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毛主席的馒头和斯大林的馒头 -- 副将
1964年以后没有继续从国外引进化纤化肥工程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文革,而是以三线建设为主的战备经济。
1963年初,在开始酝酿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本来重点是要解决吃穿用问题,随后在主席的推动下,又改为吃穿用+三线建设并重,最后在1965年,确定为以三线建设为主,吃穿用延缓解决的三五计划。
三线建设给当时的国民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64每年全国财政收入2800亿元,三线投资就计划1000亿元,所以只能从各个口子挤投资,农业挤25亿,国防挤15亿,文教挤10亿,工业交通挤10-20亿,各行各业过紧日子,即使如此,仍导致了国家财政支出的积累率增加了2个点。三线建设尤其是对当时的一线城市影响大,不仅没有新的投资,还要搬迁大量企事业单位到三线地区。
三线建设要快上,吃穿用只能往后放了。主席对此作了相应指示,大意是:计划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老百姓,不要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他还说:“农轻重的次序要违反一下,是倒过来了。搞农业要靠学大寨,农业投资不要那么多”,“吃穿用,不要降低现在水平,每年略有增加就好。”
三线建设的高潮期是65-70年, 刚好跟文革高潮期重叠,所以三线建设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很大程度是由文革背锅了。另一方面,没有文革的政治狂热和高压,三线建设也很难做到这么大规模,完成这么快。
至于三线建设是否必要,有何利弊,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不过可以列举一下当时国内国际的态势,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1964年4月军委总参谋部的一份报告认为,国防安全问题突出:一是工业过于集中。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二是大城市人口多。全国有14个百万人口以上和25个50万至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三是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四是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1962年,中印战争;
1961-65年,台湾启动反攻大陆的国光计划,65年相继发生五一海战、八六海战、崇武以东海战
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美国军队大举进入越南,并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至1966年8月,在越南已有43万美军,但到了68/69年,最反共的菲律宾都能看出美国在逐渐从东南亚脱身,亚洲地区的国家将不得不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第二个主要原因就是外汇。
四三计划需要43亿美元,从哪里来?引进所需外汇大部分来源于外贸收入,而当时中国出口创汇的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土特产,二是手工业品,1970 年,全国出口总额仅为22.6亿美元。
感谢大庆,使得中国石油从60年代初一直到70年代末高速增长。1949—1965年,中国是石油净进口国,绝大部分时间维持着很高的进口依存度,最高时达到60%,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是前苏联,中苏关系破裂后,石油进口量急剧下降。1965年,中国石油产量达到1100万吨,基本上被国内消耗,这一年石油进出口都极少。
1966—1972年,中国石油产量保持了年均21%的高速增长,年产量从65年的1100万吨增加到1972年的4500万吨,而这一时期石油进出口量都非常小,出口也是到朝鲜、北越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这些产量基本上就在国内被消耗掉了。(所以说不知道文革时工业发展速度有多慢,但石油消耗量是以每年21%复合增长速度在增长。)
1972-1978年,石油产量仍然高速增长,1978年突破了1亿吨。1972/73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尼克松访华,中国与西方关系缓和,日本首相田中紧随尼克松访华,访华时田中提出进口中国原油的想法,随后两国展开谈判,并于1973年4月达成协议,中国同意在1973年向日本出口100万吨原油。二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国际原油价格从长期的2美元上下,一下子飙涨到13-15美元,这个时间点,也真是没谁了。于是1973年开始中国石油出口开始飙涨,短短3年即突破1000万吨,其中大部分是出口到日本,以1972—1975年为例,出口到日本的原油占同期中国石油出口总量的比例依次为:24.69%、54.95%、92.80%和73.72%,中国一度成为日本追求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同时,这一阶段中国的石油出口也扩展到了菲律宾、泰国等刚刚建交的国家。
所以,没有65-70年的战备经济,就未必会有美国在东南亚从大举增兵到脱身的过程,就没有尼克松访华以及随之而来的与一系列西方国家建交,也就没有石油出口的大市场。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随着油价攀升,石油出口成为国家重要创汇来源。1980—1985年,石油出口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第一支柱产业。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石油出口积累了大量的外汇资金,说起来,四三方案,以及大规模的石油出口,都是六十、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民做出来自己没怎么吃,留给了后人的馒头。
石油出口积累的大量外汇,也许这就是70年代末敢于发动洋跃进的底气所在,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13-15美元飙涨到30美元以上,81年最高冲到39美元,此后缓慢下跌,但也都在26美元以上,86年油价跳水,从26美元跳水到10美元,然后一直在20美元以下波动,突然发现,这个时期也正是国内高通胀、大事件以及苏东事件的酝酿期,也许这里有什么关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整理】【原创】那,就再贡献几张? 20 林三 字459 2021-07-04 03:32:40
🙂这才是聊前三十年的正确姿势啊,大家跟上 1 贼不走空 字9 2021-07-03 22:43:08
🙂说得很好,化肥化纤很重要,但咱再讲讲进口技术是如何被打断的 16 北纬42度 字1352 2021-07-02 11:31:09
🙂你没看到最重要的两点
🙂给您补上1965到1972年之间的化纤工业进展 33 陈王奋起 字9677 2021-07-03 03:34:01
🙂毛主席批准我施工,建设辽化多光荣 13 田田田 字403 2021-07-09 00:39:28
🙂拉倒吧,煤化工路线的维尼纶也没搞好啊 7 北纬42度 字70 2021-07-03 10:26:44
🙂朝鲜没走煤化工路线,苏联也没有包中国石油消耗 8 东东山 字138 2021-07-04 02: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