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去向、人间无数 -- 桥上

共:💬140 🌺10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45:芝,苇

“芝”和“苇”的部首是“艹”。关于“艹”——“艸”这个部首,《王力古汉语字典》总结:

艸(草)部的字,一般用于除了树木以外的植物名称,所以大都是名词。例如“艾、芥、芹、英、苗、苞、茶、菌、菜、荷、菁、荆、萍、菊、菽、葵、葱、萼、莲、萱、苇、爵、蒲、蕊、藻、蓬、蘭、”等。有些用作形容词,往往是表示草木的性质或状态的。例如“芬”、“芳”都是形容草香;“芃芃”是草木茂密的样子;“萋萋”是草茂盛的样子;“芮芮”是草短小的样子;“茁茁”是草初生的样子;“荒”指田地里长满野草;“萎”形容草木枯死。还有一部分字用作动词,也大都与草有关。例如“芟”是除草,“芻”是割草,“莝”是铡草,“蒔”是移栽禾苗,“薅”是除田中杂草,“葺”是用茅草覆盖房屋,而“落”是草木叶子脱落。有些字看来与草无关,其实不然。例如“葬”字为什么从艸?因为古时候人死了埋葬在草薪之中。又如“荡”字为什么从艸?其实它本作𣿴,从水,𦳝声。“𦳝”也是草名。(p 1037《艸部总论》)

“艸”,就是“草”,作为部首后来简化为“艹”,在以“艹”为部首的一百〇八个常用形声字中,“艹”都在声符上方,所以叫草字头,只是在“荆”字中,草字头滑落到左边,但毕竟还在上方。以“艹”为部首的常用形声字包括:

古人认为的各种“艸”的名称,有“芙蓉”、“蓬”(蓬草)和“蒿”、“藤”(蔓生植物)和“蔓”(葛属)、“蔬”(菜)和“菜”(艸之可食者)、“葱”和“蒜”,以及“荆”(灌木名,楚)、“苔”(苔藓)、“苇”(芦苇)、“茅”(茅草)、“蒲”(蒲草)、“蓝”(蓼蓝)、“薇”(野豌豆)、“苦”(苦菜)、“芹”(芹菜)、“葵”(冬葵)、“蔗”(甘蔗)、“芝”(灵芝)、“药”(治疾之草)等;

古人认为的“艸”之各部分的名称,有“萌”(草木芽)和“芽”(萌芽)、“花”(花朵)和“蕾”(含苞未放的花)、“莲”(莲子)和“藕”(莲的根状茎),以及“茎”(草木主干)、“节”(草禾茎上生叶处。异体字“節”,竹节。)、“蒂”(花果与枝茎相连处)、“芒”(艸端)等;

对“艸”类及相关现象的描述和形容,有“芬”(香)和“芳”(香)、“荒”(田地生草)和“芜”(田地荒废),以及“苍”(草色)、“茂”(艸丰盛)、“落”(叶落)、“蔫”(艸失水枯萎)等;

对“艸”类进行的操作,有“蕴”(积聚)和“藏”(储藏),以及“艺”(种植)、“若”(择菜)、“苫”(编茅盖屋)、“著”(标记)等;

古人认为的“艸”之相关制品,有“荐”(草席)和“茵”(车垫褥);

有好几个其他部首都和“艸”这个部首的覆盖范围有重合之处,这些部首就有相应的形声字与采用“艸”为部首的常用形声字是异体字而且声符相同:

例如“竹”那个部首,因为古人认为竹子也属于“艸”类植物,所以就有“節”和“莭”(节)、“笀”和“芒”、“箸”和“著”、“籐”(蔓生植物)和“藤”等;

再例如“禾”那个部首,因为“禾”其实也是“艸”,就有“稸”和“蓄”等;

另外还有“香”之“馚”和“芬”、“辶”之“邈”和“藐”等等。

下图中我贴出了“艸”(左上角),“草”(“艸”右侧),“艸之緫名”之“芔”——“卉”(“草”右侧),“众艸”之“茻”(“艸”下方),“艸木初生”之“屮”(左下角)等诸字的图形。

从“屮”、“艸”、“芔”、“茻”就可以看出来,“艸”其实是由两个“屮”组合而成,“屮”才是更基本的汉字符号,所以“艸”也可以说是某种复合部首,只不过是由两个相同符号复合而成的。这种用同样的符号组合起来,表现有联系但毕竟不一样的意思,也是汉字产生的常见途径,两个符号的组合,三个符号的组合,四个符号的组合,都有。于是,下面图中登场最多的图形,就成了那个表现小苗的符号——“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45

然后说“芝”。

“芝”《说文》说“神艸也”,因为形态独特,曹植才会说“芝盖翩翩”(【飞龙篇】),用“芝”来比喻伞盖。下面是灵芝的图片,出自《灵芝怎么吃最有效?小编给你支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于灵芝这种“神艸”,古人早有认识,不过首先是认识到这东西好吃,能顶饱,《礼记•内则第十二》中就提到“芝”和“栭”这类食品;西漢初四皓【采芝操】中还有“晔晔紫芝,可以疗饥”;所以李白【过四皓墓】会唱出“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不过“芝”很香,又很珍贵,所以古人常将其与“兰”和“桂”并提,例如《孔子家语》中有“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曹植【矫志诗】中有“芝桂虽芳,难以饵鱼”,《晋书•谢玄传》中有“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至于入药,大概是后来的事,南朝-宋-鲍照【临川王服竟还田里诗】中有“屏迹勤躬稼,衰疾倚芝药”,唐-姚鹄【题终南山隐者居】中有“路入峰峦影,风来芝朮香”。

“芝”,徐锴系传认为“从艸,㞢(之)声”,因此“之”是“芝”的声符,“之”这个声符能发九个音:chi、dai、den、deng、shi、si、tai、te、zhi,其中主要的是shi,zhi和chi次之。

发shi这个音的常用字虽多,但比较分散,结果“之”这个声符还是占了上风,有六个常用字,是势力最大的一组。至于发zhi和chi那两个音的,就轮不到“之”了。发zhi那个音的,由于有“止”这个同盟军,还可算是和“支”、“只”、“直”竞争的无法忽略的力量, 到了chi那儿,一片混沌,“之”也不像能出头的样子。

“之”,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中指出:“卜辞从止,从一,人所之也。《尔雅•释诂》:‘之,往也。’当为‘之’之初谊。”,注意,这儿说了,“㞢”可不是一横上头有个“屮”,而是是一横上头有个“止”。这“从止”的“之”与“神艸”全不相干,“芝”字显然是个单纯的形声字。上上图中我贴出了“之”字和“芝”字的图形,您可对比。

“之”现在这个字形是隶变之后产生的老简化字,就是草体的“㞢”,因为隶变前后“之”是个非常常用的字,就像我们现在的“的”是最常用的字一样,于是那时那些书写者不约而同把篆体“㞢”写成了狂草“之”,反正就是猜也能猜得出来。

由于“之”这个字形不正统,因此在用作声符时常会变成另外的样子,好比在“寺”里就变成了“土”,在“志”里就变成了“士”,都简化了,只在非常用字“蚩”里还大体保留了原来的样子“㞢”,在“市”(𡴄)里更是简化合并得只剩下最上头一点一横,算是“㞢”的代表,下边那些笔画里还有多少“㞢”的成分,就说不清了。

再说“葦”。

“葦”在草字头下面是“韋”。“韋”——“韦”字《汉语大字典》按:

“韋”、“衛”、“圍”实本一字。殷爵文有四止环绕城邑之“衛”字,即“韋”之繁作,囗象城邑,守城者环绕之即为“衛”,攻城者环绕之即为“圍”,省左右或上下之止作“韋”,以表相隔相背之意则为“違”。

因此,“韋”——“韦”字和“之”字一样,其图形中也包含“止”的图形,而且不止一个。由于“苇”《说文》说“大葭也”,也就是芦苇,与“衛”和“圍”全不搭边,所以“苇”字同样是单纯的形声字。上上图中我也贴出了“韋”——“韦”字(右下角)和“葦”——“苇”字(右上角)的图形,您亦可对比。下面是两张芦苇的图片和一张苇席的图片,出自《辽河口红海滩旅游区》《初冬时节白洋淀里“打苇”忙,美成了一幅画!》《任丘人民医院导视系统中标方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0芦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葦”,《说文》还说是“从艸,韋聲”,就是说“韋”是“葦”的声符,“韋”——“韦”这个声符能发三个音:hui、wei、yi,其中主要的是wei。

在常见声符里头,发wei这个音的还有“为”、“委”和“畏”。这三个声符也是主要就发wei这个音,互相之间的竞争还没决出胜负,四雄并立。不过,也许是发wei这个音的字足够多,可以容下不止一个声符。

下面是声符“之”和“韦”主要读音位置图,黄色的是“之”的一些主要读音,蓝色的是“韦”的主要读音。“韦”只有一个主要读音。“之”虽然有三个主要读音,但很接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5

芦苇虽不是“神艸”,但远比灵芝常见,古人经常提到,更经常用到,例如:

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礼记•明堂位第十四》),

泽虞掌国泽之政令,……丧纪,共其苇蒲之事。(《周礼•地官司徒第二》),

含者坐委于殡东南,有苇席;既葬,蒲席。(《礼记•杂记上第二十》),

素几,苇席,在西序下。……馔黍稷二敦于阶间,西上,藉用苇席。(《仪礼•士虞礼第十四》),

六月作苇屋覆之。(《齐民要术•种姜第二十七》),

荷叶闭口,无荷叶,取芦叶;无芦叶,乾苇叶亦得。(《齐民要术•作鱼鮓第七十四》),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99)《豳风•七月》),

治唐圃,疾灌浸,务种树;织葩屦,结罝网,捆蒲苇。(《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尊师》),

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於冻馁之患。(《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

《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隐三年传》(p 0027)(01030302))(010),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90)《卫风•河广》),

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汉《乐府古辞•杂曲歌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

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唐-郑愔【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苇岸夜依明月宿,柴门晴棹白云归。(唐-翁洮【渔者】),

————————————————————

下面是“蚩”和16个以“之”为声符的常用字以及1个原来以“之”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之”这个声符能够发的9种不同声音:

蚩chī

之zhī芝zhī寺sì侍shì诗shī持chí待dāi-dài恃shì特tè等děng

时shí志zhì嗤chī市shì柿shì事shì

臺tái(台)

chi、dai、den、deng、shi、si、tai、te、zhi。

下面是“韦(韋)”和6个以“韦”为声符的常用字以及1个原来以“韋”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韦”这个声符能够发的3种不同声音:

韦wéi(韋)

伟wěi讳huì苇wěi围wéi违wéi纬wěi

衛wèi(卫、衞)

hui、wei、yi。

下面是108个以“艹”为部首的常用字,以及以“之”和“韦”为声符且不含50个常用部首的6个常用字:

艺艾节芋芍芒芝芙芜苇芽花芹芥芯芬苍芳芦芭

茉苦苛若茂苹苫英苞范茁茄茎苔茅荆茬荐荚草

茵茴荞荠荒茫荤荔药荸莱莲莉荷著菱菲萌萝菌

萎菜萄菊菩萍菠萧菇葫惹葛董葡葱蒋蒂落葵蒜

蓝蓖蓬蒿蓄蒲蓉蒸蔫蔽蔓蔗蔼蔚蕉蔬蕴蕾薯薇

薪薄藏藐藕藤蘑藻

之寺特市事围

通宝推:mezhan,东学西读岛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