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建党百年随感 -- 天马行空

共:💬442 🌺5110 🌵15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基层的成本极高

原本想重复以前观点:

>问题不在于基层组织,而在精神。物资补助倒在次要,人文活动才是关键。

但是看到以前的文字:

>原来的价值体系、人际关系、文化联系、保障维系,都不复存在了。

还有以前回复的帖子: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精神缺失,而这很大程度上由网络弥补了。以前的文化传播,过分依赖硬性条件,成本极高。还有偏差。网络的便利之处,在于降低了成本,还让上下直通成为可能。人民不再只能面对生活的困顿。虽然这治标不治本。

想到这绝非那么简单:

>基层党建实质上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形态,一方面提供价值体系和共同的文化基础,一方面提供基础建设和基本的社会保障。

在此基础上可以讨论:

封建

实际上当时已经没有宗族了。虽然大家庭还在,但是和真正的宗族差距很远。因为宗族本质上是一种文政合一的社会形态。生活互相扶助、要事互相保险。不仅仅是血缘,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共同体,同时提供基建、教育、福利保障。参与地方行政,保护地方文化,维护地方信仰。

当年破除封建之后,这些都由基层党建承担了,国家统一安排。而改开退出基层,则是把所有这些义务抛弃。是怎样一种变动?

生活的破坏、价值的巨变、组织的空洞,问题都由此埋下伏笔。实际上就是没文化。真正意义上的那种——自己把自己蛮夷化。

蛮夷也是以家族为共同体的,为什么以前没人叫他们宗族?

迷信

不要小看以前的封建迷信,封建迷信实际上是社会自组织,功能和教会是一样的。提供文化精神、树立生活典范、建立社会网络、承担保障义务。不算最早的社神,道教创立之初,最主要的也是这种组织实践。直到明清也是如此。

国家对于封建迷信毫不手软,尤其是本土的。但佛教有国际支持,基督教更不用多谈。当年破除一切迷信,改开后却放松控制。结果会如何呢?

呜呼!是困苦饑寒之民假佛老以谋衣食也。

认同

中国的传统是家国天下。共同体的基本单位以血缘为基础、以文化为中心,实现生活秩序的同一,由小到大,遂成社会。(社会这个词的来源就很有意思)这也是为什么虽有宗教的土壤,但始终不及国外的程度。因为我们是完成了自我的身份建构之后,完成了对家族、国家这种共同文化的认同之后,再参与宗教的。

党建替代之后,却又拱手让出,这是在自掘坟墓。

强调文化传统,回归价值,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

其实不看这些,看看家庭,看看公司或者学校,维持一个共同体的成本有多高?

老朱让二共成为历代最有钱的政府,是以整个社会,甚至民族的基础为代价的。

通宝推:玉米菜,花大熊,桥上,审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