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长沙岳麓山洪范《禹碑》蝌蚪文符解读思路 -- 张新泉

共:💬204 🌺329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重读《洪范》、发现夏鼎

一、源起

《尚书洪范》文本与禹碑蝌蚪文符之关联对应被揭示后,很多涉及华夏文明中华文化及文字汉字起源的根本问题都被牵引出来。

《洪范》据现代考古战国简牍实证及相关学者对于文史资料的研究,已可确定为西周时代文献。但现存所有刻录洪范九畴内容的蝌蚪文禹碑实物,最早源头却只能追溯到宋代。

现在国内外所有"禹碑″之来源,都是那块北宋末年朝奉郎刘跂奉命"临大夏玉册符文变大″于衡山上临摹篆刻而成的"母碑"。明代关于这块禹碑的相关文史资料记载,有确定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细节经过,可靠性比较高。

宋代以前衡山(汉晋时或在今安徽潜山天柱山)禹碑,虽然历代文史资料记录都有一些相关踪迹信息,但终究已无实物留存。其实物或仍在天柱山、衡山某处,或已被埋入地下(如潜山市天柱山附近,很可能就有块被埋入中晚唐宰相毕諴祖墓的刻有奇特篆符文字的石碑)。

文史资料中关于禹碑上蝌蚪文符最早来历,也只是东汉时《吴越春秋》、东晋时《湘中记》等文史资料中略有模糊记述的据说是所谓"帝授大禹"的"金册玉牒"。

宋代这个"大夏玉册符文",是从哪里来地?正史资料上为何无记录?为何会丧失掉与《洪范》关联,弄得近千年乃至几千年一直无人能解读知晓这些符文?

这里且再从重读重译《尚书.洪范》着手,讨论一下金册玉牒、禹碑或相关类似上古器物以及《尚书》乃至《易经》、河图洛书等等的变化史,捋清楚其中的脉络。

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1028年左右,周武王姬发伐纣灭商。纣焚鹿台,大量物品被焚毁。当然,也仍有一些甲骨被秘埋并留存至今。也许还有一些重要青铜礼器宝物也被掩藏,但有些不易毁坏掩藏的更重要重宝重器,还是会被周人掠取劫收。这其中,很可能就包括或许是从伏羲女娲或炎帝黄帝或颛顼帝喾尧舜等等,或至迟是从禹帝夏代传承下来的金册玉牒符文或禹碑或其它类似器物。比如最重要的,更有名的夏禹九鼎。

二、重读

《洪范》开篇有这么一段序文性质的记录讲述其背景: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后面的文字就是讲述洪范九畴具体的内容了)。

在禹碑或金册玉牒蝌蚪文符与《洪范》关联被揭示前,历代儒家学者和现代史学家、研究人员对于这段序文的译读注解,都是从字面上逐字逐词考据引证。

比如,现代有白话译文:

周武王十三年,武王询问箕子。武王问道:“箕子,前世历代帝王庇荫安定下民,使他们和睦相处,有治国常理的规定方法。我不是很了解,你能讲讲吗?”

箕子回答道:“我听说从前,鲧堵塞洪水,彻底破坏了水、火、木、金、土五种世界本原物质的秩序结构。上帝震怒,不赐给鲧九大规范,治国的常理因此败坏了。

后来,鲧被流放诛杀,禹继承兴起。上帝把九种规范赐给了禹,治国的常理因此定了下来。"

这一类解读让人感觉有点似是而非,似乎缺少了些什么,既不完整也不畅通。虽然《尚书》里的上古文字大多佶屈聱牙,今人释读,这种感受常见常有。

《洪范》既然已可确定是西周文献,以蝌蚪文符刻录有《洪范》关键内容的禹碑、金册玉牒或其它器物也一直真实存在且传承至今,那么,当年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实际场景很可能就不是箕子凭借记忆干巴巴地背诵。当年的这场对话问答,更大概率乃至完全可以确定,就是针对刻录有传承自夏代乃至上古蝌蚪文符的禹碑或金册玉牒或其它类似器物,从而引发。

现在人们已知晓了禹碑或金册玉牒上蝌蚪文与《洪范》的关系,可以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给予更贴合实际的场景还原,从而重读重译《洪范》,并补全相关残缺信息。

现试将《洪范》这一段讲叙背景由来的序文重译如下:

周武王十三年,伐纣灭殷后,获得了传国神器(金册玉牒、夏鼎,大禹九鼎?)。因为不能识别(鼎?)上面镌刻的铭文符号,武王就召见了世代为历代商王守护看管神器(夏鼎,大禹九鼎?)的箕子家族当时族长箕子,询问神器及铭文来历与内容。

武王姬发:这些就是(夏商以来)历代帝王的传国神器(大禹九鼎)吗?它们上面这些符文就是历代帝王们代代相传的治国理政大道规范?这上面符号都写的是些什么?我怎么一个符号也看不懂啊?箕子你们家族是世代守护掌管它们的,可以给我仔细讲讲它们的来历与内容吗?

箕子:这些确实就是历代帝王传国神器(大禹九鼎?夏鼎)。比如请看这一件(元鼎?),它上面这五个符号就是水、火、木、金、土。历代帝王先圣先贤认为它们可以概括表示世界万物,是最常见最普遍最本质的东西,也称作五行。

听说千年之前,还在夏启称王建国之先,夏启王的祖父鲧,当时就有继承帝位的资格。但他在洪水泛滥期间,出任世袭司空职位承担主持治水责任时,一味采用筑高堤坝堵水办法应对洪水。他没有研究掌握水、火、木、金、土这五种世界本原物质的特性,违背了五行运转规律,治水也因此失败。天下民众都损失惨重,鲧也丧失了天下的信任拥护。

尧帝因此震怒,认为鲧有大罪过,已经丧失了继位权利。尧帝也就没有将历来帝王先圣先贤们所总结的、传承帝王位时应告知继位者的九条规范传授给鲧,而是将帝位转授给了更受大家拥戴尽职尽责立有大功的舜帝。

舜帝即位后,又追究鲧的罪责诛杀了他。大禹沿袭世职继续主持治水工作后,他就认真研究五行运转规律,因势利导疏通河道平息洪水。舜帝于是秉承上天意志,传授了九条纲要给大禹。禹帝即位后,就把这九大规范镌刻在这些神器(禹铸夏九鼎?)上,它们也就成为了一千多年以来夏代商代帝王们历代传国时最重要的信物、传国神器。

……

这里作出了一个"大胆假设",即禹铸九鼎,上面就是镌刻了蝌蚪文符的《洪范九畴》。

三、推定

这个"大胆假设″,不但直接推断了夏鼎上的铭文内容为《洪范九畴》,也隐藏着另一个推断:夏代已有较成熟较成体系系统的文字,即所谓的蝌蚪符文。

作出这个"大胆假设",只有以下一些并非小心求证后十分可靠经得起验证的证据:

《尚书洪范》篇虽是西周时的文献,但从书中内容来看,其传承应当更加久远。可初步断定,至少可上推到尧舜禹时期即已有相似内容。至大禹铸夏鼎,更是明确镌刻铭符《洪范》。

夏鼎《洪范》在夏商两代世代传授时,或许传授讲解其内容时又有所增修删改。周代建立以来,直到孔子入洛邑问道学习并"述而不作"编纂这些讲解内容,将之列入《尚书》时,可能又有一些笔则笔削则削的加工。

至于现在的《洪范》文本,更是经历过两汉新莽魏晋古文、今文、伪古文等等几派《尚书》儒家学者们的加工,以及隋唐宋明历代儒家各派学者反复考补修订。

夏鼎及复录蝌蚪文符的金册玉牒,与更详细的内容讲解早期《洪范》口头传授文本或夏代商代其它常用文字文本,三者在夏代商代及周代早中期,都是由世袭职位的祭祀或史官之类王族宗室、贵族负责守护统一保管整理传授。

箕子向武王讲解夏鼎及其所镌刻蝌蚪文符来历、内容,经当时在场的周代史官整理成《洪范》文本。在商汤灭夏放桀时,类似情形,可能也有商汤或伊尹等人经历过。

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室逐渐衰微,楚庄王等称霸诸候甚至敢问鼎之轻重。世代掌管周鼎及《洪范》的史官老聃,在传授相关知识给来洛邑求问的孔仲尼之后,也骑青牛出关。他留下一部《道德经》后,便西入流沙。

至此,周(夏)鼎实物及复录传世之蝌蚪文符金册玉牒之类器物,与《洪范》讲解文本已经开始有见分离。三者的联系,大概率仅有李耳及道家、孔子及儒家中极少数最核心人员知晓。

到了战国后期,据史料记载秦武王与人竞力,举龙文赤鼎,折足而死。继位的秦昭王攻灭东周后,迁周鼎入秦。但运鼎船只在河水中失控(或被某些殷商后裔等势力中途劫夺),周鼎最终也被辗转流散,据说最终被没入淮水泗水河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狩天下时,曾大规模组织人员在彭城泗水(今江苏徐州地区一带)河道中找寻周鼎。汉武帝时,山西汾河入黄河后土祠一带,有人献无铭文宝鼎。汉武帝因此改年号、封禅、巡狩天下。

至此,夏鼎与蝌蚪文符金册玉牒、《洪范》讲解文本三者先后彻底分离。

根据《洪范》文本内容可知,这篇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的上古先秦文明文化结晶精华性质文献,历来为上古三皇五帝尧舜禹历代首领与夏商周三代帝王们所极其重视,是一部传承有序的字典、政典、百科全书纲领。具有文明文化传承关键、传国至宝的本质属性。它极可能有对应的金册玉牒或鼎盘盝圭等等一类器物,以便保存传承。

《洪范》与夏鼎,都与治理洪水划定天下九州的华夏文明先祖夏禹帝直接有关。铸制背景同为上古部落联盟城邦文明向世袭王政时代转化的关键历史节点,都有传承文化担当文明晶华的重任,都有传国至宝的根本属性特征。洪范九畴还与夏九鼎在数目上也一致,在数字性特征出现极罕见,出现往往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上古时期,这种一致本身也值得注意。

四、周延

夏禹鼎(周九鼎)自秦代汉代从史料中被彻底"漂没"后,就再没有踪迹。至今也无考古实物出土,甚至是否真实存在过,也只能存疑。

金册玉牒则先后疑似在禹帝天柱山祭天、汉武帝巡狩封禅古南岳天柱山、晋代及南朝文人道士游历衡山发现禹碑、北宋未年摹刻今南岳衡山禹碑等等事件中,有文史、方志、笔记等等资料记录。

禹碑实物则自汉晋隋唐尤其是宋代明代以来,一直都有明确时间、人物、实物、发现经过等等越来越详实可证具体记录。

与《洪范》记录文本有关的几个当事人,传授者箕子及其家族当时就被分封或流放到边远的朝鲜一带,周武王姬发两年后就死了。继位的成王年幼少不更事,摄政之周公东征胜利后进行了制度大改革,制礼作乐,以"其命维新"姿态彻底完成了鼎革。"监于夏商二代"、创建出"郁郁乎文哉"礼乐新文明制度体系的周王朝,对于夏鼎及《洪范》文本只在乎其传国属性,对"无文少典"的夏商所珍视的文本内涵规范规则其实并不看重。

当年负责记录的史官,世代传袭直至东周春秋中后期老聃。他再传授给孔子并由后者述而不作笔笔削削成录入儒家经典《尚书》的最重要篇目《洪范》,这即是传世至今的源本。老聃留下五千言《道德经》成为道家祖典后,西入流沙不知所踪。孔子编纂的《尚书》在两千几百年传承历程中,又经历各种散失流离增删编纂疏证注解,成为儒家经典中影响极大争议最多,屡掀汉宋明清各种学案、至今仍难彻底厘清定论、仍有诸多纷乱之根源。

夏鼎蝌蚪文符、《尚书洪范》文本及后来诸多版本、章句注疏正义延申文本,其历史流变复杂,随时间推移由简朴而变得愈来愈繁乱。一如《易经》,从伏羲《八卦》经夏代《连山易》商代《归藏易》至周文王六十四卦《周易》,到汉宋明清,又发展成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太极图等等诸多推演延展衍生。

《洪范》《尚书》、《易经》及先前更简洁之河图洛书,在华夏文明文化体系中的神圣地位及离奇遭寄,颇类似《圣经》之类在犹太文明史上之地位经历。而夏鼎、金册玉牒、禹碑及蝌蚪文符《洪范九畴》,亦颇类似圣杯、约柜、十诫石碑之类的东西。

也许,蝌蚪文符《洪范九畴》与古犹太文符《十诫》《圣经》一样,除了总结经验制定律法规范,还有制作者先圣先贤先祖们集体精神意志的灌注、寄托、外化。两者也分别成为两大文明各自宗教祭祀体系之重要依归、关键元素。

华夏文明之本土宗教道教,教祖李耳自家族先祖即与《洪范》相关,道家内诸多教派之起源,多见"天书"、"神符"之类相关记载。禹碑历次现世,也大多与突然冒出来的某些道士道家人物相关。犹太教、基督天主东正教乃至伊斯兰教,与《十诫》《旧约》之类间关联就更不用说了。

一件寻常刀剑,既是普通武器物品,也是制作者构思、心血、意图乃至精神理念意志灌注寄托所在。这种构思意图乃至精神意志往往能被使用者不知觉地体会到、感染上。所谓"手持利器,杀心自起"。普通刀剑尚且如此具有一点极浅极微精神表达意志感染理念沟通交流功能,干将莫邪欧冶子之类神工巧匠制作的宝剑利刃,自然更甚。至于草薙剑之类的神器,制作者或许就赋予了更多精神意志,成为特定祭祀宗教仪典上有特别功能的器物。

普通人类日常工具用具造物尚且如此,宗教祭祀类器物更甚。而蝌蚪文符洪范夏鼎金册玉牒禹碑、古犹太文符十诫石碑约柜圣杯,其文符就都更是千百年历代先祖智慧之结晶、精神意志之集合、理念信仰之大成。它们能穿透古今时空、沟通同种族血脉神魂意志理念,不足为奇。甚至荡涤神魂,净化心灵,启智益慧,成为各自文明内原生宗教体系最重要元素之源头,也理所当然。

蝌蚪文符《洪范》不但是华夏文化体系上古至夏商治国理政理念之总结集成,亦是华夏文明本土宗教道教及东北、朝鲜等子文明系统宗教,乃至可能还是文明分支美洲印第安人祭祀宗教体系之源头要素。

五、结语

《洪范》文本与禹碑蝌蚪文符之关系被明确揭晓后,重读重译重新审视研究《洪范》当然很有必要。

以上文字仅凭现有残缺相关资料,作了若干″大胆假设",展示了一种重新解读可能性。由于夏鼎(周九鼎)至今并无考古实物,夏代文字亦鲜少体系性质文物实物,蝌蚪文符又与商周以来所有考古文字文物的文字体系差异明显,所以,这个假设的可靠性毫无把握,只是根据现有残缺信息所作的较合理而又最大胆的推断。它需要更多的考古新成果去证实、证伪。

当然,由洪范禹碑之关联揭示,进而重读洪范,进而发现夏鼎、夏代文字,这可视为洪范禹碑研究可延展范围的上限。作为一种较合理可能性,它也有较大价值意义。

重读《洪范》,还可"发现″洪范禹碑蝌蚪文符与道教之渊源。但更具体细致的关联揭晓证实或证伪,也需要对蝌蚪文符精神意志理念内涵、道教体系内相关元素有更深入细致地研究乃至体验,更全面详实比较分析后,才可能有更合理更可靠推断乃至结论。此文仅仅是挑出了一个线头而已。

老聃李耳作为史书明载的最神秘著名人物,来历神秘,来无明影,去无定踪。这在世卿世禄,文化完全为家世明确贵族阶级掌握的周代,极其罕有。

本文采用了李耳老聃家族世代为周王室史官之说。至于李耳先祖家族是来自与周族祖先同地域的陇西,故而老聃最后出关西行其实是归乡?还是李耳先祖家族其实为殷商贵族后裔?箕子分封朝鲜后,周武王任用了一批殷商文化贵族以稳定局势,老聃先祖以记录武王箕子问答、知悉《洪范》而成为周王朝史官从此世袭职守。老聃祖籍其实为殷商故土淮泗宋楚地域?依现有残缺信息,难以判定。

《道德经》中不少名句、哲思,与《洪范》文本似乎不无关联。 比如,禹碑以蝌蚪文符五行"水"字符始,以"弱″字符终。又有刚、克、柔、强等字符。《洪范》文本中有"刚克、柔克、强克"等字句。很容易与《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等句相关联。 因为《洪范》系孔子晚年整编,孔子又曾入洛问学于老聃,故而在《洪范》与《道德经》关系上,有时不免会留给世人一点《道德经》先于《洪范》的错觉。 现今之《洪范》文本,或许甚至就是当年老聃讲解教授给孔子知晓过,才有了仲尼后来的述而不作笔笔削削整编。但《洪范》之内容,无疑早于《道德经》,甚至它还正是《道德经》诸多理念、思想之先源。

通宝推:钱六,审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