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毛主席的馒头和斯大林的馒头 -- 副将

共:💬407 🌺3110 🌵2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历史局限性,蔡虽主张清G,但反对杀人

作为一位民主主义革命家,作为他生活时代的知识分子的一位代表,蔡元培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五四运动后,蔡元培曾于1920年至1921年和 1923年至1926年,两次出国考察教育。1926年回国后不久,国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 部分人追随大资产阶级背叛了革命。这个时期蔡元培表现了明显的动摇性和妥协性,在蒋介石的策动和政客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等的蛊惑下,他以国民党中央监 察委员的身分,列名附和清共,并主持“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召开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站到了拥蒋反共一边,在政治上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 1934年1月间,香港《平民日报》载有《辽海梦回室笔记录》一文,在所述“蒋中正与四老之离合”一节,称“蔡一方面徇吴与李石曾等之情,一方面又欲予共 党以缓冲,乃列名弹劾书中,而请暂予共党分子以看管,固不许拥有兵权者之随意加以诛戮囚辱也。其后杨虎奉草头(按:指蒋介石)命在沪大杀青年,蔡尝激烈与 争,诚不愧书生本色矣。”蔡元培在这份报纸的本文剪报上写下这样批语:“于我多恕词,而于稚晖多责备。不知何人所著。”这表明他不回避自己在此事上应负之 责任,同时包含了对此事的内疚自责之意。

这里应当指出,蔡元培在这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激烈搏斗中,失去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导致政治上的失误,但他同蒋介石仍有质的不同。第一,他不赞成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血腥做法。当时他曾担任浙江省清党委员会委员,他不赞成乱捕乱杀的行为,要求在“法治”的范围加以解决,要求给青年以“改过”的机会。第二,当他逐步认清蒋介石的法西斯的真面目后,很快回到了民主革命立场上来。蔡元培对鲁迅感叹道:国民 党为了消灭政治上的敌对者,连民族的存亡都可以不顾,这是他始料不及的。鲁迅在给曹靖华的书信中也记述过他同蔡元培一起议论过中国的法西斯即蒋介石的事。 这反映了蔡元培思想变化的轨迹和他对蒋介石的认识。

“九一八”事变后,他愤于国民党对外妥协、对内专制的反动政策,不顾白色恐怖,拍案而 起,保障人权。他痛诋国民党当局的暴行,积极参与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杨开慧、胡也频、丁玲、潘梓年、罗登贤、陈赓、廖承志、侯外庐和共产国际驻中国工作人 员牛兰夫妇等人。1932年,蔡元培与宋庆龄、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他郑重提出:要“超越国家党派的关系”,实现“对于普遍人权的保障”。 当6月18日同盟总干事杨杏佛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的事件发生后,蔡元培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愤慨谴责当局草菅人命,要求立即缉凶,以维法纪。他亲自主持公祭 并致悼词,当读至“人孰无死,所幸者先生之事业,先生之精神,永留人间。元培老矣,焉知不追随先生以去”时,咽难成声。鲁迅参加送殓后曾对友人说:“今天蔡先生是去的,他很悲哀。……打死杨杏佛,原是对于孙夫人和蔡先生的警告,但他们两人是坚决的。” 由于杨杏佛被害,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也停止了。此后对 于保障民权的斗争,蔡元培仍以个人的力量尽力为之,如据杨之华(霍秋白夫人)记述,当霍秋白被捕后,鲁迅曾嘱人转告她,说是国民党高级人员开会,讨论是否杀霍秋白,蔡元培提出:像霍秋白这样的人才,在中国不可多得,不可杀害。1933年他参加发起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呼吁有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的 自由。1936年10月,他不顾反动当局的压力,与宋庆龄等主持了鲁迅的丧葬,并担任鲁迅纪念委员会主席,推动《鲁迅全集》的出版。

蔡元 培在他的晚年,为推动抗战,促进国共合作作出了贡献。“九一八”事变后,他坚决主张抵抗,积极揭露日本的侵华政策,痛恨国民党当政者的不抵抗政策。 1934年,他曾当面向汪精卫晓以民族大义,沉痛指出,关于中日的事情,我们应该坚定,应该以大无畏的精神抵抗。只要我们抵抗,我们的后辈也抵抗,中国一 定有出路。1936年9月20日,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曾致书蔡元培,深情回顾了五四时期旧京集会,称赞了他的爱国进步主张,热切希望这位“以 光复会同盟会之民族伟人,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之学术领袖,当民族危亡之顷,作狂澜逆挽之谋,”为推进抗日救亡事业而继续努力。蔡元培没有辜负国人的期望, 积极主张国内团结共御外侮,要求国民党当局改变政策,坚定爱国立场。1937年“七七”抗战后,蔡元培“欣欣然以国共能重新合作共赴国难,为国家民族之大 幸”。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他移居香港。重病中,他仍然关注抗战事业,热切盼望“与友邦共奏凯歌,显成绩”。这时他虽年老体衰,仍关心国内的进步事 业。1939年8月,他在病中阅读了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及其夫人韦尔斯的《续西行漫记》,他在日记中记下了每一章的标题,还特别指出《西行漫记》 “第三章中有‘共产党基本政策’,‘论对日战争’等节,述毛泽东的意见,颇详”。指出《续西行漫记》“第五章之等他醒来的时候,对中国前途的希望,说得甚 为恳切”,表达了他的关切与欣喜之情。1940年2月,在毛泽东、吴玉章等的发起和赞助下,成立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蔡元培被推举为主席团成员;随后召开的正式成立大会,通过蔡元培、何香凝、宋庆龄、毛泽东、朱德等为大会名誉主席团,表达了对蔡元培的尊敬和推重。

1940年3月5 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唁电,中共中央说他“为革命奋斗四十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勋劳卓著。培植无数革命青年,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4月14日,延安各界千余人隆重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送了题为“老成凋谢”的挽联,周恩来撰写的挽 联为:“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大会通过的致蔡元培家属的唁电,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的历史功 绩。全文如下:

香港蔡孑民先生家属礼鉴:孑民先生遽归道山,远闻噩耗,深为悲痛!窃念先生清末从事革命,提倡民权;民六任北大校长,网罗 人材,兼收并蓄,学术思想,主张自由。伟大的五四运动,实先生提倡诱掖,导其先路。九一八后,与宋庆龄、杨杏佛诸先生等发起人权保障同盟,从事挽救青年志士,以图保留国家元气;虽为强暴所威胁,而气不为之阻。七七抗战以来,先生老矣,犹谆谆以精诚团结,言信行果,训诫国人。哲人云亡,遗教不朽。本大会追念 贤劳,当与全国同胞努力完成先生所未竞之志。除电请国府明令国葬外,谨电奉唁,诸维节哀,以临大事。延安各界追悼蔡元培、吴承仕先生大会叩。”

中共中央及其领导人和延安各界追悼大会的挽联、唁电,表达了全国人民对这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表达了党对自己盟友的崇敬,同时也对他的一生作出了崇高而恰当的评价。

通宝推:燕人,赤之忤逆,老老狐狸,桥上,qq9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