨头了,恐怕将来连屎都吃不上一口热乎地。

于是,儒家劫后残余终究决定孤注一掷,弄出一场鲁王修宫拆迁工程坏孔子宅壁大戏,新瓶旧酒套路,再次墙里开花出土了一大批儒家蝌蚪文字古文经典籍。直接向汉室皇家展示:库存底货全在于此!

夹杂在众多典籍中的蝌蚪文《尚书》一经抖落灰尘,便直扑前线,引发争议。以古文古本高贵姿态,把今文《尚书》往食堂餐桌外面推挤。它们不但量大管饱多出十几篇经文,而且全用蝌蚪文字书写,绝不是今文《尚书》派土包子们能看得懂的高级货。

选择鲁王入局,既有孔子圣人居宅之地利方便,也经过反复权衡。景帝诸子中,鲁王既稍长,又与长沙王关系更亲密(长沙王母唐姬曾为鲁王母程姬宫中侍婢,程姬还生有江都王、胶西王,似乎很受宠)。虽有口吃小毛病好声色犬马等正常帝王通病,但似乎有更多一点争位优势。

一旦鲁王成为太子,他与古文《尚书》发现之功这段故事,就可变成圣人垂青、渊源深厚的佳话。万一他落选,治宫室而坏圣人居宅,又可变成跋扈违制肆意不法的切实罪名,向新太子告发站队投机、政治碰瓷踩一脚抬高古文《尚书》声价的退路。

然而,万没想到包养主人翁的长公主在后宫争位诸子争立斗争中,为了一句"金屋藏娇"而上下蹦跶。年幼的刘小猪(比鲁恭王小,比长沙王大几个月)与已为人妇生有女儿的人妻入宫后极谦卑的王绿茶,最后双双胜出,成功传奇上位。

当真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圣人诚不我欺!

千谨慎万小心,诸多权衡反复考量,终究还是竹篮打水痴心错付。

二、秦皇汉帝,究竟求的是什么?

在儒家版本的秦皇汉帝们围绕《尚书》与儒家各种互动中,有一个根本问题被儒家消解、掩藏了。

什么问题呢?

两三千年、几千年来,历来被视为历代传国传位宝器的夏鼎、金册玉牒,究竟被这帮殷商余孽弄到哪里去了?

站在帝王角度,无论是秦皇还是汉帝,他们都是不用管中间曲折复杂过程、各种阴谋算计虚假掩护地。天下归一后,夏鼎、金册玉牒的最终下落,当事人知情者,追根溯源,不在周王宗室姬姓、六国诸候贵族手中,那就只会在殷商余孽手里!

一个简单的事实:秦皇禁书焚书,为何到了汉初求书,其它书籍都不征求,唯有《尚书》似乎"已被禁绝",单单专门下诏征求?

因为《尚书》里才有线索!什么线索?

禹碑蝌蚪文字、尚书洪范文本、金册玉牒夏鼎之关联及背后秘密被彻底揭晓之前,后世人尤其是近现代人已完全不知晓。

但是,距离夏商周最近的当时人,秦皇汉帝们,他们可绝不会完全不知晓!也绝不会不过问。

历来围绕《尚书》儒家各种诡异表现,争斗激烈,真地只是文字、学派及权位之争?皇权总在背后挑动,所为何来?

甚至唐代韩愈、宋代王安石、朱熹到处找蝌蚪文禹碑,也不是文字考古猎奇。身为朝堂与儒家最顶层成员,他们大概率也意识到了其中真正奥妙所在!

秦皇焚书坑儒,除了各种儒法斗争等等之类,背后显然还有以最严厉措置手段,逼出殷商余孽们手里的底牌,为天下一统锦上添花或消除隐患。如果实在逼不出来,那就干脆彻底埋葬好了。不交出来它们来,尔等就全给它们陪葬吧!千古一帝不在乎这些个所谓天命象征的古董,没有它们,重新制作受命于天的传国玉玺与各种传国新典章制度好了,照样传之万世!

汉帝在天下安定朝堂安稳后,有空闲可腾出手来,想要锦上添花或消除这个潜在隐患,也要有针对性地专门特诏点名征求《尚书》!

伏生献书为何设计得如此传奇?

因为汉室与儒家残余心中都尔知我晓,《尚书》背后,究竟是什么在引得帝王不能不特别下诏。

汉初是黄老道家当权,这是比法家更让儒家头疼需要更小心谨慎应付的对手。法家是帮只知《尚书》里头有鬼有线索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埋头实干糙货,道家却是连儒家底裤什么颜色都门儿清的神仙。

孔子入洛问道于老聃,回来后与殷商后裔们议论老聃,孔子明话是:"其犹龙乎?……吾不知也"。翻译过来就是:"那个老泥鳅太滑不溜手了,他们家到底知不知道当年的隐情、知道多少?我探不出真实情况。"

孔子学问没有老聃大?这真是最大笑话。

孔子宅壁蝌蚪文经,为何只有孔安国能读懂?天下其余儒、法、道,有一个算一个,我不是针对谁,你们大家全是垃圾,你们全都不认识!老聃认识吗?与埋在殷墟的甲骨文类似的文字文章,老聃见过吗?

只有一部《道德经》传世,修身养性问神仙,可养生可投其所好侍帝王权贵,这样的老聃,比孔子学问大?所以折服了孔仲尼?

当年老聃与孔子经过一番你来我往讨论学问、试探与反试探、侦察与反侦查之后,孔子交待出"其犹龙乎"的定语。这黑话若细究,其实狠辣得很,可说成是让殷商后裔听众们去仔细权衡得失,要不要施屠龙技宰了老泥鳅。

老聃见完孔子后呢?果断出关西行,果然滑不溜手不知所踪了。

周室日渐衰微,诸候争霸已然登场。殷商余裔蠢蠢欲动势力不可小觑,姬姓诸候环控之下宋襄公居然竟然意图争霸。殷商余孽祭祀教主孔仲尼,居然在创造周礼的周公领地鲁国混到了司寇大位,上台就诛杀对殷商余孽构成威胁的少正卯。来者不善,世袭王室史官微薄禄位已不值得冒险。孔老二人高马大,虎父无犬子,都是祭祀武士团成员。做了教主假装斯文后,身边保镖头子子路也是猛男。

怕了闪了,告辞不约,后会无期!

老聃西行退入周族祖居地,王室再衰微,殷商后裔势力再大,祭祀武士当年威名再大,也伸手不到这里来。

等到老聃家族以道家创始人身份再出场时,甚至祖籍身份也改成殷商故地了,大家都是殷商后裔了,就不要内部消耗。打打嘴仗就好了,动刀动剑伤到花花草草,有违道法大自然哦!至于你们儒家那点秘密吧?究竟有没有那个什么东西?老祖宗究竟有没有传下来什么话?你们继续猜?

汉初黄老道家,有留候张良这样祖上五世相韩、流氓头子汉高祖钦定汉初三杰的功勋重臣、显贵世家作后盾担保。劫后之余的儒家,惹是惹不起他们地了。

若再考虑以造箭技术闻名于世方才跻身战国七雄的韩国,五世相韩的张良家族,其始祖张挥公为当年辅助颛顼帝的世袭重臣,正是弓箭、夏历创始人。那么,张氏家族可谓夏国所遗巨族,与道家这些周室所遗贵族勾连在一起,对于殷商余孽的儒家而言,可谓是沆瀣一气的累世之仇了。

在汉初黄老当道之时,儒家是不可能确定究竟道家、汉室知晓多少实情的。汉帝既然放弃秦皇威压手段改用利诱,再一味对抗就没必要了,那就响应征诏多少送呈一些应付一下再试探试探。

道家反应平淡,汉室亦很安静:我们不急,请继续你们的表演。

看来他们确实也只是怀疑而无法确定,那就上一点干货抢几口热乎的。

附:

后羿姓什么?

黄帝之后的先秦时代,世官世禄,职业、专门技术技能都是家族部落世代沿继的。从张姓始祖挥公制作弓箭,成为颛顼重臣赐姓张氏开始,一直到五世相韩以制箭工艺闻名战国的张良家族。先秦时代,但凡涉及到弓箭的历史大事件、名人,必然与张氏家族有关联。

后羿以善射闻名,又有以重臣夺夏国而致少康失国之记载。显然,他也有一些概率姓张,虽然善射与善制弓箭是两回事。

从黄帝至满清,五千年里,张姓从始祖挥公辅颛顼帝开始,如张良家族世代相韩,到满清时以"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知名的张廷玉父子齐相。历朝历代,名相辈出,数量之多,远超所谓的南陈北裴。名将也不乏其人。但却极少称王称尊者。

五千年里,也只有疑似张姓的后羿(及寒浞,亦善射,但据说是车正世家。儒家六术射、御者也)、五胡十六国时尊奉东晋为正统的前凉张氏称王(其家族故事,颇有类似后羿寒浞之事处)、金灭北宋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逃出见赵构后立即奉还),再就是明末大西皇帝张献忠了。

最有意思的是五代后周北宋初年的张永德,他是后周郭威的女婿,与柴荣有争位资格而不争。甚至据说早就知晓赵匡胤有帝王之相,反而屡次示好照顾提拨帮忙。北宋建国后封公,安享富贵直到赵匡胤赵光义都死了,到宋真宗时活了七十二三岁与孔子同寿才善终。

那些各种骚操作、努力奋斗后好不容易才见得到他一面的穿越者,大约都会羞愧死。

"你不知道柴荣、赵匡胤将来会当皇帝吧?我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可是我早就知道啊!我没有什么想法!"

据说是因为玉皇大帝姓张,人间张姓就不可为君王。张家人到了一定级别,就都知道这款《地球文明》三维真实游戏里的这个游戏规则设定。

结语:

此文以禹碑蝌蚪文字与《洪范》《尚书》文本关联紧密,及镌刻蝌蚪文字金册玉牒、夏鼎为历代传国宝物这一推论为前提,对秦汉时期围绕《尚书》各件大事重新推演,尝试给一些历史谜题以合理化解读。

聊备一说以供参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