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关中国历史的一些随想 -- 梓童

共:💬54 🌺290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呵呵,这样就苛责了。

大文娱,让文物活起来,是文化市场的整体战略,但要有底线。

我个人是支持他们这样搞,给各博物馆及考古从业人员加点鸡腿,让他们日子过更好些,这是好事。国内如敦煌、三星堆等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故宫等与央视合作。关于《盗墓笔记》动画想在博物馆举办首映,三星堆博物馆的回复称他们在此一周前就拒绝了申请。至于为何腾讯还是顺着这股东风,无非不舍这波热度而已。互联网上与此有关的新闻多已被删除,不尊重考古人员是其一,若是传到文物局耳中,某些人会挨板子。

三星堆因为没发现系统的文字,加之青铜面具文物造型有的夸张...自带了一丝神秘色彩。有些是可查的,如凸眼珠的纵目面具,《华阳国志.蜀志》:“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有些是说不清楚的,如青铜神树:扶桑、建木、若木、寻木,它到底是哪一个神树,根本说不清(若按“东方有扶桑,西方有若木”,是若木?哈哈。)。

19世纪以来,欧洲一些人为了服务“西方中心说”,编造了太多的“中华文明西来说”的专著,也影响了相当部分的中国“跪族”。从全世界考古发掘的结果来看,只有中华文明能称得上拥有过青铜文明,其它国家或地区说他们有青铜文化都是溢美。中国国内秉持“西来说”的人是越来越没有市场(当然,国内有的学者所称的“西来”是指黄河上游),基本都处于被喷的境地。国务院发布的考古报告中称“中国古代青铜技术源自中亚”,这个报告不管是出于统战还是其它目的,也没逃过被吐槽的结果:让中亚国家挖出东西来证明。目前国内互联网上依然有些人在贩卖“西来说”,但已基本不敢明着贩卖,暗戳戳的。

我个人支持苏秉琦先生的“漫天星斗”,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相互融合的结果。而前些年文明探源则是相当局限,就在华北那一片地方挖来挖去的。三星堆挖了多年,一直没找到系统的生活区,也就无从探知先民们是如何生产如何生活。但三星堆相关的遗址区域范围很大,许多地方尚未挖掘,将来或许能解决这些问题。目前不再大规模挖,无非是文物保护技术跟不上,暂时不再大规模的挖掘是对的。至于文物符号化,这是很好的传播手段(互联网时代,许多人都是碎片化阅读),不必过于苛责。另外,三星堆的宣传中那有你说的“西亚人面具”之类的?

国内考古人员大多秉承的是“孤证不立”,坚持二重证据法,也就是“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感谢祖先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各种时期的各种记载,中国这种几乎无所不包的各种史料是世界独一份,即便如此,挖出来的许多东西依然无法查清楚。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古文明没文字系统记载不说,地下也没挖出太多东西:一张白纸的好处是可以随意涂抹。国内互联网上每过一段时间就有各种质疑西方古文明造假的热闻,对于此,一个很朴素的观点:西方古文明(包括埃及等)既然那么辉煌,它们的所谓文物都不怎么值钱?拍卖市场上几无存在感。另外,根据有些人的说法:中国目前地下所埋的文物存量不会比在世界上已露面的中国文物少。

非考古行业,认真胡说几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